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充國爲什麼要放棄封侯的機會?原因是什麼

趙充國爲什麼要放棄封侯的機會?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趙充國爲什麼要放棄封侯的機會?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漢昭帝時期,北方的匈奴終於踏上了分崩離析的完蛋大道,兔子尾巴越來越短。

本來,在漢武末期,匈奴對漢朝三戰三勝,甚至全殲了漢軍李廣利兵團,狐鹿姑單于得意洋洋,竟自稱天之驕子,寫國書羞辱漢武帝。然而戰爭頻發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其實並非好事,戰敗如此,戰勝也是如此。關鍵是匈奴久居漠北苦寒之地,雖然打了幾次勝仗,但均屬被動作戰,而非主動搶掠,所以無法以戰養戰,戰敗則亡族滅種,戰勝也是苦苦消耗,再加上當時漠北遭遇數年風雪災害,就像我們現在天氣預報裏常說的那樣,西伯利亞寒強勢流南下,匈奴人民牲畜凍餓死者無數,國勢益弱。這種局面到狐鹿姑晚年愈演愈烈,最終催化了匈奴的內亂與分裂。

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匈奴大閼氏派人暗殺狐鹿姑異母弟左大都尉,激發民怨,導致左大都尉部落脫離匈奴汗國。同年,狐鹿姑病重,因太子左賢王年幼,便欲立自己的弟弟右谷蠡王爲單于。然而狐鹿姑死後,狐鹿姑的次妻顓渠閼氏就與衛律合謀,僞造單于遺命,竟立其幼子左谷蠡王壺衍鞮爲單于,再次激發匈奴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左賢王與右谷蠡王心懷怨恨,竟也率部脫離匈奴,不再去參加龍城祭天大會。按匈奴習慣,每年各王侯貴人,會龍城三次,有些像西漢的大臣朝見一樣,不肯會龍城,顯是公然分裂了。

趙充國爲什麼要放棄封侯的機會?原因是什麼

自此,匈奴內亂頻仍,年幼的壺衍鞮威信全無,根本鎮不住場子,昔日奴役百蠻的強大匈奴被天災人禍打趴下了。

眼見着日子越來越難過,匈奴人又打起了漢朝的主意,他們釋放了扣留了十餘年的蘇武等人以示友好,並用重金賄賂漢朝使者,乞求恢復和親,而賺取豐厚嫁妝;不料霍光察知匈奴已勢衰,掀不起啥風浪,便按下和親之事絕口不提。匈奴求親不得,日子又愈發難過,只得屢次以小部隊騷擾漢朝邊郡,欲借兵威以脅和,同時搶些錢糧好過冬。

當時漢朝的軍屆最高領導人、大將軍霍光是行政事務出身,沒有帶兵打過仗,並不精通戎事,所以防備匈奴的具體事務就落在了大將軍護軍都尉趙充國的身上。而自昭帝以來匈奴降漢者日衆,因而每次其軍事行動都早已爲漢軍所偵知,漢軍乃秉承趙充國堅壁清野誘敵深入襲其身後之策略,屢次大破匈奴。

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匈奴發左、右部二萬騎分四隊入邊爲寇,大敗,損兵九千,其首領甌脫王也被俘。

三年(公元前78年),匈奴右賢王、犁汗王四千騎分三隊入侵河西重地張掖郡,復大敗,僅數百人逃脫,就連犁汗王本人也被漢軍一名義渠騎士射死。

幾次入侵,匈奴都損兵折將,一無所獲,看來搶漢朝是行不通了,但他們又餓的難受,咋辦呢?匈奴人又想了個好辦法,既然漢朝太硬,那就撿個軟柿子來捏,比如,烏桓。

我們在霍去病一章就講過,烏桓是東胡的一支,原本爲匈奴的屬國,漠北之戰後歸順了漢朝,經過幾十年的和平發展,烏桓日漸壯大,於是叛漢獨立,頻頻引兵侵擾漢朝邊郡,同時也經常攻擊匈奴,這下子漢朝與匈奴當然都不答應了。

然而還沒等漢朝出手,匈奴就先出手了,是年冬,匈奴發兵兩萬,欲擊烏桓,表面理由是說烏桓曾侵入匈奴盜掘了匈奴單于的祖墳,所以要打擊這個盜墓賊以示報復,其實呢就是餓壞了想搶它一票,漢朝咱打不過,小小烏桓那還不是手到擒來。若能進一步收復漠東故地,那麼以後的日子就要好過些了。

趙充國爲什麼要放棄封侯的機會?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霍光收到消息,便召趙充國前來商量,意思也想去趁火打劫幹它一仗。

畢竟烏桓所處遼東重地,是上谷、右北平等郡的北方屏障,漢朝必須展示威力,對此地加強控制。

霍光的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想讓趙充國殺敵立功,也封個侯來噹噹,這不僅是上司之情,也是朋友之義,他想趙充國應該不會拒絕的吧!

然而令霍光沒想到的是,趙充國竟然拒絕了他的好意,表示:“烏桓近來數犯塞,今匈奴擊之,於漢有利。大將軍不如隔岸觀火,任由蠻夷自相攻擊。若出兵干預故人內戰,招寇生事,即便得勝,也不足喜!”

