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光緒和溥儀,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溥儀是清朝的末代皇帝,從小就被慈禧接入皇宮,成了一個傀儡皇帝,小小年紀就被太監宮女們榨乾了身體;之後又遇上政治改革,一紙詔書退位,結果又被張勳和康有爲拉出來擁立稱帝,最後鬧得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結果又被心懷鬼胎的日本人利用,又將溥儀拉了出來作爲擋箭牌。

1945年,蘇軍攻破僞滿洲國,日本投降,溥儀退位,被蘇聯紅軍抓獲,監禁五年;1950年八月,由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政府,編號981。

不過溥儀的一生雖說悲慘,但與光緒相比,已經是好了太多。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講解一下光緒皇帝的悲劇一生。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光緒皇帝

光緒皇位的來歷。

當初同治皇帝過早去世,卻沒有留下一兒半女,沒有子嗣繼承皇位,他的生母慈禧自然也就在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上有非常大的決定權。

慈禧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如果她想獲得權勢,那就絕對不能立“溥”字輩。

因爲按照祖宗法制來說,溥侃、溥倫的父親載治與同治是近支兄弟,二人任何一人繼承皇位都符合祖宗法制。只是那樣一來新皇帝就成了同治的嗣子,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便成了太后,如果實行垂簾聽政,那垂簾聽政的就應該是太后阿魯特氏,而非晉升太皇太后的慈禧了。

因此慈禧必須立“載”字輩爲繼承人,而爲了方便控制將來的皇帝,在選嗣君時,慈禧親自指定醇親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胞妹婚葉赫那拉·婉貞的親生子載湉過繼於咸豐帝,登基爲帝。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2張

慈禧

被慈禧控制的皇帝

光緒4歲繼位,5歲開始由父親奕譞照料,在毓慶宮讀書,翁同龢教載湉讀書,夏同善主要教載湉寫字,御前大臣教習滿語文、蒙古語文和騎射。此時的光緒皇帝還是很有覺悟的,志向也很遠大,他把讀書同做國君相聯繫,立志要做個有用的皇帝。

到光緒十二年,載湉虛齡16歲時已具備了"披閱章奏,論斷古今,剖決是非"的能力。而且此時在古代已經算成年,可以親政了。

不過慈禧卻並不打算給他這個機會。她在兩宮聽政期間便積極爲自己培植勢力,排擠慈安,又利用光緒的父親奕譞爲自己名正言順進行訓政,插手朝廷大小事務鋪平了道路;爲了歸政後更有效控制光緒,慈禧太后把自己的內侄女給光緒做皇后,即後來的隆裕太后。

所以儘管光緒親政,但朝中大小事務都被慈禧把持,軍機處、六部、滿清貴族親王皆是慈禧的黨羽;而且光緒雖然親政,但慈禧要求光緒帝每日到頤和園向她請安,親政後的光緒帝必須將朝中大事向她"稟白而後行",實際上就是變着法地控制光緒。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3張

甲午戰爭

少年冒進的光緒帝

光緒他認爲自己是一國之君,可以獨立處理政事,想要施展一下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慈禧卻處處插手處處刁難,他與慈禧太后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已經不可避免。

只是光緒到底還是年少氣盛,政治手段遠不如慈禧等人來得老辣,對時局的判斷也出現嚴重失誤,他雖組織了自己的嫡系帝黨,一心想在甲午戰爭中打敗日本提高自己的威望,好迫使慈禧不再明目張膽干涉朝政。

但無奈當時的滿清已經爛到了骨子裏頭,所謂的“洋務運動”表面上看確實富國強兵,但實際上各支軍隊之間互不從屬,行不成有效配合,各支軍隊實際上都被統領者當做了自己的私產,只想保存自己的實力,借日軍之手打擊對手

而少有的熱血愛國將領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嚥下失敗的苦果。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4張

戊戌變法

甲午戰爭結束後,滿清割地賠款可以說丟盡了臉面,也使得主戰的光緒遭受重大政治打擊。爲了一雪前恥,同時也爲了從慈禧手中奪回帝權,光緒皇帝任用康有爲等人,決心實施變法,希望藉此來打擊慈禧集團,樹立自己的權威,將皇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此變法不僅是“改革派”與“守舊派”的鬥爭,更是光緒與慈禧的鬥爭。

