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歷史上的司馬光到底有多崇拜李世民?

揭祕:歷史上的司馬光到底有多崇拜李世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司馬光,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帝王。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在編撰《資治通鑑》的時候,唯獨對唐太宗李世民最爲推崇,司馬光曾評價李世民是: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在司馬光心中,唐太宗李世民能文能武,高出前代的所有帝王。在堯舜禹之後,沒有人能比過李世民。

揭祕:歷史上的司馬光到底有多崇拜李世民?

司馬光縱橫歷史,寫《資治通鑑》時對宋代以前的每位帝王都有所研究,最後給李世民這番評價,可見,司馬光已經成爲李世民的“粉絲”。

然而,司馬光雖然崇拜李世民,但並不影響他公正地看待歷史事件,例如,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做了一件不厚道的事情,讓司馬光悍然評價:猶可羞也!這就是著名的“唐太宗悔婚事件”。

唐太宗李世民和絕大多數皇帝一樣,喜歡用聯姻的形式來鞏固唐朝政治。李世民兒女衆多,兒女親家自然也非常多。殊不知,李世民一生曾爲女兒兩次悔婚,一次是許諾把新城公主許諾給魏徵侄子魏叔玉,但等魏徵去世後,李世民砸了魏徵的墓碑,取消了這樁婚姻。還有另外一次悔婚,是單方面取消了新興公主和北方遊牧民族薛延陀的聯姻。這個悔婚事件,影響很大。

薛延陀,北方的遊牧部落之一,根據《隋書》記載,薛延陀屬於鐵勒部落中的一個分支,是原匈奴的後裔,因爲融合了薛、延陀兩個部落,因此稱之爲薛延陀。隋唐時期,北方早已不是匈奴人的天下,當時馳騁塞北草原的遊牧民族是突厥。

作爲匈奴人的後裔,薛延陀爲了生存,先依附於東突厥,後來又和東突厥反目,投奔西突厥。李世民登基後,一心想掃除東突厥這個隱患,本着“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派人聯繫薛延陀,商定二人共同對付東突厥。爲了體現唐朝的誠意,李世民還封薛延陀的首領乙失夷男爲真珠可汗。

揭祕:歷史上的司馬光到底有多崇拜李世民? 第2張

唐朝滅掉東突厥後,東突厥10萬俘虜都被李世民安置在河北到靈州一帶,塞北廣袤的區域被薛延陀迅速霸佔。在幾年內,真珠可汗兼併了草原上的幾大部落,形成了龐大的“薛延陀帝國”。真珠可汗爲了能讓各部落臣服於自己,便想和唐朝聯姻。但幾次派使者來唐朝懇求,李世民都未答應。

貞觀十六年,唐朝名將契苾何力回涼州探親,不曾想半路上被真珠可汗綁架,真珠可汗利用這個機會,再一次派使者來長安懇請和親。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答應和親,不僅可以穩定北方的薛延陀,還能讓契苾何力平安返回,李世民認爲,和親也不失爲一種辦法。既避免了雙方兵戈相向,還能確保以後數十年的和平。於是李世民答應,將第十五女新興公主嫁給真珠可汗。真珠可汗得知李世民答應,欣喜得手舞足蹈,不僅釋放了契苾何力,還給唐朝送來了大禮。

等契苾何力回到長安後,得知李世民已經答應和親,非常生氣,契苾何力勸李世民說:“漢朝之所以和匈奴和親,是因爲匈奴的實力比漢朝強大,漢朝才答應用女人來換取和平。如今,薛延陀實力遠不及大唐,而且,真珠可汗很明顯是想用唐朝女婿的身份,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我們這時候答應和薛延陀和親,簡直是吃了大虧。”

經過契苾何力的一番勸說,李世民突然意識到和親是一個錯誤的選擇。於是做了一個決定:悔婚!

《資治通鑑》雲:

上乃下詔絕其婚,停幸靈州,追還三使。

這個悔婚的決定,在朝堂上引起了巨大反響。例如,唐初著名的文臣、後來的宰相褚遂良說:“陛下身爲天子,既然答應和親,哪能反悔呢!如果反悔,不僅讓我大唐臣民蒙羞,而且還會激怒薛延陀,到時候雙方必起兵戈。我大唐強盛,還答應和藩國和親,本來正義在我們這河邊,現在你失信於人,反倒顯得我們不厚道。”

那時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說:

“國家既許其婚,受其聘幣,不可失信戎狄!”

大臣們都認爲,不能輕易失信於人。甚至有人認爲,唐太宗李世民悔婚這個決定,不僅不厚道,在士大夫心中,還是一樁“醜事”,有損天子威嚴。

最終,李世民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決定悔婚。不過,他的方式比較委婉,以薛延陀“聘禮不夠,不尊重唐朝”爲由,拒絕了這樁婚姻。

司馬光雖然對李世民較爲崇拜,但對於李世民悔婚的這個決定,也十分不齒,甚至評價李世民:猶可羞也!

司馬光的原話是說:

臣光曰:“孔子稱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唐太宗深知薛延陀不可妻,則初勿許其婚可也;既許之矣,乃復恃強棄信而絕之,雖滅薛延陀,猶可羞也!”

司馬光是儒學門生,恪守“去食、去兵、不可取信”的法則,他認爲男子漢大丈夫任何時候都不能失信於人。李世民作爲唐朝皇帝,既然答應和親,哪怕發生變故,也應該將自己的信用貫徹到底,不能恃強凌弱,認爲薛延陀打不過唐朝,就可以隨意悔婚。所以,當李世民悔婚後,他認爲這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

筆者認爲,司馬光評價李世民悔婚事件,純粹是從儒學的觀點出發的,古人重信,認爲“人無信不立”,因此司馬光說李世民“猶可羞也”,並沒有錯。但李世民作爲一個政治家,他考慮悔婚,是從政治角度出發的。若真的將新興公主嫁給真珠可汗,以真珠可汗彪悍的性格,或許不久之後,薛延陀就成爲了另一個“東突厥”,成爲唐朝的心腹大患。

所以,李世民悔婚,錯在他當初不應該答應此事。但既然意識到和親是錯誤的,及時糾正,筆者認爲並不是可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