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雲真的在長阪坡一戰單騎救主嗎?真相是什麼

趙雲真的在長阪坡一戰單騎救主嗎?真相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趙雲,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建安十三年九月,荊州當陽長阪地界。這一年的夏,格外長,雖過了立秋,暑熱還是讓人難耐。當陽長阪東五里處,一片廣袤平原之上,千軍萬馬,嚴陣以待:軍陣最前,是重裝步兵,皆身披重鎧,左手持鐵盾,右手握鐵戟,盾厚半尺,高一尺,戟長一丈。數十排重裝步兵之後,是騎兵部隊,皆胯坐駿馬,披堅執銳。翹首望去,黑壓壓一大片,望不見盡頭。

這千軍萬馬對面的敵人,卻只是一身披銀鎧的單騎,這一騎,肩上純白披風,隨風起揚,胯下白色純血大宛馬,極其雄壯,手握金石點鋼槍,胸前系一嬰兒。此人,正是常山趙子龍。他面對的,正是曹操的軍隊。

趙雲面對千軍萬馬,俯首看了看胸前嬰兒,又擡頭看了看前方,緊蹙鼻尖,緊抿嘴脣,雙腿用力一蹬,那馬電掣一般,衝向前去。子龍左手曳繮,擡起右臂,將鋼槍高高舉起,槍頭向前,快近曹軍重步兵時,怒嚎一聲:“殺!”聲如轟雷,驚天動地,曹軍重步兵緊握鐵戟,架於盾上。

趙雲猛地一提馬頭,那馬雄壯的前蹄一蹬,高高躍起,趙雲如天神下凡般,和着萬丈金光,身上銀鎧,閃閃發亮,右手挺槍便刺,一槍刺倒一名重步兵。馬落地時,曹軍慌亂,空出一片地,那馬速度太快,曹軍步兵還未反應得及,已被撞開,趙雲一路飛騎,連挑數十人,迎面曹軍一員將軍,還未反應過來,趙雲已到眼前,一槍刺中那將,那將應聲而倒。

趙雲真的在長阪坡一戰單騎救主嗎?真相是什麼

趙雲衝殺出一條血路,槍挑上百名曹軍步兵,衝透曹軍重裝兵團。他正以爲能徹底衝出時,誰想一看,眼前又是曹軍騎兵軍團,漫山遍野,排山倒海,趙雲已無了退路,便繼續向前。正衝殺時,前方兩員曹軍將領,直取趙雲,那將領自是勝過士兵,趙雲見着,奮威而戰,戰力直逼巔峯狀態,那二將還未反應過來,趙雲左手一槍,已拍掉一位,旋即將槍換至右手,一槍刺中那將戰馬,趙雲力大槍堅,那馬猛地倒地。

此一役,子龍於萬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槍挑數百曹軍,刺掉五十員戰將,曹軍全力圍剿,也沒奈何得了趙雲分毫。

趙子龍單騎救主,演義是精彩了,合着歷史上這事,到底若何,且看:

┃及先主爲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曹公南下荊襄,劉備落荒南走,曹公在長阪攆上劉備。劉備拋妻棄子,趙雲一人,保劉禪和甘夫人無虞,名芳後世。

子龍將軍這事,功勞自不在話下。後主之詔,悠悠千年,音容猶在:

趙雲真的在長阪坡一戰單騎救主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趙雲昔日追隨先帝,功勳卓著。朕因爲年幼,涉於險境,有賴趙雲之忠誠,護我度過難關。

大將軍姜維等也附議:

┃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

含金量是一定有的。但趙將軍這事,自從有了《三國演義》,便徹底失去了歷史原貌,這也是真真的話。哪位不滿了:“那是小說,不能用來計較史實的!”這話不假。但若能由文學激發了興趣,而又不拘於文學,求索當時之真相,便既能享受辭藻之美,又能享受求真之樂,豈不美哉?

