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孝成王手下的愛將,樂乘到底有多厲害?

趙孝成王手下的愛將,樂乘到底有多厲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樂乘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公元前250年,秦國的安國君正式即位只有三天,就蹊蹺地一命嗚呼。那個曾經在趙國作爲質子的異人,在呂不韋的幫助下順勢登基,是爲秦莊襄王。

呂不韋功莫大焉,出任秦國相國,執掌國政。呂不韋雖然位極人臣,但是秦國朝堂之中,排擠他的人不少,特別是秦國軍中,像王齕這種宿將,根本不買呂不韋的面子。

趙國利用秦國出現的短暫內耗期,出兵燕國,以避免將來與秦國開戰之時,燕國又在背後捅上一刀。

此次出兵的大將人選,並非信平君廉頗,而是趙軍的二號人物樂乘。趙孝成王爲什麼選擇樂乘,因爲樂乘提出一個天馬行空的計劃。

按照樂乘的規劃,第一步,趙軍從太原郡出發,途經代郡,攻打燕國最西部的上谷郡。第二步,從邯鄲出發,沿着黃河而下,攻克武陽東面若干城邑,控制北易水。如果兩路趙軍都成功,便能將武陽孤立起來。

從地圖上看,如果趙軍按這個線路進軍,必須得發動兩場戰爭,而且深入燕國腹地。這一方案勞師襲遠、乘險抵巇[xī],如果不是前一年趙軍狂勝燕軍,恐怕誰都會認爲這樣的進軍方案是天方夜譚。

正是由於廉頗曾十三萬大破燕軍六十萬,現在任何攻燕的方案,都可以擺上檯面,樂乘這個方案雖然激進,但趙孝成王也點頭同意了。

趙孝成王手下的愛將,樂乘到底有多厲害?

於是樂乘統領數萬大軍,從晉陽出發,風風火火開拔燕國。

燕國在上谷郡的部署,不出樂乘所料,兵力非常單薄。這個郡主要是抵禦匈奴入侵,匈奴人又不擅長攻城戰,因此上谷郡的城防與中原相比差距很大,兵員也捉襟見肘。燕國對於匈奴的態度,與趙國一樣,以關門自守爲主,儘量節省兵力。

樂乘則是有備而來,投石車、牀弩、雲梯等大型器械一樣不少,按照中原攻城戰的標準對付燕國守軍。

燕國在上谷郡的部署,只有靠近趙國的逐鹿城防尚可,像懷安、宣化這等要塞,各不過兩千人左右,其他城邑的守軍則更少,怎能抵擋數萬趙軍的狂攻。不到三個月,上谷郡全境便宣告易主。

樂乘拿下上谷郡,加固“10軍都陘”的防禦,防止燕軍反撲。“10軍都陘”是太行八陘最北邊的一條通道,燕國本來在“10軍都陘”東出口布有重兵,防範山上的遊牧民族。後來燕國佔據上谷郡,這“10軍都陘”作爲燕國內部一條通道,地緣重要性大打折扣。如今趙國控制上谷郡,“10軍都陘”勢必又成爲雙方爭奪的焦點,因此樂乘拿下上谷郡後立即在這裏修築壁壘,打造防線。

從地緣上看,趙國縱跨南北太行山,雖然長平和邯鄲兩戰大傷元氣,但佔得大半個“天下之脊”的趙國依然活躍,與地利的優勢很有關係。

上谷這邊戰事穩定下來,樂乘回師邯鄲補給,再統領數萬人出征。自長平之戰後,趙國的兵力便嚴重不足。與燕國的這場戰爭,本來要兵分兩路,但是趙國缺兵少將,因此同一支軍隊先取上谷郡,回師後取得補給再沿黃河而下。

燕國在燕趙邊界的兵力部署,是沿着南易水和北易水的立體防線,但是這兩條防線也有側重,越靠近武陽防禦越強。

樂乘軍沿着黃河而下,最大限度避開燕軍在兩條大河沿線的抵禦,順利抵達北易水東北岸,達到燕國的“督亢之地”。

“督亢之地”是荊軻刺秦王事件中,燕國向秦國獻上的土地,這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可是“督亢之地”與趙國並不接壤,又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防禦能力可想而知。

樂乘的進兵路線,自然考慮到了這些狀況,這才深入燕國,在“督亢之地”上奪取臨樂、龍兌等城邑。隨後樂乘趁勢轉身渡過唐河與北易水,將武陽以南的汾門城也拿下。

完成以上這些神操作之後,樂乘才兵臨燕國下都武陽城下。

趙孝成王手下的愛將,樂乘到底有多厲害? 第2張

樂乘當然也不是要真的攻打武陽,趙軍也沒有這個實力攻克武陽,而是通過這種方式震懾燕國,在談判桌上撈足籌碼。

回顧這次出兵,樂乘兩次出擊轉戰千里,對燕國各城邑防禦水平和守將能力瞭如指掌,精準攻擊燕國防線的薄弱環節,沒有浪費一兵一卒在那些精兵強將把守的城邑上。可見這些年樂乘在研究燕國上是下足了功夫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樂乘建此大功,趙孝成王封其爲武襄君。襄,有輔佐的意思,武襄君,則是武力輔佐趙王的意思,這名號多大氣!

國史上,戰功卓越的武將封君,不少都帶有武字。

秦國的武字輩封君有:白起(武安君)、王翦(武成侯)、王賁(通武侯)。

趙國的武字輩封君有:樂乘(武襄君)、李牧(武安君)。

以上白起、王翦、王賁、李牧等人,哪個不是戰功赫赫,樂乘的封號與這幾個人不相上下,可見趙孝成王對其的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