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馮道:經歷四個朝代,先後侍奉十個皇帝,最後還得以善終

馮道:經歷四個朝代,先後侍奉十個皇帝,最後還得以善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馮道。

唐朝滅亡之後,華夏大地陷入了長期的戰亂之中。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裏,中國北方就發生了五次政權交替,南方更爲混亂,先後有大大小小十幾個國家建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亂世之一:"五代十國"。

北宋名臣歐陽修在說起這段歷史時,也不禁感嘆:"嗚呼,五代之亂極矣!"算是亂到頭了。

然而,在這個亂世之中,卻有一位在後世史書中鼎鼎大名的人物:此人歷經四個朝代,先後侍奉十個皇帝,一直身居高位,最後居然還得了個善終,堪稱亂世之中的最強"公務員"。

這位神一般的人物,就是自號"長樂老"的馮道。

馮道:經歷四個朝代,先後侍奉十個皇帝,最後還得以善終

馮道之所以出名,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後世史家對其一生所爲的爭論。歐陽修評論他:"可謂無廉恥者矣";蔡東藩說:"太師馮道,最號老成,實最無恥。";范文瀾更不客氣,直斥馮道爲"奴才的奴才",將他貶得一文不值。

但是,替馮道說話的也不少。蘇轍爲他辯護:"雖爲宰相,而權不在己,禍變之發,皆非其過也";王安石稱讚他:"能屈身以安人,如諸佛菩薩行";明代李贄直言:"百姓卒免鋒鏑之苦者,道務安養之力也。"

同樣一個人,在這些大學者的筆下,居然產生了兩種完全相反的評價,不禁讓人有些摸不着頭腦。但當我們縱觀馮道一生所作所爲時,應當能夠得出我們自己的評價。

"佛系"青年

馮道,字可道,於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出生於瀛洲景城(今河北滄州一帶)的一個世代耕讀之家裏。

在他出生的那個時代,曾經強盛的唐王朝已經走到了末路。年輕時的馮道,除了日常耕種、奉養父母之外,就是安安穩穩的讀書、作文,並沒有參加科舉、求取功名的心思。

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時的馮道,是個地道的"佛系"青年。

然而,在唐末這個亂世中,連一張安靜的書桌也無處安放。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幽州節度使劉守光徵辟了馮道,請他到自己身邊做一名屬官。

雖然名爲徵辟,但實際上就是命令。於是,馮道收拾行囊,辭別父母,來到劉守光的節度府中,從此走上了一條堪稱傳奇的官場之路。

平民宰相

馮道在劉守光府中待了沒幾年,唐朝就滅亡了。正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凡手裏有兵的軍閥都摩拳擦掌,想要混個皇帝噹噹。

作爲一方諸侯,劉守光自然也不能例外。雖然後樑皇帝朱全忠篡唐之後,已經給了他一個燕王的封號。但在他看來,大家原本都是節度使,憑什麼你能當皇帝,老子不能?

蟄伏了四年之後,劉守光在幽州自立爲大燕皇帝,就是歷史上的"桀燕"。

不過,做皇帝也要講個"基本法"。特別是亂世中,稱帝最起碼的條件就是拳頭得夠硬。劉守光雖然有野心,但實力太差,他這個自封的大燕皇帝在旁人看來,就跟過家家差不多,壓根沒人理他。

當皇帝沒人捧場,劉守光心裏自然不爽。於是,剛即位不久,劉守光就打算出徵定州(今石家莊一帶),想要秀一把肌肉。但就在這個時候,馮道站出來反對了。他提出的理由很簡單:您的家底太薄,打不起。

面對唱反調的馮道,劉守光表現的很乾脆,沒說什麼廢話——直接把他扔到了監獄裏。

但馮道的運氣實在不錯,在監獄裏待了沒多長時間,就被人搭救了出來。逃出生天的馮道,判斷了一下天下大勢,覺得晉王李存勖還是相對靠譜的,於是便投奔了過去,在李存勖親信太監張承業的推薦下,成爲了晉王府裏的一名書記官。

馮道:經歷四個朝代,先後侍奉十個皇帝,最後還得以善終 第2張

在李存勖手下,馮道乾的很不錯:兢兢業業,處理來往文書從不出錯。據史料記載,李存勖這個人比較喜歡享受,經常和手底下的將領一起吃吃喝喝,時間一長,主管酒宴的官員有點受不了了,便勸諫李存勖,說:"現在跟您一起吃飯的人太多,怕是照顧不過來,您看減少一半怎麼樣?"

