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生性多疑狡詐,爲何還有那麼多人死心跟隨?

曹操生性多疑狡詐,爲何還有那麼多人死心跟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代是羣雄並出的時代,出來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比如劉備,比如曹操,比如孫權,諸葛亮,關羽等等,因爲《三國演義》,這些人物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這裏着重說一下曹操,這個個褒貶不一的人物,在京劇臉譜中,把曹操給設定爲白臉,所以,人們都說他是盛世奸雄,也有人說是亂世梟雄,反正梟雄和姦雄只差一個字,雖然曹操生性多疑,爲人奸詐,但他總的來說是英雄人物是不用懷疑的。也可以說,曹操的雄才大略無人能及,但從籠絡人才這一塊,孫權和劉備望塵莫及,雖然劉備三顧茅廬得了諸葛亮,但比起來曹操麾下人才濟濟的賢臣良將來說,還相差很遠。

這一點是讓我們深思的,當時的情形是“良禽擇木而棲”,如果按這個理論,那曹操無疑就是一個良木,有人搖頭,說他不是良木,可爲什麼這麼多人都要效忠,或者跟誰曹操呢?這是值得寫下來的問題。三國中,各位國主各有特色,劉備是以顯得著稱,而且是漢室的後人,孫權以謙卑著稱,他始終放低身價,可到了曹操這裏就不一樣了,他是以“狹天子令諸侯”的姿態示人,可天下名士都奔曹操而來,說來奇怪不奇怪。

曹操生性多疑狡詐,爲何還有那麼多人死心跟隨?

應該說,曹操的起家是十分艱難的,經歷過逃亡,失敗,再逃亡,幾次差點喪命,終於有了機會,在鎮壓黃巾軍時候,大顯身手,然後又討伐董卓,從而開始了爭霸的行列。曹操的多疑是出了名的,最能說明他多疑的是他殺呂伯的事兒,另外他對手下也是很兇狠的,可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武將謀臣願意忠心跟着曹操走,比如張遼等降將,願意爲曹操效忠,浴血疆場,東蕩西殺,比如大將龐德,被關羽俘獲死不投降,被關羽斬殺,比如典韋,比如廖化等等,他們都曹操的死忠粉絲,絕無二心的那種,可曹操是這樣的人,大將又爲什麼會如此忠心呢?想起來也是有這麼幾個原因。

其一,曹操不的跟誰都多疑的,他是有真憑實據才殺人的,比如,對才華橫溢的楊修,他是欣賞有加的,儘管他識破了自己的伎倆,曹操還是能夠忍下來,可他發現楊修參與自己家裏的立嫡之爭時候,不能忍了,因爲這是什麼概念,他最清楚不過了,這是要自己的子女內鬥啊,心腸何等不好,於是,找了個機會把楊修給殺了,這個原因就無可厚非了,參與嫡系的鬥爭歷來是皇家,或者說的王家最忌諱的事情,這樣說來,楊修是咎由自取了。還有一個,曹操殺了孔融,這個原因也很廣大,就是孔融阻礙了自己的命令的實施,也就是說,破壞了自己的命令的執行,這對主人來說不能忍,還有殺了許攸是因爲他貶低自己,這個屬於欺主的行爲,不能忍,如此種種,曹操也不是濫殺無辜的人,幾乎都是有憑有據的處決,很讓人服氣。而大家有沒有發現,曹操所殺的大多數是文人,武將很少殺之,這也就是說,文臣的思想比較活躍,容易出亂,而武將則不一樣。

曹操生性多疑狡詐,爲何還有那麼多人死心跟隨? 第2張

這裏楊修要多說一些了,曹操最忌諱別人忘記揣測自己的心思,當他發現楊修的一些行爲是在揣測自己的時候,曹操暴怒, 當時正準備立誰爲儲君而吵得不可開交,已經形成了以曹丕和曹植兄弟倆爲核心的兩派之爭。

按照曹操強勢的性格,本來他是不會容忍兩派之爭的出現的,但是曹操本人也在糾結自己的兩個兒子都非常優秀,各有所長,他究竟該讓誰做自己的繼承人呢? 得說楊修和曹植很好,他自然是要扶持曹植的,於是,不管在公共場合和私下裏,說曹植的好,這也無可厚非,可楊修過分的是串聯,曹操最不想讓別人摻和家裏的事兒,深思熟慮後,做出了讓曹丕接班的決定,曹操自然擔心楊修說三道四,於是乎就那樣把他給收拾了。

其二,做爲一個接觸的軍事家,多疑是必須的,如果不疑,那纔是腦袋有問題,所謂,兵者,詭道也,說是就是有疑慮才能把策略考慮清楚,大家都知道,戰場上的事情是瞬息萬變的,稍有不慎則會成爲完敗的那一個,所以,疑有不疑無,想想看要想爭奪天下,不疑慮怎麼行呢!

第三條就是曹操用人很有智慧的,他籠絡人心的水平幾乎無人能比,比如北爭烏桓,西征張繡,都是以籠絡人心爲上策的,所以,收了很多降將,比如張遼等等,開始時候曹操比較薄弱的,在曹操這裏的文臣武將,都想給自己找退路,就跟袁紹書信,官渡之戰勝利後,曹操得了這些書信,這些人嚇壞了,可曹操一封信都沒看,當衆燒了這些書信,大家把心放到了肚子裏。這中高級方法,是別人真的不具備的。

還有一點,就是任人唯賢,有能力的,不管是降將,還是投奔過來的,都給建功立業的機會,象張遼張郃典韋龐德等都被曹操重用,這一點讓過來投奔曹操的人都覺得自己有機會,也是,如果有能力,在曹操這裏是絕對不會被埋沒的。這也成爲大家投奔曹操這裏來的主要理由。

總之,曹操雖然奸詐,雖然陰險,但他所具備的,別人真的不具備,這就是他聚攏人才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