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晚唐宿將高駢是什麼人?他擁兵自重真實唐僖宗的旨意嗎?

晚唐宿將高駢是什麼人?他擁兵自重真實唐僖宗的旨意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晚唐宿將高駢是什麼人,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高駢是唐末名將,但是他也是爭議頗多的一個武將,因爲記載中他後期擁兵自重,坐視黃巢攻克大唐兩京,徹底將大唐拖進了滅亡的深淵,可以說,黃巢是將大唐送入棺材的人,朱溫只不過是把大唐埋葬的人,如果沒有黃巢做大,禍亂關中的確,徹底拔起了大唐孱弱的統治根基,唐王朝或許還能延續一段時間。

個人覺得,在這段決定唐王朝國運的歷史事件中,高駢的確有錯,但是不能將黃巢攻佔兩京的責任完全推卸給高駢,他多少是爲唐僖宗背了鍋的,畢竟誰也不想揹負亡國之君的標籤,唐僖宗自然要把這責任推卸給被人,而高駢就是一個不錯的人選。多說一點就是,唐僖宗之後的唐昭宗被朱溫所殺,而後的唐哀宗則完全是朱溫的傀儡,可以說,唐僖宗沒有亡國之君之名,但有亡國之君之實。

我們先來看看高駢這個人,他中前期是實打實的晚唐宿將。

《舊唐書.高駢列傳》會黨項羌叛,令率禁兵萬人戍長武城。時諸將御羌無功,唯駢伺隙用兵,出無不捷。懿宗深嘉之。西蕃寇邊,移鎮秦州,尋授秦州刺史、本州經略使。

五年,移駢爲安南都護。至則匡合五管之兵,期年之內,招懷溪洞,誅其首惡,一戰而蠻卒遁去,收復交州郡邑。

傳檄雲南,以兵壓境,講信修好,不敢入寇。

晚唐宿將高駢是什麼人?他擁兵自重真實唐僖宗的旨意嗎?

高駢成爲那個時代,唐王朝穩定西北和西南邊疆的重臣,尤其是對南詔的戰爭,大唐和南詔打打停停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戰爭,算是高駢給予最後一擊的,當然也是南詔連年戰亂,國力難以支持,其國君被殺,南詔直接亡國了,有時間給大家詳細寫一篇有關高駢在征討南詔時表現的文章。

有軍功且出身軍旅世家的高駢自然能夠得到唐僖宗的信賴,在乾符五年也就是878年,王仙芝、黃巢勢力波及江南之時,高駢被唐僖宗派去江南鎮守大唐的財賦之地。

《新唐書.叛臣.高駢列傳》故授駢鎮海節度使。駢遣將張潾與纘分兵窮討,降其驍帥畢師鐸數十人,賊走嶺表。帝美其功,加諸道行營都統、鹽鐵轉運等使。

“行營都統”加“鹽鐵轉運等使”,當時的高駢是一手軍權一手財權,還掌控着大唐最富庶的江南,晚唐的經濟條件和中前期可是完全不同,經歷了安史之亂以及後來唐王朝和各地藩鎮的混戰,能夠支持唐王朝經濟命脈的只有江南之地了,所以晚唐的局面是,“今天下以江淮爲國命”,“唐立國於西北而植根於東南”,所以說,任命高駢掌控江南,足見唐僖宗對其的信任,唐僖宗相當於是把半個唐帝國的命運交到了高駢手裏,而高駢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保護好大唐的賦稅重地。

《桂苑筆耕集.進漆器狀》當道造成乾符六年供進漆器一萬五千九百三十五事。

《桂苑筆耕集.進御衣段狀》當道先兼鹽鐵使織造中和四年已前御衣羅折造布並綾錦等。除先進納外,續織造九千六百七十八段,謹具如後物色。

黃巢鬧得最兇的時候,就是廣明元年(880年)至中和四年(884年)這段時間,期間他攻克了兩京,而在這段時間前後,高駢也是在向大唐中樞輸送財物,這也是唐僖宗將任命高駢駐守江南的原因。