但光緒再一次失敗了,慈禧集團的勢力之強大已經超出他的想象,他雖然是一國之君,但朝中如李鴻章、榮祿這樣執掌軍政大權的臣子多數盡爲慈禧黨羽,而地方上的官員也大多都是因循守舊之輩,又是慈禧一手提拔的,他們引慈禧太后爲奧援,唯"懿旨"是尊,不把光緒帝放在眼裏,甚至明目張膽地阻撓新政,致使光緒帝的變法詔書大多成了一紙空文。

光緒曾經試過反抗,他將禮部尚書懷塔布等6人全部革職,將李鴻章逐出總理衙門;任命譚嗣同、劉光第等人擔任四品銜章京;還企圖聘請當時已經下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擔任顧問,協助進行維新變法。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5張

菜市口斬首

但慈禧及其黨羽大權在握,又手握重兵,她對光緒也是越來越不滿,當時京津一帶也盛傳秋季慈禧太后偕光緒帝去天津閱兵時將廢掉光緒帝。

隨着天津閱兵日期的迫近,光緒帝驚慌不安卻束手無策,最後求助於袁世凱,試圖發動兵變逼迫慈禧讓位,卻被袁世凱轉手就出賣給了慈禧。

最終慈禧發動戊戌政變,誅殺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罷免數十名支持維新派的官員,除京師大學堂外,全部新政均被廢除,光緒帝被囚禁於中南海瀛臺涵元殿,戊戌變法宣告失敗,也宣告着光緒自此徹底離開政壇,成爲了名義上的皇帝、事實上的廢帝。

如果不是列強反對,光緒就真的成了清廢帝。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6張

光緒之死

悲劇收場

儘管光緒被幽禁,日子過得不如住老百姓的牛棚,但仍然堅持不懈地鑽研法律,留心閱讀世界各國的法律書籍,反思自己當初在戊戌變法中犯下的錯誤,他堅信自己終有真正還政、親自執掌大權的一天。

只是常年的艱苦鬥爭還是沒有讓光緒皇帝看清形勢,他的身邊負責照顧他的宮女和太監全部都是慈禧的爪牙。他將這些想法都寫在了自己的日記本里,而這些內容最終被李蓮英發覺,然後告發的慈禧那裏。

最終光緒被慈禧用砒霜毒死,死於1908年11月14日,第二天17點,慈禧在第二天去世。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7張

當時的諷刺漫畫

光緒悲劇的原因

1、不懂得韜光養晦

1861年8月22日咸豐皇帝病死於熱河避暑山莊行宮,由獨子載淳繼位,尊先帝皇后鈕祜祿氏爲慈安太后,尊自己的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爲慈禧太后。

雖說慈禧被史學家和我們不斷批評,批她禍國殃民,但此人的野心不可小覷。她費盡心機,勾結了恭親王奕訢、五位軍機大臣中被排擠的文祥、僧格林沁、慈安等人發動辛酉政變,開始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權力。

而咸豐任命的八位顧命大臣中,載垣賜白綾自盡;端華賜死;肅順斬首;穆蔭撤職流放,發軍臺效力贖罪,之後散盡家財贖歸,不久即病死於家中;匡源罷官還鄉;杜翰、焦佑瀛流放新疆;只有景壽下場最好。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8張

慈禧支持者,恭親王奕訢

之後慈禧又用計除掉慈安,自此獨掌大權長達47年,當時的慈禧大權在握,執掌軍政的臣子全部是他的黨羽,地方軍政大員全部是她一手提拔,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慈禧想當武則天,沒人攔得住。

而載湉之所以能夠成爲光緒皇帝,實際上也是託了慈禧的福。只是他太過於貪權冒進,不懂得韜光養晦培養自己的勢力,在並未完全執掌大權、自己的勢力還很弱小的時候便想效仿祖宗康熙皇帝誅殺鰲拜那樣跟慈禧奪權,從慈禧手中把皇權奪回,結果卻被勢力龐大的慈禧集團一舉擊潰。

被慈禧幽禁了幾年,還是沒有成熟起來,在日記中寫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不料這段日記被李蓮英獲悉,他立即報告了慈禧,說:“皇上想死在老佛爺之後呢!”慈禧聽了,恨恨地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9張

大太監李蓮英

最後被慈禧毒死,連死都死在了慈禧前一天。

如果光緒皇帝能夠像漢宣帝劉詢一樣韜光養晦,在暗中扶持自己的勢力,熬死慈禧,那時候也不過才38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還是能夠做出一點成績的。

哪怕沒有成績,像溥儀一樣成爲亡國之君,至少還能再享受幾年,被人多叫幾年萬歲爺,而不是在38歲就掛了。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10張