那子龍將軍在當陽長阪,到底經歷了什麼,他這一役的歷史原貌,到底怎樣?我們先試着還原當年的戰場情境,再看看,在這樣的情境下,趙雲護住,最有可能是什麼樣子,達到加深對歷史認知的目的。

歷史背景

曹操蕩平河北後,天下能與之抗衡者已不多。西涼馬騰,當時還未與曹操交惡;川蜀劉璋是坐守之輩,不足爲慮;唯有荊襄劉表,坐擁十萬大軍;江東孫權,兵精糧足。曹操戰敗袁紹後,是想一鼓作氣,蕩平天下的。他幾乎沒有休整,就南征劉表。當時,劉備在樊城,曹軍突然殺到,劉備猝不及防,落荒而走。

┃曹公南征表,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衆去。

趙雲真的在長阪坡一戰單騎救主嗎?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劉備南走時,兵力只有幾千,但追隨劉備的百姓,很多。劉備到當陽,身後追隨十多萬百姓,車馬輜重幾千輛,每天行進十餘里,當時的狀態,一個“亂”字,就能概括。曹操得知劉備南走,親率精兵五千(偷襲烏巢,曹操也是親率五千精兵),一日一夜,急行軍三百多裏,在當陽攆上了劉備。劉備拋妻棄子,帶着幾位重要手下先走,趙雲保護了劉備妻兒。身後百姓聽聞曹軍殺來,必然加速前進,當時的情境,只能更加混亂。

┃比到當陽,衆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裏。曹公聞先主已過,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裏,及之於當陽之長阪。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衆輜重。

曹操五千精兵,只有一個目的:捉住劉備。但曹軍面對的,是茫茫數裏、四散奔逃的百姓。故,曹軍勢必要分頭尋找劉備主力。而且重點是向前追趕(曹操必然知道劉備會跑得最快),輔之以四處搜尋。

趙雲到底做了什麼

還原了歷史背景和戰場情境,我們看看,在這樣的情境中,趙雲都有可能做過什麼。

劉禪生於建安十二年,劉備敗於當陽之長阪時,劉禪一歲左右,所以和趙雲傳記吻合:雲身抱弱子。劉禪一定是被趙雲抱着的。至於甘夫人,很可能坐在趙雲身後。注意,此時趙雲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小主公和甘夫人性命。前面說過,曹軍精兵四處尋找劉備主力,而尤以向前追殺爲主,趙雲和劉備相距不遠:先主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

所以,趙雲即便遇見了曹軍,頂多是零星數十人,絕無可能是曹軍主力,甚至,他很可能根本就沒有遇見曹軍。否則,曹軍攆上了趙雲,也就攆上了劉備,劉備又怎麼可能逃脫。

於是:

大衆眼裏的長阪坡一戰:趙雲單槍匹馬,威風八面,身抱幼主,還能在萬軍之中無法無天。

正史裏面的長阪坡一戰:子龍將軍於亂戰之中,身護幼主和甘夫人,忠順無當,名垂竹帛。

真相卻可能是:趙雲連曹軍面兒都沒見着。

趙雲真的在長阪坡一戰單騎救主嗎?真相是什麼 第4張

不知諸位作何感受,文學創作和歷史真相,帶給人們的認知顛覆,有時就是這樣。

實際上,求歷史之真相,最不能想當然。三國曆史,由於演義的巨大影響,尤其容易出現毫釐千里之謬。隨手一抓,例子一大把,譬如:曹操和呂布,鏖戰數年,諸位可能認爲,哥倆是老相識了,真相卻是,直到呂布白門樓殞命,曹操都不知道呂布長什麼樣:

《獻帝春秋》┃呂布問曹操:“明公怎麼瘦了?”曹操說:“你怎麼會認得我?”呂布說:“昔日在洛陽,我們在溫氏園見過面。”曹操說:“原來如此。我忘記了。”以及,于禁降關羽,被後世唸叨了千百年,但對比當時名將,就知道主觀認知這玩意,有時候多麼不靠譜:

張遼遇着曹操前,換過四位主公,呂布殞命時,陳宮、高順,寧死不降,錚錚忠義,傲視千古,同是主將,張遼降了,沒人說。

張郃遇着曹操前,換過兩位主公,先是韓馥,後是袁紹,袁紹還沒敗呢,張郃就降了,大家說他未遇明主,合着袁紹,居然都不是明主了,只有曹操劉備孫權,纔是明主麼。

所以,放一句呂思勉先生的話:讀史之人,非自出手眼不可。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