這本來是個很普通的建議,但卻惹得李存勖大怒:"我和手下將領吃飯,是爲了犒勞他們的辛苦,要是這都不讓幹,那我也不玩了,你們自己再找個統帥去吧!"發完了脾氣,李存勖還不罷休,要求馮道馬上起草文書,通告三軍,擺出一副就地散夥的架勢。

就在此時,馮道慢悠悠地說話了:"大王起兵這麼多年,現在天下唾手可得,爲了這麼一件小事,恐怕是因小失大。下屬的意見有錯,您不聽就是了,何必生氣呢?萬一敵人趁亂前來攻打,那受損失的還是大王您啊。"聽了馮道一席話,李存勖很快恢復了理智,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能及時勸阻君主,又不對犯錯的人落井下石,馮道的確可以算的上是個厚道人。

在李存勖與後梁政權作戰期間,馮道一直隨同出征。有人爲了巴結他,給他送來許多搶掠來的女奴,每到這時,馮道便全盤接受,暗地裏又尋訪她們的家人,將她們送回家去。既給了對方面子,又堅持了自己的原則,馮道的情商之高,可見一斑。

後來,李存勖建立了後唐政權,馮道當上了中書舍人、戶部侍郎。但不久後便因父親去世而回家服喪。在服喪期間,馮道不僅將自己的俸祿都拿出來賑濟災民,還經常幫助鄰居耕種土地,全然沒有當官的架子。

馮道:經歷四個朝代,先後侍奉十個皇帝,最後還得以善終 第3張

李存勖的弟弟李嗣源即位之後,馮道登上了宰相之位。當上了宰相,馮道終於有了爲百姓說話的機會。唐明宗曾經問他:"今年天下豐收,百姓的日子好過了吧?"而馮道卻依然告誡皇他:"糧食多了,百姓收入反而會少,糧食少了,百姓又會餓肚子,自古以來都是這樣,您還是不能放鬆啊!"

後唐一朝,門第高低還是非常重要的,馮道作爲一個農家子弟,坐上了當朝一品的位置,許多大臣都不服氣,明裏暗裏給他使臉色、下絆子,還有的跑到皇帝那裏去告狀。但馮道卻壓根不當回事,該幹什麼就幹什麼。看到馮道這個樣子,唐明宗李嗣源感嘆:"馮道與世無爭,真是有長者風範啊!"

武將出身的唐明宗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對馮道的這一評語,可算是非常中肯。

官場不倒翁

後唐滅亡後,馮道又在後晉、後漢、後周三朝爲官,且都是身居高位。在後世對他的批判中,這就是他的最大罪狀。

但作爲一個農家子弟,在馮道的眼中,百姓的生活要比其他的事情更重要。他認爲,無論誰做皇帝,最終受苦的都是百姓,身爲官員,最要緊的是爲百姓做事,至於名聲之類,只能暫且不管了。

在後晉任職期間,晉高祖曾向馮道諮詢戰爭之道。馮道卻說:"戰爭之事,皇上自有裁決,我不過是一介文官,只懂得調理萬民,實在不希望發生戰爭。"

用現在的眼光看,馮道完全可以稱爲一個和平主義者。

但在五代十國這種亂世裏,馮道的聲音太渺小了,在他數十年的官宦生涯中,能夠接受他勸誡的君王寥寥無幾。然而,馮道卻始終沒有放棄,即使在這條路上,只有他一個人艱難前行。

後晉被契丹所滅後,契丹國王耶律德光見到前來覲見的馮道時,笑話他:"你也一把年紀了,算是個什麼呢?"馮道回答的很平靜:"我就是個無才無德的傻老頭子啊(無才無德癡頑老子)。"

馮道:經歷四個朝代,先後侍奉十個皇帝,最後還得以善終 第4張

然而,就是這個"癡頑老子",當契丹士兵在中原肆意劫掠時,他卻敢於向耶律德光進諫:"如今時局大亂,就算是佛祖降世,恐怕也沒有辦法,要拯救百姓於水火,還是得依靠您啊。"據史書記載,當時許多百姓之所以能夠保存性命,馮道實在是功不可沒。

正是因爲有着這樣的功績,無論在後漢還是後周時期,每一任皇帝都對馮道禮敬有加。他們非常清楚,即使在亂世之中,朝廷還是需要這樣的人。在統治者看來,馮道,代表的是官員的良心。

馮道晚年時,曾寫了一篇名叫《長樂老自敘》的文章。在這篇自傳中,馮道對自己的一生做出了相當精準的評價:"賤如是、貴如是、長如是、老如是。"在關心百姓疾苦上,馮道的確做到了始終如一。

後周顯德元年,73歲的馮道去世。在亂世中浮沉了數十年的馮道,還是沒有等到他所熱愛的和平到來。

雖然在他死後,許多學者對他全無氣節的行爲大加貶斥,但在那些被他送回家的女奴眼中,在那些因爲他的勸諫而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眼中,馮道與這些"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儒生相比,誰高誰低,恐怕是自有公論。

畢竟,歷史雖然是文人所寫,但創造它的卻是千千萬萬的平凡百姓。真正將百姓放在心中的人,百姓也會始終銘記他。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