趙充國認爲,匈奴最近屢次搶掠不成,已經變得很老實了,現在帝國北邊難得安定,咱們又何必爲了蠻夷間的黑吃黑去勞師糜餉、招惹是非,這不值當啊!

看來,趙充國是個徹徹底底的穩定至上者,帝國百廢待興,穩定壓倒一切,霍光已經夠穩重了,趙充國比他還要持重,甚至爲了持重,竟連升官封侯的機會都願意捨棄。

這就是趙充國,中國武人中的獨特異類。別人打仗是爲了立功封侯,他打仗的目的是爲了不打,而且要打就要一次性解決問題,打得敵人還不了手,而且長時間不敢再來。

霍光也沒想到趙充國境界這麼高,既然如此,那就不好意思了,只能把這大好的封侯機會讓給自己的女婿中郎將範明友。同時心中一聲長嘆:“將軍不愛名利者,充國爲甚。”

趙充國平叛回朝後,論功行賞,霍光和昭帝卻感覺很頭疼,因爲老將軍功勞雖高,卻對氐人殺傷不大,而漢軍功爵制講究數字化管理,封侯必須靠斬首虜數,也就是斬首數與俘虜數,可趙充國斬首數不夠,俘虜又全給他放了,這可叫朝廷如何給他封侯呢?

趙充國笑道:封侯非我意,但願海內平,老夫年紀一大把了,哪還有那麼多爭強好利之心,如果能夠天下太平不用打仗,老夫求之不得。

趙充國爲什麼要放棄封侯的機會?原因是什麼 第3張

這就是趙充國,討厭打仗,要打也要一次性解決問題,否則如範明友打烏桓,殺人不少,可烏桓不服,仍是屢屢叛亂,那殺人再多又有啥用。

大家被趙充國深深的感動了,老將軍不愛名利,勞苦功高,實在令百官汗顏,於是昭帝下令,調趙充國爲中郎將,代替範明友屯兵上谷郡,防備烏桓。

趙充國到任上谷後,堅守城池,數次挫敗烏桓入侵。烏桓見討不着便宜,只得又退回漠東,與匈奴爭利。

而經過長期考察,昭帝發現,趙充國在打仗過程中非常注重後勤與理財,擅長用最少的錢,打最漂亮的仗,這樣的經濟人才放在邊疆太可惜了,左右現在北邊無事,不如讓他回朝來搞財政工作。趙充國爲官清廉,忠厚老實,讓他來管錢,昭帝放心。

於是不久,趙充國又被調回長安,升任水衡都尉,秩兩千石,終於名列公卿。

所謂水衡都尉,漢武帝時開始設立,爲帝國三大財政官(大司農、少府、水衡都尉)之一,其主要工作有三項:

第一,掌管宮廷園林上林苑,裏面的什麼花草啊,園木啊,禽獸啊,馬廄啊,田地啊,糧倉啊,廚房啊,水利局啊,造船廠啊,手工作坊啊……大大小小几十個部門,都歸水衡都尉管。

第二:保管皇宮財物,皇帝是天下珍寶最多的人,數都數不清,沒人管可不行。

趙充國平叛回朝後,論功行賞,霍光和昭帝卻感覺很頭疼,因爲老將軍功勞雖高,卻對氐人殺傷不大,而漢軍功爵制講究數字化管理,封侯必須靠斬首虜數,也就是斬首數與俘虜數,可趙充國斬首數不夠,俘虜又全給他放了,這可叫朝廷如何給他封侯呢?

趙充國笑道:封侯非我意,但願海內平,老夫年紀一大把了,哪還有那麼多爭強好利之心,如果能夠天下太平不用打仗,老夫求之不得。

這就是趙充國,討厭打仗,要打也要一次性解決問題,否則如範明友打烏桓,殺人不少,可烏桓不服,仍是屢屢叛亂,那殺人再多又有啥用。

大家被趙充國深深的感動了,老將軍不愛名利,勞苦功高,實在令百官汗顏,於是昭帝下令,調趙充國爲中郎將,代替範明友屯兵上谷郡,防備烏桓。

趙充國到任上谷後,堅守城池,數次挫敗烏桓入侵。烏桓見討不着便宜,只得又退回漠東,與匈奴爭利。

而經過長期考察,昭帝發現,趙充國在打仗過程中非常注重後勤與理財,擅長用最少的錢,打最漂亮的仗,這樣的經濟人才放在邊疆太可惜了,左右現在北邊無事,不如讓他回朝來搞財政工作。趙充國爲官清廉,忠厚老實,讓他來管錢,昭帝放心。

於是不久,趙充國又被調回長安,升任水衡都尉,秩兩千石,終於名列公卿。

趙充國爲什麼要放棄封侯的機會?原因是什麼 第4張

所謂水衡都尉,漢武帝時開始設立,爲帝國三大財政官(大司農、少府、水衡都尉)之一,其主要工作有三項:

第一,掌管宮廷園林上林苑,裏面的什麼花草啊,園木啊,禽獸啊,馬廄啊,田地啊,糧倉啊,廚房啊,水利局啊,造船廠啊,手工作坊啊……大大小小几十個部門,都歸水衡都尉管。

第二:保管皇宮財物,皇帝是天下珍寶最多的人,數都數不清,沒人管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