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武則天當女皇期間,她換了多少個大臣?

武則天當女皇期間,她換了多少個大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武則天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宰”的意思爲主宰,“相”的意思爲相禮之人,也就是各項禮儀的主持者。我國曆來注重禮儀,所以“宰相”這個原本皇帝禮儀的主持人,逐漸成了輔佐天子管理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

宰相掌握着國家最高行政權力,在封建王朝管理體系中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一個良相,可使王朝進入太平盛世;一個奸相,能讓國家墮入萬丈深淵。

武則天當女皇期間,她換了多少個大臣?

所以,不論哪朝天子,對宰相的人選都要斟酌再三,儘量選擇德高望重者,德才兼備者。一旦選定,甚至引爲終身的良師益友,禮敬有加。

但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似乎對宰相併不感冒。因爲,在她當女皇的十五年內,竟然換了七十八名宰相。加上臨朝稱制的六年,所換的宰相就更多了,沒有一點嚴肅感可言。爲何會這樣呢?

首先,宰相併非一個具體的官名,而是輔佐天子管理朝中大事官員的統稱。秦漢時期以三公爲宰相,魏晉以後,隨着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完善,三公成爲僅顯示地位的虛職,三省長官逐漸掌握大權,成爲宰相。

大唐立國後,太宗李世民爲了避免處理朝政時的錯漏,創立了集體宰相制度。三省長官:尚書左、右僕射、中書令、門下侍中都是宰相;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物,加“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頭銜,也是宰相,每天下午大家到門下省召開“政事堂會議”,集體商討朝中大事。

李世民執政二十三年,任用了二十九爲宰相;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任用了四十七宰相。所以,唐朝的宰相人數本身就比其他朝代多。

武則天在位時間遠沒有李世民與李治長,然而她所任用的宰相竟比太宗高宗父子二人加起來還多,算下來每個宰相的任期只有三個月。這麼大的官卻如此頻繁更換,對政策實行的連貫性,對上下級之間的配合都很不利。武則天並非昏君,肯定知道其中的弊端,那麼她爲何要還要這樣做呢?

我認爲有兩點原因:

其一,李世民所創立的集體宰相制度,實質上是將帝王的部分權力交給了宰相,所以大唐的宰相地位很高,說話分量很重。而武則天一個女人,還要篡位,是封建士大夫堅決抵制的事情。如果宰相們仍然那麼強勢,武則天的龍椅是斷然坐不穩的。所以,她必須打破集體宰相制度。

武則天執政後,將位高權重的尚書省左、右僕射長期空缺,只有劉仁軌等少數幾個德高望重的老臣短暫擔任過;中書令,門下侍中,也有一半時間無人擔任。朝中甚至出現過三省都沒有一把手的情況。

而宰相則由低級別官員,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平章事”這些頭銜擔任。比如,狄仁傑擔任宰相時只是個戶部侍郎;李昭德與魏元忠擔任宰相時都只是中書侍郎,他們可是女皇最信任的大臣。

武則天當女皇期間,她換了多少個大臣? 第2張

而且,李世民時期一般有五到八名宰相,而武則天時期,一般都有十到十五人。

管事的人多了勢必造成權力分散而力量薄弱,宰相們便很難擰成一股繩來對抗皇權。

而且宰相們大都只是個侍郎,面對高高在上的皇帝,大氣都不敢喘,只有俯首帖耳,唯唯諾諾的份。造成皇帝與宰相的尊卑凸顯,帝王的威嚴與權力便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史書記載,當時一個太學生請假的事情都要報給女皇。

這樣一來,宰相們集體議政,再怎麼議,也議不出個子醜寅卯來,這個制度也就名存實亡,武則天便可安心當女皇。

其二,武則天立國,遭到了李唐宗室與關隴大族的一致反對。爲了鞏固政權,武則天需要統治階級內部的強有力支持。爲此,她通過兩個渠道獲取支持:

一是從民間破格提拔了大量人才;二是並大開科舉,吸收寒門子弟進入統治階級。這些人對女皇感恩戴德,成爲支持女皇的中堅力量。

甚至有些人主動諂媚邀寵,以獲取女皇的重用。比如,侍御史傅遊藝,發動羣衆請願,要求武則天自立爲帝,不到一年時間就被武則天提拔爲宰相。

也就是說,女皇將宰相作爲一種獎勵,賞賜給那些較爲突出的,忠於她,支持她的大臣們。

綜上所述,武則天之所以任用如此多的宰相,是特殊時期下采用的特殊手段,歸根到底還是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