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允炆尊儒重道,廣納賢才,他是什麼結局?

朱允炆尊儒重道,廣納賢才,他是什麼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什麼下場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皇帝是一個榮耀而又危險的職業,當評論歷史上皇帝的經歷時,無論是最輝煌榮耀的皇帝,還是悲慘淒涼的皇帝,由於中國歷史文化紛呈,這些其實都是有爭議的。然而如果要評選下落最不明的皇帝,那麼朱允炆一定名列前茅。

作爲大明帝國正常任職的第二位皇帝,他在爺爺朱元璋的認可中接手了帝國,此時的帝國是一片輝煌盛世之樣,良將文臣多不勝數,而異常諷刺的是,朱允炆帶領這個強大的帝國沒有走幾年,他的皇帝生涯就到頭了,那麼爲什麼他倒臺如此之快,他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呢?何以稱之爲最下落不明的皇帝呢?一、正統的地位,合格的明君

洪武大帝朱元璋臨終前指定了孫子朱允炆繼位。我們來看一下此事的帝國情形,朱允炆父親朱標因病早逝,使得疼愛兒子的朱元璋,更想彌補對兒子的愛,從而給朱允炆一個政治清明,人才濟濟,外境安穩的國家。朱元璋無疑是做到了,此時帝國正處於非常強盛的時期,等待朱允炆的似乎是盛世的延續。在政治上有朱元璋制定的策略,邊境上他安排他的九個兒子爲朱允炆守衛帝國邊境,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美好。

朱允炆尊儒重道,廣納賢才,他是什麼結局?

朱元璋是苦心孤詣的,他殘殺了帝國當時有名的擅於征伐的將軍如藍玉等,而留下善於防守的將軍,以防止有人犯上作亂,且有善於防守將軍維護帝國統治。在文治方面,通過科舉制度的選拔,一些忠臣文士如方孝孺,黃子澄等也進入帝國的統治層,爲帝國的發展盡心盡力。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此時帝國是安穩無憂的,在軍事防守,武將人才,文臣等都有些極爲有力且可靠的存在,在通過條件可以預知到,似乎朱允炆的統治還需要很久。無論後人怎麼評價朱允炆,他在位的短暫時間內勤於生產,穩定經濟,關心子民,從種種行爲來看,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下,他正在走向明君之路。二、削藩的策略,任人的失誤

朱元璋給帝國留下的陰影是巨大的,除了九個兒子鎮守邊境外,還有十幾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爲王,這些歷史上被稱爲藩王的人,都有自己的王府和軍隊。九個鎮守邊境的藩王的軍事管理權更大,且擁有更多的軍士。這是朱元璋所任命的,只是他不知道在制度之下,這是極其危險的,自己的兒子們飽經戰事,不乏軍事能力極爲出色的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

朱允炆生在帝王家,在多年的深宮險惡中,早已明白叔叔們可能會對自己不利。他在想辦法解決此事。在歷史上有著名的陽謀“推恩令”,即是在政策上,讓藩王的每個兒子,都可以根據身份來再度劃分藩王父親的土地,這樣連續的劃分土地,藩王的權勢和土地都會被逐漸瓦解。這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策略,也是行而有效的。可能是在叔叔們的巨大壓力下,朱允炆年少時經過了太多的欺負,他內心的想法是快刀斬亂麻。

此時朱允炆聽從方孝孺的建議策略,想在他們有異心之前就解決他們。方孝孺此人師從著名學者宋濂,學術淵博,是朱允炆深深信賴的臣子。他的文治水平的確不錯,他鼓勵建文帝不用過於擔心,朝廷的力量強過藩王太多,又拿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來鼓勵他。朱允炆慶幸別人能與自己分憂,他決定採取鎮壓的辦法處理他的藩王叔叔的。

