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延爲什麼會遭人污衊?還被滅了三族!

魏延爲什麼會遭人污衊?還被滅了三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魏延爲什麼會遭人污衊,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是蜀漢五虎之將之外戰力最強、功勞最高的一員大將,但他在諸葛亮死後,卻被楊儀借馬岱之手以謀反之罪誅殺,還被楊儀滅了三族,結局不可謂不慘。然而,撥開歷史的迷霧,種種跡象卻足以表明,魏延死得太冤!他根本沒有謀反之實,反倒是誅殺他的楊儀意圖謀反。

魏延與楊儀的矛盾由來已久。

楊儀本是諸葛亮從荊州帶來的,他能說會道,被諸葛亮逐步提拔爲祕書長,就不免常以諸葛亮的名義對諸將發號施令。魏延自恃功高,從來不買他的賬,兩人之間多次發生衝突,積怨甚深。

魏延自認爲是蜀漢的老臣宿將,對後輩盛氣凌人,絲毫不懂人際關係的重要,誰知這就成了他的致命傷。

魏延爲什麼會遭人污衊?還被滅了三族!

在魏延身處前線一心抗敵時,留在諸葛亮身邊的楊儀,利用魏延與諸葛亮在戰略上的分歧,屢進讒言,說魏延常發牢騷。發些什麼牢騷呢?不外乎“謂亮爲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之類。諸葛亮雖然常常勉勵雙方和衷共濟,以大局爲重,但是年深日久,也不免受到讒言的影響,漸漸疏遠魏延。楊儀在取得諸葛亮的信任之後,有計劃地從朝內到軍中都拉好了關係,大搞關係學,大組關係網,做好了日後與魏延爭權的充分準備。

諸葛亮臨終之時,身邊只有楊儀、姜維等人接受遺命。這有兩種可能:一是病況惡化太快,來不及從前線召回魏延;二是諸葛亮在楊、魏之爭中,有偏向楊儀的傾向,故意只讓楊儀接受遺命。究竟真相如何,後人也只能是揣測而已。

據楊儀的傳達,當時的遺命只有兩條:一、諸葛亮死後,祕不發喪,全軍由楊儀統率,徐徐向漢中撤退;二、命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全軍仍按時行動

楊儀派人去向魏延傳達遺命,有意激怒魏延,只要魏延抗命,他就可以用”抗命”、”謀反”的大帽子去陷害魏延,以泄私憤。梗直的魏延果然上當,他完全不相信通過楊儀傳達的這個遺命,認爲這是楊儀僞造的,對於遺命,當時就表示瞭如下的態度:

一是“丞相雖亡,吾自現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耶!”二是“且魏延何人,當爲楊儀所部勤,作斷後將乎!”

魏延抗命,讓楊儀抓住了把柄。而且退兵的命令是以諸葛亮的名義發佈的(是不是楊儀所僞造,將士們並不知道),魏延既然抗命,就是叛亂,就是謀反。楊儀一天數次以羽書飛報成都,說是魏延謀反。魏延也派人飛報成都,說是楊儀謀反。雙方互相攻擊,羽書交馳,使得蜀漢朝內君臣暈頭轉向,不知如何是好。

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蜀漢大本營只好憑關係,憑印象採取了保儀楊疑魏的態度。就是這種有斯偏袒的態度,被楊儀充分利用了。

魏延爲什麼會遭人污衊?還被滅了三族! 第2張

魏延自覺忠心耿耿,對國家盡心竭力,問心無愧。他天真的以爲只是不買楊儀的賬,並非對蜀漢政-府抗命,相信事情總有澄清的一天。於是他命令部下搶在楊儀之前,先到漢中。當時敵人在北,漢中在南,如果說他謀反,爲什麼他不向北去,反而南下呢?正因爲他內心坦然,根本未做最壞的準備。

楊儀則是狠下一條心,從一開始就準備把他整到底。到處傳達軍令、”政令”,說他謀反,使他軍心渙散,最後利用他還很信得過的馬岱接近並乘機襲殺了他。魏延至死都得不到一次申辯的機會,真是冤沉海底。

當馬岱把魏延的頭交給楊儀時,楊儀居然在魏延的頭上踹幾腳,大罵一番,還要誅其三族,表現出小人報仇的快意,實在是暴露了自己卑劣的真面目。

魏延是不是謀反,《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已經說了公平話。他說:“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並非背叛”。《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更肯定了這一點,指出“延欲殺儀等,冀時論以己代諸葛亮輔政,故不降魏而南還擊儀,實無反意也。”

其實,真正意圖謀反的不是魏延而是楊儀!

當年楊儀領軍回到成都之後,自以爲有很大的功勞,應該接替諸葛亮秉政,不料這一位置竟爲蔣琬所得。估計蜀漢君臣已經逐漸摸清魏延冤案的真相,所以對楊儀作了“冷處理”,只給他一個有職無權的中軍師虛銜。他大失所望,滿腹牢騷,口出怨言。

據《三國志·楊儀傳》記載,楊儀認爲自己的資格比蔣琬老,才能又過之,用蔣琬而不用自己,太不公平,於是“怨憤形於聲色,嘆吒之聲,發於王內。時人畏其言語不節,莫敢從也”。費禕去安慰他,他坦率地說:“往者丞相亡歿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冷落)如此耶?令人追悔,不可復及!”(說明當時已有謀反的想法,只是猶豫不決,沒有去做,至今追悔。)

魏延爲什麼會遭人污衊?還被滅了三族! 第3張

看到他如此怨氣沖天,費禕不敢隱瞞,如實表奏朝廷。後主遂廢楊儀爲庶人,徙漢嘉郡,總算坦白從寬,沒有殺頭。但他到了徙所,“覆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儀自殺。”楊儀害人害己,死有餘辜,只可惜魏延已死,從此“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令人浩嘆!

一代名將魏延,未死於敵人之手,卻死於自己人的暗箭之下,而且背上了永遠洗不清的罪名。《三國演義》說他腦反骨,久後必反,所謂“反骨”,實際上只是孤高的傲骨而已。縱觀魏延一生,查不出半點謀反的事實。他爲了實現光復漢室的宏願,敢於提出與諸葛亮不同的作戰方案,這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可貴的。楊儀說他因建議不被採納而發牢騷,即或確有其事,也不過是欠缺修養,談不上有什麼“反意”。諸葛亮在世時,他始終服從軍令,無任何越軌行爲,諸葛亮去世後,他反對退兵,主張繼續伐魏,這不僅符合蜀漢的國策,也是爲了繼承諸葛亮的事業,這又有什麼不對呢?三國中最冤之人非他莫屬!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