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永曆帝張煌言是怎麼死的?李定國鄭成功病逝

永曆帝張煌言是怎麼死的?李定國鄭成功病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永曆帝張煌言是怎麼死的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永曆十四年(順治十六年,1659年,南明按照永曆來算,清朝按照順治康熙來算)磨盤山大戰之後,永曆皇帝已經感到大勢將去,明朝再也沒有恢復的可能了,決心入緬甸。

永曆皇帝倉促從騰越出鐵塞關,抵達囊木河,到了緬甸境內。

永曆皇帝到達大金沙江的時候,緬甸只派遣了四條船來迎接,只能供永曆皇帝和極少數人使用,其餘文武官員隨從們只能自行買船渡江,這些文武官員隨從們分水陸兩路,一共有一千四百七十八。

永曆皇帝進入緬甸後,陷入了異國他鄉的困境。

緬甸都城阿瓦有新舊二城,永曆皇帝被安置於舊城,草房爲居,以竹爲城,既寄人籬下,又羞於屈節。李定國、白文選等愛國將領與永曆皇帝失散,極爲不安,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力圖使永曆皇帝從緬甸的控制下襬脫出來。

永曆帝張煌言是怎麼死的?李定國鄭成功病逝

先是白文選從木邦追趕永曆皇帝,想以重兵來守衛永曆皇帝左右,二月初五追到阿瓦,離永曆皇帝只相差六十里,因爲緬甸的原因而擦肩而過,白文選只能無奈返回。

第二年九月,白文選再次率兵到錫箔,以武力進攻阿瓦新城,要求緬甸歸還永曆帝,因爲兵敗而未成功。

這時候李定國已經佔領了孟艮,白文選決定與李定國匯合後再次攻打阿瓦。

永曆十四年(1660)五月,李定國白文選會師阿瓦,派人要求緬甸交出永曆帝,緬甸不但不交,還派遣象兵和李定國等大戰,使其前隊受挫,白文選領兵來援大敗緬甸軍,但是緬甸仍然拒不交出永曆皇帝。

順治十七年(1660年),吳三桂想通過除掉永曆皇帝來瓦解南明殘餘勢力,並鑄就自己的無上功勳。

永曆帝張煌言是怎麼死的?李定國鄭成功病逝 第2張

於是上奏清王朝,《東華錄》記載吳三桂上奏文“李定國等挾僞永曆遁出邊外,是滇土雖收,滇局未結,邊患一日不息,兵馬一日不寧…竊以爲有三患、二難。永曆在緬,李定國、白文選等分住三宣六慰孟艮一帶,藉永曆以鼓惑衆心,儻不乘勝大舉入緬,以淨根株,萬一此輩復整敗軍,窺我邊防,兵到則彼退藏,兵撤則彼復擾,此其患在門戶;土司反覆無定,惟利是趨,如我兵不動,逆黨假永曆以號召內外諸蠻,萬一如前日元江之事,一被煽惑,遍地烽起,此其患在肘腋;投誠官兵雖已安插,然革面尚未革心,永曆在緬,於中豈無繫念?萬一邊關有警,若輩生心,此其患在腠理。今滇中兵馬雲集,糧草取之民間,勿論各省餉運愆期,即到滇召買,民室方如懸磬,市中米價日增,公私交困,措糧之難如此。召買糧草,民間必須搬運交納,年年召買,歲歲輸將,民力盡於官糧,耕作荒於南畝,人無生趣,勢必逃亡,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培養之難又如此。臣用是徹底籌畫,唯有及時進兵,早收全局。誠使外孽一淨,則邊境無伺隙之慮,土司無簧惑之端,降人無觀望之志。地方稍有蘇息,民力略可寬紓,一舉而數利存焉。竊謂救時之方,計在於此。”

清王朝根據吳三桂的建議,決定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命令吳三桂和定西將軍愛星阿統率十萬大軍,從大理、騰越向緬甸進發。同時頒敕印於雲南諸土司,並傳檄緬甸生擒永曆帝。

清軍在十一月會師木邦。

李定國據守景線,白文選據守錫箔。清軍晝夜兼程行三百里,白文選不敵,逃往茶山。

吳三桂分兵命令馬寧追白文選,在孟養,白文選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只能選擇投降,投降之時,只剩下官員499員、兵丁3800餘人、家口7000餘口,共11299人,馬3260匹、象12只。

然後吳三桂自己與愛星阿領大軍直赴緬甸都城,要求緬甸國交出永曆帝,否則兵臨城下,大開殺戒

永曆帝張煌言是怎麼死的?李定國鄭成功病逝 第3張

十二月初一日,永曆帝給吳三桂寫了一封長信,懇請饒命。《小腆紀傳》記載永曆皇帝的這封信:“將軍既毀我室,又欲取我子,讀《鵬騁》之章,能不慘然心惻乎?將軍猶是世祿之裔,即不爲僕憐,獨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獨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獨不念已亡祖若父乎?不知大清何恩何德於將軍,僕又何仇何怨於將軍也?”吳三桂本就是厚顏無恥之輩,根本沒有因爲永曆皇帝的哀求而改變爲自己撈取功勳的大好機會。

緬甸按照清軍的意思,到永曆皇帝住所,謊報李定國大軍將至,挾持永曆帝及文武官員步行,過五里外,渡河,天黑路不好走,有人揹着永曆皇帝登岸。

永曆皇帝突然問道:“你是什麼人?”

這人回答:“大清平西王吳三桂前鋒高得捷。”

永曆皇帝這下全明白了,但爲時已晚。

十二月初九日,吳三桂帶着已成階下囚的永曆帝北返。

康熙元年(1662)三月,吳三桂回到雲南。清王朝思考再三,認爲吳三桂功高蓋主,如果將永曆皇帝送往北京城,反而更加拔高了他的功勳,而且爲了把吳三桂穩穩的綁在清王朝這駕馬車上,決定不必讓永曆皇帝到北京獻捷,並讓吳三桂就地處死。

四月初八,永曆帝被就地絞死,南明的歷史至此告終。

其實,這時候的南明殘餘勢力依然很強大。

但是歷史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這年五月,鄭成功病逝於臺灣;

永曆帝張煌言是怎麼死的?李定國鄭成功病逝 第4張

這年六月,李定國得知永曆皇帝被殺,悲憤吐血而死。

這年十一月,監國魯王朱以海病逝。

三年後,清軍通過叛徒找到張煌言隱居地,夜半渡島,張煌言同部屬羅子木 、侍僮楊冠玉等人被抓。

七月,被清軍察知,擒捕張煌言,押解至寧波,又轉往杭州。解船行駛到錢塘江畔時,有一僧人向船中投擲紙條,上寫:“此行莫作黃冠想,靜聽文山(文天祥)正氣歌。”張煌言含笑賦詩作答,說:“生比鴻毛猶負國,死留碧血欲支天。”張煌言到杭州,嚴詞拒絕清軍的勸降。

在獄中壁上寫《采薇吟》一首,說:“予生則中華兮,死則大明;寸丹爲重兮,七尺爲輕。”

九月七日,張煌言被清軍殺害於杭州弼教坊。當他赴刑場時,大義凜然,面無懼色,擡頭舉目望見吳山,嘆息說:“大好江山,可惜淪於腥羶!”明清戰爭就這樣悲壯地結束了。

它以千百萬人的流血犧牲,億萬財產的損失,鑄成了清朝的一統天下,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一個新的穩定發展的時代。

斯人已逝,卻萬古長存!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