洋務運動

2、貪權冒進,沒有看清清朝面臨的處境和現實

光緒皇帝不能說他沒有政治理想,政治抱負,他並不昏庸,反而充滿了雄心壯志,想要改變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狀況,將中國建設成爲世界強國,不被列強繼續欺辱。

只是他是被慈禧一手扶上的皇位,而慈禧又是一個政治野心非常強的人,這就註定了光緒皇帝只能像同治皇帝一樣成爲一個傀儡皇帝。

不過光緒顯然不甘心當一個傀儡皇帝,甲午戰爭他主戰,多次下詔令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籌備戰守事宜,並命南洋各督撫大臣預爲籌備,反對李鴻章懇求列強出面調停的做法,一方面是想保家衛國,一方面實際上也想借此樹立自己的威望。

甲午戰爭失敗後,光緒皇帝又任用康有爲等人實施維新變法,實現彎道超車。除了求變圖強,實際上也有跟慈禧爭權奪利的意思。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11張

北洋水師

只是光緒皇帝終歸還是冒進了,沒有看清清朝面臨的處境和現實:當時的滿清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即便經歷了“洋務運動”,建設了北洋水師、先進的漢陽鐵廠、江南機器製造局等實現“富國強兵”的必須品,但終究只是縫縫補補。

當時的滿清王朝軍隊卻陷入了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怪圈,鎮壓太平天國、捻軍、收復新疆沒問題,但直面列強的軍隊往往勝多敗少,甚至還出現中法戰爭“乘勝求和”的狀況。

而且對於李鴻章等“洋務派”來講,他們一方面是希望能夠達成“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的目的,但實際上他們也有加強自身實力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北洋水師也好,實際上都被“洋務派”看成了自己的私產,在戰爭後期爲了保存實力甚至不允許北洋艦隊出海,結果將制海權拱手相讓。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12張

甲午戰爭

而且軍隊之中派系林立,彼此互不從屬互不服氣,領兵統帥經常相互拆臺,無法協同作戰,共同抗敵。在甲午戰爭中,李秉衡因爲與李鴻章派系不同,就經常以各種奇葩的藉口不發援軍,以至於劉公島成爲一座孤島,在經歷了悲壯的抵抗後,最終陷落。

而在維新變法中,光緒還是犯了老毛病,他任用的官員,尤其是維新變法中的官員雖說也是滿腔熱血爲中國,想要變法圖強,但實在缺乏經驗,在變法的一百零三天中,皇帝共發出改革諭旨286件,七八月份之交的十七天內,居然下達了132件諭旨。

而當時的以慈禧爲首的“守舊頑固派”勢力過於強大,光緒的詔令幾乎得不到地方官員的承認,往往成爲一張廢紙。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13張

慈禧聽政

3、不懂得如何做一個皇帝

光緒是被慈禧親手扶上的皇位,而慈禧又把持着朝政,因此慈禧不可能去教授光緒皇帝帝王之術,教他如何做一個皇帝,對他來說,他對於做皇帝的概念和方法全部來自於慈禧的垂簾聽政和他讀過的那些史書,他想像漢武帝、唐太宗、康熙、乾隆那樣做一個勤政愛民、開創盛世的好皇帝。

但沒人告訴他一個好的皇帝要有政治家的成熟穩重;沒人告訴他如何權衡朝中黨派之間的鬥爭,保證決定權都在自己手中;教授他知識的老師都是慈禧的親信。

因此光緒不懂得如何做一個皇帝,連最基本的韜光養晦都不會,一親政就忙着跟慈禧爭權奪利,而他任用的官員也大多缺乏經驗,空有滿腔熱血但大多隻是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經驗,經常在跟慈禧黨羽的爭奪中敗下陣來。

當光緒皇帝得知慈禧要去天津閱兵,到處盛傳要廢黜他的時候,馬上就慌了神,找來康有爲、譚嗣同等人商量,捧詔痛哭之卻束手無策,最後把希望寄託在野心家袁世凱身上。

溥儀一生真的很悲劇嗎 和光緒比簡直好的多得多 第14張

光緒葬禮

光緒的悲劇,既是他個人的侷限性所造成的,也是當時時代的侷限性促成的,稱其爲清朝歷史上最悲劇的皇帝並不爲過。

如今清朝已離我們遠去,無論英雄也好,悲劇也罷,那些人物也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隨波逝去,那是屬於他們的朝代,但也是我們應當正視的時代。

面對列強入侵,面對慈禧獨掌大權,僅憑光緒的一腔熱血終究還是無濟於事的。長河依舊在流淌,塵埃覆蓋了一層又一層,但其中的經驗教訓,卻依然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