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高適爲什麼要對李林甫感恩戴德?真相是什麼

高適爲什麼要對李林甫感恩戴德?真相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適爲什麼要對李林甫感恩戴德,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據《舊唐書》記載,天寶八年(749),唐玄宗下詔開有道科試,宋州刺史張九皋(張九齡的弟弟)十分欣賞高適的才華,極力薦舉他進京應試。在此之前高適就以詩歌聞名,時任殿中侍御史的顏真卿是高適好友,也積極爲高適揚名。五十歲的高適終於否極泰來,應試及第。考後不到十天就由一介布衣華麗麗轉身,成了封丘縣尉。然而,這件事卻成了李林甫“薄於文雅”的罪證之一。

有道科屬於制舉,是科舉制度的補釘,雖然與正兒八經的科舉進士及第無法相提並論,但也是李唐揀舉發現人才的重要渠道。按規定:“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與出身。”中舉後所授官職的高低,需要根據其對策水平來評判。高適撈了個縣尉的官職,很顯然要比僅給出身者好出許多。

按唐制,縣級政權分爲赤、畿、望、緊、上、中、中下、下七等,京城所在地爲赤縣、京兆、河南、太原府所轄縣爲畿縣,其餘五等則根據人口、地理位置是否衝要等爲區分,至開元十八年,六千戶以上爲上縣,三千戶以上爲中縣,不滿三千戶爲中下縣。高適任職的封丘縣屬於緊縣,雖然不如赤(京)、畿、望縣,但優於上、中、下縣。

高適爲什麼要對李林甫感恩戴德?真相是什麼

高適由一介布衣直接擔任從九品上的封丘縣尉,算不上榮寵,但也並非薄待。比起其他人來,他應該還算是比較幸運的。

如初唐詩人王無競,儀鳳二年“初應下筆成章舉及第,解褐授趙州欒城縣尉”,欒城不過是中縣而已;神龍元年,嚴挺之進士及第後再應制舉及第,授常州義興尉,義興也是緊縣;晚唐詩人李商隱在任校書郎之後,遷轉官是弘農縣尉,弘農也只是緊縣而已。

綜上所述,緊、上縣尉都是兩任、三任官的遷轉官,而高適此前就是個白丁,制舉授官就拜緊縣尉,也算是特殊待遇了。相較於嚴挺之、李商隱,高適還屬於優待。而且,縣尉是縣裏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員,對於初入官場的菜鳥來說,有利於他們積累工作經驗,熟悉行政業務。沒有基層的長期歷練,如何在更高層次的崗位上做出成績?

史家替高適抱屈,而當事人高適自己,卻是漫卷詩書喜欲狂了。他赴任時留別朋友作《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雲:

憶昨相逢論久要,顧君哂我輕常調。羈旅雖同白社遊,詩書已作青雲料。蹇質蹉跎竟不成,年過四十尚躬耕。

長歌達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後名。幸逢明盛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此時亦得辭漁樵,青袍裹身荷聖朝。

犁牛釣竿不復見,縣人邑吏來相邀。遠路鳴蟬秋興發,華堂美酒離憂銷。不知何日更攜手,應念茲晨去折腰。

歷史上,許多知識分子一面標榜着清高,嘴裏說着不爲鬥米而折腰,一面卻汲汲於富貴、奔競於權門。

李白杜甫如此,高適自然也不能免俗,詩中結尾處說是“去折腰”,其實是種矯情,是種炫耀,如果沒有“幸逢明盛多招隱”的話,高適又豈能“青袍裹身荷聖朝”?

其實,真正表達高適心情的,是其在長安授封丘尉時,所作《留上李右相》:

高適爲什麼要對李林甫感恩戴德?真相是什麼 第2張

風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深沉謀九德,密勿契千齡。獨立調元氣,清心豁窅冥。本枝連帝系,長策冠生靈。

傅說明殷道,蕭何律漢刑。鈞衡持國柄,柱石總朝經。隱軫江山藻,氛氳鼎鼐銘。興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

江海呼窮鳥,詩書問聚螢。吹噓成羽翼,提握動芳馨。倚伏悲還笑,棲遲醉復醒。恩榮初就列,含育忝宵形。

有竊丘山惠,無時枕蓆寧。壯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莫以才難用,終期善易聽。未爲門下客,徒謝少微星。

這首詩是高適寫給時任宰相李林甫的。李林甫無疑是可以左右高適人生的主兒。在詩中高適不吝筆墨,將李林甫描摹成與歷史上賢相傅說、蕭何比肩的人物,這與我們所知道的奸詐專權“口蜜腹劍”的李林甫迥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從開元二十二年(734)五月入相至天寶十一年(752)仲冬去世,李林甫任宰相長達十九年。在他擔任宰相的時候,正是唐王朝發展到巔峯的時期,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杜甫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反映的正是這一歷史時期。

這個時候的唐玄宗已經由最初的勵精圖治變得耽於逸樂,曾經表示“天下無事,朕欲高居無爲,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唐玄宗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做了甩手掌櫃,躲在深宮中沉迷於道家的長生術,將政事全託付給了李林甫。

事實證明,玄宗眼光老辣、可謂識人,李林甫歷任吏部、刑部、禮部、戶部、兵部,擔任吏部尚書近十年,又曾擔任過國子司業、御史中丞之類的“清望”官,有着豐富的任職經歷,熟知中樞利弊。玄宗對他信之不疑,爲李林甫任相期間對經濟、法律、軍事各方面大刀闊斧的改革提供了廣闊舞臺。

在李林甫殫精竭慮的努力下,王朝國力蒸蒸日上,至有玄宗“用人多矣,方獲我心”的感嘆。

高適爲什麼要對李林甫感恩戴德?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從李林甫的一則小故事,就可以看出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做宰相合格與否?

王如泚的老丈人因伎術的緣故,很得玄宗皇上的寵信,一次居然趁着玄宗高興,斗膽請賜女婿進士及第。玄宗正在興頭上,也沒有多考慮,一口答應了他的非分要求,並交由禮部去辦理。

李林甫問禮部侍郎,王如泚的文章水平如何,能否及第?

禮部侍郎也是個聰明人,既不敢違背聖旨,又不敢不如實回答宰相的問話,只好含糊其辭道,及第也可,落第也可。

李林甫聞絃歌而知雅意,當即奏請玄宗,科舉考試是爲國家選材,絕非兒戲,如果這次爲王如泚開綠燈的話,規矩的制定者帶頭破壞規矩,“將何以觀材?”

玄宗聽了,也明白自己錯了,只得收回成命。

哪知道,王如泚得了玄宗金口玉言的承諾,已經在家中呼朋引類,“賓朋燕賀、車騎盈門”大肆慶祝起來。

消息傳來,王如泚不由茫然若失。

爲維護科舉的公開公正,李林甫甘冒得罪唐玄宗的危險,可見他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的態度。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