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隋文帝唯一的皇后,獨孤伽羅與佛教的發展有什麼關係?

隋文帝唯一的皇后,獨孤伽羅與佛教的發展有什麼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獨孤皇后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前段時間熱播的《獨孤皇后》以及《獨孤天下》,可謂是狠狠地賺了一把觀衆的眼球。在封建古代,男子三妻四妾稀鬆平常,女子地位低,不得不接受丈夫納妾,也早已成爲常態。然而,這位名滿天下的隋朝文獻獨孤皇后,卻有魄力做到,和身爲皇帝的楊堅“一生一世一雙人”,她的人生,也成爲了被後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

一、充滿傳奇色彩的獨孤皇后

提起獨孤皇后,相信很多朋友都頓時有了興趣。歷史上有三位獨孤皇后,都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女兒,她們三姐妹,用自己的經歷譜寫了時代的傳奇故事。大姐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二姐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生母,死後被追封爲元貞皇后。而最小的那位妹妹,則是嫁給了楊堅,與夫君相濡以沫,同甘共苦,開創了隋朝,被封爲文獻皇后。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與佛教發展有着非常密切聯繫的,正是隋朝隋文帝楊堅的唯一一位皇后,獨孤伽羅。

隋文帝唯一的皇后,獨孤伽羅與佛教的發展有什麼關係?

獨孤伽羅是出生於鮮卑族的名門淑女,她的父親在政治紛爭中失敗自殺,伽羅並沒有失去庇護,而是覓得良所,與楊堅一見鍾情,兩人又是門當戶對,婚後二人非常恩愛,執手一起走剩下的人生路。

當時的他們,誰也沒有想到,在若干年後,他們創立了一個新的帝國——隋朝,成爲了統治階層尊貴的人。也自然沒有想到,因爲二人對佛教共同的默契信仰,也大大助推了佛教的發展,在中國古代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獨孤伽羅與佛教的淵源

獨孤伽羅這個名字,乍一聽上去,就感覺佛教意義非常濃厚。“伽羅”這個詞,最初是從經文中流傳來的,原意是指一種香木名字,谷響集七記載:“伽羅翻黑,經所謂黑沉香是矣。蓋昔蠻商傳天竺語耶,今名奇南香也。”可見,伽羅這個詞用作名字,也是基於其父母對佛教經文的瞭解之上,所傳達的一種美好願景。

在歷史電視劇裏,伽羅的兩個姐姐,一個叫般若,一個叫曼陀,雖然無從考究,但也毫不違和。而文獻皇后的名字是有史料記載的。同時在史料記載中,我們也不難發現,獨孤皇后素來喜愛佛教,常年信仰佛學,甚至在去世後,她的追號都是“妙善菩薩”。

深究佛教的發展和普及,隋朝建國則是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獨孤皇后與楊堅相濡以沫,她也對“開皇之治”有着奇功,甚至與楊堅並稱“二聖”。

隋文帝唯一的皇后,獨孤伽羅與佛教的發展有什麼關係? 第2張

隋朝統一全國後,在她的信仰影響下,隋文帝也毫不吝嗇地展現出他對佛教發展的支持力度,廣修寺廟、佛塔,度化僧尼,供奉舍利子,完善僧官制度,甚至還和獨孤皇后一起“雙雙受戒”。在剛剛建立的新政權中,在帝后的影響下,佛教也得到了更爲廣泛的傳播,甚至得到再一次的復興。

三、爲什麼隋朝會這麼重視佛教?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隋朝會這麼重視佛教呢?最直接的原因,是統治者的個人原因。統治者的思想價值觀怎樣,無形之中也會在統治過程中傳遞出去。除了獨孤皇后是一名堅定不移的佛教信奉者之外,隋文帝楊堅,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佛教信奉者。

楊堅本身就是出生在一個佛教氣氛非常濃厚的家庭,父母信奉佛教,其父楊忠相傳還鼎力捐贈寺廟;他還有一個小名,叫那羅延,意思是“金剛勇猛”。楊堅早年的成長經歷,也是和寺院有着緊密聯繫的。根據《隋書•高祖本紀》記載:“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也就是說,他是被一名尼姑撫養,直到十三歲。受早期的生活經驗背景影響,也決定了他對佛教的信仰堅定不移。

隋文帝唯一的皇后,獨孤伽羅與佛教的發展有什麼關係? 第3張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發展趨勢。

佛教自從南北朝以來,就有良好的發展態勢,可以說是大勢所趨。隋文帝和獨孤皇后無比提倡佛教的政策統治,是在此基礎上大力助推了佛教的傳播與發展。或許有朋友會疑問,明明佛教這時候已經得到發展了,還要將功勞歸功於楊堅夫婦呢?筆者認爲,雖然佛教發展是大勢所趨,但統治者的態度更是尤爲重要。

倘若不信,可以參見漢武帝時期的“焚書坑儒”,任儒學發展得再好,統治者不支持,各種方式打壓,那麼距離衰頹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換句話說,楊堅夫婦作爲統治者,給佛教發展莫大的支持,也是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了佛教發展與復興。

因此這也就到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隋文帝爲什麼會心甘情願推崇佛教呢,僅僅是因爲個人信仰嗎?當然,這和他作爲統治者的身份與立場息息相關。隋朝統一之後,迫切需要一種精神的力量,來作爲工具鞏固新生的王朝政權。雖然看似楊堅大力扶持佛教發展,但他也提出了一個前提:佛教必須要服從於皇權。正如史料記載他言:“朕位在人王,紹隆三寶,永言至理,弘闡大乘。”由此可見,他就是以人皇的身份和立場進行的,要求佛教得到傳播後,就要爲統治階層服務。

最後一點,是源於佛教的立場。佛教在當時的發展雖然有良好的趨勢,但並不繁盛,尤其是北周時期,統治者周武帝採用強硬的政治手段滅佛,沒收寺院財產,焚燬佛經、佛像等,強制命令僧尼還俗,給佛教的發展重重一擊。在這樣的背景下,佛教也急切地尋求庇護,同時也在尋求合適的機遇,爲了獲得更好的發展,主動與政權相結合。

佛教是一種信仰,放在封建社會的統治階層來看,也是一種絕妙的武器,能夠爲我所用,就應該大力發揚。但佛教的傳播,是基於統治者個人也信奉的基礎上的,如此來看,倒也有着極妙的雙重作用。同時站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看待歷史也應該辯證看待,雖然隋文帝大力助推了佛教發展,但後期過於放縱“崇佛”而變成“佞佛”,則大大浪費了人力物力,影響了國家財政收入。可見,萬事皆應有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