而且在高駢進駐江南初期,也是擊敗黃巢,其手下大將張璘把黃巢打到了乞降的地步,當然其中不僅僅是黃巢處於弱勢,還有就是黃巢想要一次拖延時間,以待時變,而黃巢賭對了,在黃巢復起,連克兩京的歷史事件中,高駢的確是貪功了,讓黃巢在危機時刻,殺出一條血路,更是直接給殘喘的大唐致命一擊。

《舊唐書.高駢列傳》尋授諸道兵馬都統、江淮鹽鐵轉運等使。駢令其將張璘、樑纘分兵討賊,前後累捷,降其首領數十人。賊南趨嶺表,天子嘉之。

晚唐宿將高駢是什麼人?他擁兵自重真實唐僖宗的旨意嗎? 第2張

高駢的貪功,給了唐王朝錯誤的信息,唐僖宗以爲黃巢的勢力已經基本上被消滅了,但實際情況顯然是,黃巢仍然具備足夠的實力,不是前線張璘能夠輕易搞定的,只是高駢爲了獨享滅巢之功,所以上書稱黃巢剩餘的勢力只不過是殘兵敗將,不需要朝廷調集重兵圍剿了,之前黃巢估計也是沒少在高駢面前示弱,可是這就是黃巢的權宜之計啊,在得知唐朝各路援軍北歸後,黃巢直接和高駢撕破臉皮,繼續開展,而這一戰,張璘陣亡,黃巢順勢北上,局勢一下子就逆轉了。

所以說高駢的確是有責任的,而且是推脫不掉的責任,如果說趁黃巢最危急的時刻,直接撲滅其勢力就一了百了了,當時黃巢是很慘的,《新唐書.逆臣.黃巢列傳》巢數卻,乃保饒州,衆多疫,別部常宏以衆數萬降,所在戮死。可是高駢一頓神操作讓這個已經快病死的人,又活蹦亂跳起來了。

高駢的確是沒有阻攔黃巢北上,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一個事實,你可以說高駢兵勢強大,但是大唐不是隻有高駢這一支可調動的軍隊。

《舊唐書.僖宗本紀》朝廷聞賊復振,大恐,詔河南諸道之師屯於溵水。官軍大集,賊未北渡。

《舊唐書.僖宗本紀》徐軍已至河陰,聞許軍亂,徐將時溥亦以戍兵還徐,逐節度使支詳。齊克讓懼兵見襲,亦還兗州。溵水諸軍皆散。賊聞之,十月,乃悉衆渡淮。

溵水防線是唐王朝建立的第一道防禦黃巢北上的戰線,但是由於各路唐軍並不同屬,又有各自的利益抉擇,所以說,黃巢並未展開對溵水防線的唐軍大規模軍事行動,唐軍就已經自亂了,黃巢很輕鬆的渡河北上,這其中責任歸誰?

黃巢兵鋒直至洛陽,可是洛陽並未進行抵抗,《舊唐書.僖宗本紀》賊陷東都,留守劉允章率分司官屬迎謁之,賊供頓而去,坊市晏然。至此大唐在一次面對了和安史之亂相似的局面,洛陽陷落,潼關成爲扼守長安的最後一道屏障,守住潼關,唐王朝還可以調動兵力絞殺已經盤踞中原的黃巢,可又尷尬了,當年哥舒翰沒收住潼關,是唐玄宗強行令其出關作戰,那時哥舒翰所屬部下,還是有精銳能戰之士的,可是到了唐僖宗這次,唐朝中晚期依賴的神策軍卻只是徒有其表了。

