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朱元璋爲何讓侄孫朱守謙回老家種地?

揭祕:朱元璋爲何讓侄孫朱守謙回老家種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朱守謙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朱元璋的這位侄孫名叫朱守謙,是朱文正的兒子。原來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有四個兒子,長子名叫朱重四,娶妻王氏,生下了朱文正。朱元璋家裏本來人很多,但經過災荒、瘟疫,最後只剩下他和朱文正母子。朱元璋起兵後,嫂子帶着朱文正前來投奔。

後來,朱文正成爲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干將,立下不少戰功。不過,後來朱文正胡作非爲,被朱元璋打死。朱文正被殺時,朱守謙還是個孩子,朱元璋摸着他的頭頂說:“兒無恐。爾父不率教,忘昔日之艱難,恣肆兇惡,以貽吾憂。爾他日長大,吾封爵爾,不以爾父廢也。爾宜修德勵行,蓋前人之愆,則不負吾望矣。”

朱元璋對朱守謙很好,將他養在宮中,親自教導,爲其取名“守謙”。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諸王,朱守謙被封爲靖江王,封國位於廣西桂林。然而,朱守謙來到封地後,肆無忌憚,爲非作歹,“而好比羣小,粵人怨諮”。

揭祕:朱元璋爲何讓侄孫朱守謙回老家種地?

朱元璋聞訊後很生氣,召朱守謙回南京,“戒諭之”。沒想到朱守謙還不服氣,“作詩怨望”,“引古牽今,內多含冤抱恨”。這下徹底激怒了朱元璋,他下詔將朱守謙廢爲庶人,讓侄孫回到鳳陽老家去種地。朱元璋可以說是用心良苦,“使居鳳陽力田,冀其知稼穡艱難而思所以保富貴也”。

也就是說,朱元璋想通過這種“憶苦思甜”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侄孫,讓他知道平民百姓的不容,珍惜眼前的富貴。朱守謙雖然頑劣,但還時有些才華的,他在鳳陽期間,寫過一首詩,“不戀車馬之嬉遊,住茅檐之矮屋,忘金飾之高樓,惟努力于田丘,甘心老死於桑林”。

揭祕:朱元璋爲何讓侄孫朱守謙回老家種地? 第2張

朱守謙在鳳陽老家住了七年,朱元璋以爲侄孫能改過自新,於是恢復了他的爵位,將他的封地轉到雲南。沒想到朱守謙怙惡不悛,到了雲南後,“復奢縱淫佚,掠殺不辜,默於財貨,豪奪暴斂,號令苛急,軍民怨恣”。

朱元璋聽說過,再次將朱守謙押到鳳陽種地。不過,這回朱守謙沒那麼老實了,“橫諮如故,強取牧馬,暴擾一鄉”。朱元璋很生氣,將朱守謙召到南京,痛打了一頓,然後囚禁起來。洪武二十五年,朱守謙病死,朱元璋封朱贊儀(朱守謙的兒子)爲靖江王世子,後來承襲了靖江王的王位。

朱元璋成爲皇帝后,雖然富貴至極,但童年的經歷影響了他的一生。朱元璋深知農民的疾苦,所以他希望通過種地這種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兒孫,讓他們知道富貴來之不易,既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又要懂得體恤百姓。不過,在教育朱守謙時,朱元璋失敗了。

不過朱元璋的這種教育方式,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說太子朱標,就多次前往鳳陽,朱元璋讓他體驗生活,“觀閭閻生業以知衣食艱難,察民情好惡以知風俗美惡”。朱元璋的第六子周王朱橚,開始也經常胡作非爲,後來被朱元璋貶到雲南種地。在雲南期間,朱橚瞭解民間疾苦,編寫了《救荒本草》這本書,對後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