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對蜀漢忠心耿耿的魏延,最後卻被夷滅三族

對蜀漢忠心耿耿的魏延,最後卻被夷滅三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魏延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中,魏延被塑造爲了一個生有“反骨”之人,然而歷史上的魏延卻是對蜀漢忠心耿耿,雖然有些自傲和叛逆,但卻從來沒有反叛之心。那麼,忠心耿耿的魏延,又爲何被殺且被滅三族呢?實際上,不過是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延與楊儀爭權所致罷了。

魏延長期跟隨劉備,乃是劉備的絕對嫡系。

作爲蜀漢名將,史書並未介紹他是何時開始跟隨劉備的,《三國志·魏延傳》中只說“(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即建安十六年(211年)時跟隨劉備入蜀作戰。

從這些有限的記載來看,魏延在入蜀作戰之前還只是個默默無聞之輩,而隨着劉備和劉璋決裂,劉備最終奪取蜀地,魏延這才因爲屢立戰功而被封爲牙門將軍。牙門將軍乃是劉備所創,先後授予趙雲和魏延,雖然《通典》將牙門將軍列入雜號將軍,但在蜀漢卻並非如此,而是與主公關係親近,需要常伴左右、參贊軍謀,並代爲主公統領親兵的職位,任職者不僅要具備過人的勇武,還要有出色的軍事謀略。由此可見,魏延不僅能力出色,而且極受劉備信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贏得與曹魏的漢中之戰後,自稱漢中王,而在大家紛紛建議由張飛擔任漢中太守之時,劉備卻意外的將魏延任命爲了漢中都督、太守,並將其擢升爲鎮遠將軍。可見,對於長期跟隨自己的魏延,劉邦賦予了極大的信任和重視。

對蜀漢忠心耿耿的魏延,最後卻被夷滅三族

在此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魏延都忠心耿耿的履行着鎮守漢中的責任,章武元年(221年),劉備正式稱帝,建立蜀漢政權,魏延則被進封爲鎮北將軍。建興元年(223年),劉備去世後,太子劉嬋登基,魏延被加封爲都亭侯。

此後,從建興五年(227年)至建興九年(231年),魏延曾先後四次跟隨諸葛亮北伐,不僅屢立戰功,甚至還在第一次北伐時,便曾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但並未被諸葛亮採納。北伐之餘,魏延則依舊擔負着守衛漢中的任務,而魏延在此期間因功被提拔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爲南鄭侯。

不過,魏延雖然勇猛過人、能征善戰,但性格上卻有些恃才傲物,先後與劉琰、楊儀等人交惡,甚至曾數次拿刀要殺掉楊儀,只是在諸葛亮、費禕等人的調解下,這纔沒有釀成大禍。魏延的這種性格,顯然讓他得罪了太多的人,而這也爲他的悲劇下場埋下了伏筆。

諸葛亮北伐途中去世,魏延與楊儀爭權被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率兵北伐,魏延擔任先鋒官。然而,在這次北伐途中,諸葛亮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同年秋,諸葛亮病情加重,臨終之際他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商議身後之事,定下了自己去世之後便撤軍,並以魏延斷後的決定,而且表明,如果魏延拒不奉令,那便隨他去留。

不久之後,諸葛亮去世,爲了保證大軍順利返回,楊儀等人祕不發喪,依照諸葛亮遺計,令費禕向魏延傳達撤軍,並令其斷後的命令。魏延聞言,不滿的說道,“丞相雖然死了,但我還在。親屬官員就可以將其安葬,我來率領軍隊北伐,怎麼能因爲他的死荒廢了天下大事?況且我魏延何許人也,怎麼能聽從楊儀的安排,甘作斷後之將。”(《三國志·魏延傳》)

得知魏延的態度後,楊儀便按照此前的安排,不再理會魏延的去留,直接率領大軍徐徐撤退。魏延得知後自然大怒,認爲楊儀這是有意怠慢自己,於是日夜兼程的趕到了楊儀大軍之前,並將所過之處的道路全部破壞,想要趕在楊儀之前率先返回成都。

對蜀漢忠心耿耿的魏延,最後卻被夷滅三族 第2張

楊儀和魏延的矛盾全面爆發之後,兩人均上書劉禪指責對方謀反,劉禪無法決斷之下,只得向朝中大臣進行詢問,結果董允、蔣琬等人都表示信任楊儀、懷疑魏延。可以說,由於魏延平日裏的性格原因,此時朝中的形勢對於他已經極爲不利。

在朝中局勢不利的情況下,魏延率軍先行抵達佔據了南谷口,並隨即對楊儀大軍發動了進攻,楊儀則命王平抵禦魏延。王平來到兩軍陣前,大罵魏延的先頭部隊“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魏延的部署知道此事錯在魏延,因此“軍皆散”,只有魏延和其子數人逃亡,楊儀則派遣馬岱追上魏延並將其斬殺。殺死魏延之後,楊儀將馬岱獻上的魏延頭顱踩在腳下,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並隨之誅滅魏延三族,可見楊儀對魏延的恨意。

《三國志》明確指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而元代的郝經也認爲魏延被殺乃是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可見魏延之死乃是因與楊儀爭權,再加上兩人長久以來的矛盾導致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