晚唐宿將高駢是什麼人?他擁兵自重真實唐僖宗的旨意嗎? 第3張

《新唐書.逆臣.黃巢列傳》天子沖弱,怖而流淚,宰相更共建言,悉神策並關內諸節度兵十五萬守潼關......然衛兵皆長安高貲,世籍兩軍,得稟賜,侈服怒馬以詫權豪,初不知戰,聞料選,皆哭於家,陰出貲僱販區病坊以備行陣,不能持兵。

《舊唐書.僖宗本紀》攻潼關,守關諸將望風自潰。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神策軍士皆長安富家子,賂宦官竄名軍籍,厚得稟賜,但華衣怒馬,憑勢使氣,未嘗更戰陳。聞當出征,父子聚泣,多以金帛僱病坊貧人代行,往往不能操兵。

曾經在內守衛長安,在外征討藩鎮,唐王朝賴以爲命的軍事力量神策軍,到了唐僖宗的時候早已腐敗不堪,毫無戰力可言,大都是富家子弟花錢買軍籍,之後唐王朝就把大筆錢都給了這些打不了仗的富家子弟,貪腐已經腐蝕掉了這支軍隊的戰力,所以到了關鍵時刻,潼關也沒有抵擋住黃巢的西進,唐僖宗只能倉皇逃出長安,那麼誰來爲神策軍喪失戰鬥力,潼關失守的事情負責。

所以說,高駢有他自己的責任,但是他不應該承擔導致黃巢攻陷兩京的全部責任,那是晚唐腐朽政局導致的必然結果,高駢只是原因之一。

而且有一個人的記載,更是能夠給高駢洗脫些罪責,這個人就是崔致遠,他是新羅人,12歲入唐,在唐朝待了16年,而他擔任過淮南節度使幕府都統巡官,也就是在高駢手下爲官,見證了唐王朝對黃巢的戰爭,他當時和高駢關係很好,高駢也是一直推舉崔致遠,崔致遠寫的《桂苑筆耕集》,裏面的內容是收錄了崔致遠在淮南節度使高駢幕府四年間所作的公私文翰與詩作,在《桂苑筆耕集》裏,我找到了高駢擁兵自重,不出兵圍剿黃巢的一個合理原因,那就是唐僖宗不准他出征。

在正史中是沒有記載唐僖宗給高駢下過旨意,令其不許出征的,崔致遠在《桂苑筆耕集》如此記載,最起碼能夠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高駢在當時給衆人不出兵的理由,是唐僖宗的旨意,那麼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唐僖宗的確下過旨意,高駢沒說謊,另一種就是唐僖宗沒下過令其不許出征的旨意,是高駢爲了私利,矯詔忽悠別人的。

晚唐宿將高駢是什麼人?他擁兵自重真實唐僖宗的旨意嗎? 第4張

但問題是,如果是第二種情況,依照兩唐書對高駢的評價,不可能有意維護,爲何沒有任何記載說他矯詔了呢?這個很奇怪,擁兵自重還矯詔,這是多麼大的罪過啊,完全沒有必要刻意替高駢隱瞞,所以個人認爲,當時唐僖宗應該是下過這道旨意的,而且也不能說是錯誤的旨意,高駢則處於並非想積極出征和不想過於擁兵自重的兩個狀態之間,唐僖宗這道旨意則是給了他最好的抉擇,高駢就很心安理得的呆在江南,給各路征討黃巢的唐軍提供後勤保證就好了。

所以高駢在黃巢坐大攻陷兩京的歷史事件中,有他的責任,但不能將大部分責任都扣在他頭上,他只是唐王朝出現問題的一環,高駢晚年也是心力交瘁了吧,開啓修仙模式了,他也是太老了,最終被其部將畢師鐸所殺,他的人生也就成了典型的高開低走,不知道他死前會不會納悶,自己怎麼就落得這麼個田地。

《新唐書.叛臣.高駢列傳》當此時,昭義、武寧、義武兵數萬赴淮南,駢欲專己功,即奏賊已破,不須大兵。有詔班師。巢知兵罷,即絕駢請戰,擊殺潾,乘勝度江攻天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