朱允炆尊儒重道,廣納賢才,他是什麼結局? 第2張

在此要說明的是,方孝孺的各種學識水平是不錯的,可是他總是犯一些文人的常規錯誤,不懂軍事而想指揮軍事,因爲,在朱允炆時代,沒有漢景帝時代的名將周亞夫了。建文帝先下手爲強,將周王朱橚(朱棣親兄弟)率先處理掉,進入河南抓捕周王,將周王從帝國藩王直接貶低爲老百姓流放,貶至當時偏遠荒涼的雲南邊境,先處理周王,也是忌憚燕王朱棣,不想他有手足兄弟的幫助。

而後的鎮壓過程也大致類似,在有人“告發”,某某王爺有不法行爲,請求聖上給予處理。之後發生的處理藩王的手段,會讓人覺得呆在雲南的周王是幸運的。他火速的抓捕了其它的王爺,有的關押,有的自殺,結局都是悲慘的,歷史是諷刺的,第一個被處理流放的周王反而是善終,結局最好的

朱允炆削藩的策略不能說是錯誤的,他成功一大半,只有燕王和寧王還沒有處理,他們都是能征善戰的王爺,朱允炆想最後處理他們。在此根據史料所能提供的是,朱允炆可能是個不錯的皇帝,他的臣子們飽讀詩書,才華橫溢,政務治理上也非常不錯,可遺憾的是,他們也不懂軍事。這樣似乎也是沒有關係的,因爲帝國還有很多開國大將,想是這樣想的,然而許多開國將領已經被朱元璋爲維護帝國統治而幹掉了,這也爲朱允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因爲謀反的不是將領們,而是他的兒子。三、建文帝隕落,後世的謎團

朱棣是不想反叛的,本身作爲王爺待遇什麼的都是一流的,而反叛失敗會全家悲慘收場。但是身旁兄弟們的悲慘遭遇似乎在說明,即使你不反抗也沒有好的出路

談論歷史上朱棣的反叛稱之爲“靖難”,在此不多說明其中的利益關係,強調一下雙方的軍事才能,物資儲備,謀臣的對比。生於戰火,曾北征殘元的朱棣,軍事能力毋庸質疑,不然朱元璋也不會讓他擁有最多的兵權,爲帝國守護邊境。這些戰場經歷都不是,在安寧狀態下苦讀書的朱允炆可以對比的。在物資儲備上,皇帝朱允炆則是大大領先的,帝國的幾乎全部的物資力量,都可以供皇帝使用。而在謀士上,當方孝孺和黃子澄還在爭奪誰是第一謀士的時候,那個神祕莫測的黑衣宰相姚廣孝已經給準備謀反計劃,和籌備謀反所需要的軍事物資了,書生誤國啊。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朱棣由於本人極佳的軍事才能,和姚廣孝深謀遠慮的策略,最終朱棣攻破了南京城,成爲了永樂大帝。

朱允炆尊儒重道,廣納賢才,他是什麼結局? 第3張

國破後的皇帝,很多命運是悲慘的,而朱允炆的下落卻是一個千古謎團。當朱棣縱馬來到皇宮時,朱允炆已經下令火燒宮殿了,廢墟之中找到了類似建文帝的遺體,但是朱棣是疑惑的,因爲太多的特徵不符合了,朱允炆很可能已經化作難民逃走了。疑慮的朱棣爲了處理掉這個威脅,後期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尋找。

方孝孺最終還是對的起朱允炆的看重的,因爲不臣服於朱棣,被連誅十族。朱允炆最後的結局在任何史書上,都沒有確定的記載。故而在此,我們也無法確定他最後的結局,他也就成爲了歷史上最下落不明的皇帝。結語

相比於很多亡國之君的結局,史料更傾向於他逃出去了隱姓埋名,直到生命終結。他比太多亡國之君在政務上有作爲,如果歷史正常的發展,他極有可能是一代明君,但也不能否認的是,他對軍事能力的欠缺,和對人才使用的不到位也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

歷史的發展是戲劇性的,在那個時代有太多的意外性,朱棣無可比擬的軍事能力,姚廣孝的國士無雙,朱棣手下大將張玉,朱勇的萬夫莫擋之勇。可以說,朱允炆輸給了朱棣是不虧的,殘酷的皇家鬥爭讓這叔侄爭鋒相對,他們的傳奇故事也爲文化歷史增添光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