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白起和樂毅誰的能力更強?爲什麼宋朝白起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白起和樂毅誰的能力更強?爲什麼宋朝白起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白起和樂毅誰的能力更強?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先定一定調子,樂毅總體來說不如白起——

樂毅和白起都是兩個非常傑出的軍事家,雖然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和樂毅,而且對白起的評價也頗有意思,他評價白起說“白起長於攻取,不可以廣衆”,意思就是說白起這個人擅長攻城奪地,但是不擅長管理民衆,簡單來說就是白起沒有管理之才。

諸葛亮的口氣還很大,這句話的完整評價是這樣的:

老子長於養生,不可以臨危難。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蘇、張長於馳辭,不可以結盟誓。白起長於攻取,不可以廣衆。子胥長於圖敵,不可以謀生。尾生長於守信,不可以應變。王嘉長於遇明主,不可以事暗主。許子將長於明臧否,不可以養人物——《論諸子》

白起和樂毅誰的能力更強?爲什麼宋朝白起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當然了,有點才華的人都喜歡持才傲物,關於諸葛亮對其他人的評價在此不作探討,大家見仁見智。那麼白起和樂毅誰更厲害呢?在我看來,樂毅要遜於白起。這是爲何呢?因爲樂毅確實幫助燕國強大,但歸根結底,樂毅只是一個軍事家,而不是政治家,而且他當時在燕國主要是負責軍事這一塊,並不負責經濟和政治。

再者就是樂毅一生戰功不多,就只有一次攻打齊國的經歷,此外就再也沒有其它戰功可以借鑑,而白起則不同,可以說是戰功赫赫。下面我分兩個層面來探討一下兩人的差距。

謀略和能力方面

我把白起和樂毅都定位爲軍事家,實際上查閱兩人的經歷就會發現,白起和樂毅都是偏才,都是在軍事方面有優秀的建樹,但是在經濟以及政治改革方面並沒有什麼成就,相比之下諸葛亮倒是一個全才級別的人物,這也不難怪他誰都能點評一番。

先來說白起,白起是秦國人,他出生的時候秦國就已經非常強大,這是和樂毅不同的地方,樂毅進入燕國的時候,燕國剛剛發生子之之亂,而且還被齊國渾水摸魚,差點答亡國。所以樂毅進入燕國的時候燕昭王爲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

白起和樂毅誰的能力更強?爲什麼宋朝白起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第2張

相比之下,白起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的出生年月不詳,大概是秦惠文王時期出生的,這個時候的秦國早已經在秦孝公時代經過商鞅變法變得強大起來,所以白起的出現更像是錦上添花,而樂毅的出現對燕國來說則像是雪中送炭。

如白起就是因爲商鞅的“軍功爵位制”被提拔上去的,從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開始,白起在秦國擔任左庶長一職,在秦國軍功爵位中屬於第十級,而且還是掌握有實權的。可以說白起上升的很快,這必然和他過人的能力有關。

次年,白起就完成了自己的首秀,一舉擊潰韓魏聯軍,斬首二十萬,白起因此一戰成名。

其明年,白起爲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又虜其將公孫喜,拔五城—《史記·白起列傳》

所以到第二年的時候白起直接被提拔爲大良造,沒過幾年就被封爲武安君(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這幾乎是火箭般的提拔速度。當然了樂毅也不差,到了燕國之後直接被拜爲亞卿,後來又升爲客卿,但是與樂毅不同,白起都是通過自己的實力向秦昭襄王證明了自己。

白起和樂毅誰的能力更強?爲什麼宋朝白起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第3張

長平之戰是白起的高光時刻,一舉消滅趙軍40萬,當時白起本來可以繼續長驅直入,有可能提前滅亡趙國。但是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幺蛾子,就是宰相范雎受到趙國賄賂,因此阻擾白起的建議。也因爲這件事導致范雎和白起從此不合。

正月,皆罷兵。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侯有隙——《史記·白起列傳》

可以說當時白起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就是手裏沒有權力,如果他有權力的話,自然可以繼續一鼓作氣的進攻趙國,根本不必等到第二年再發起邯鄲之戰。與此相比,樂毅卻不同,他手裏有權力,譬如五國伐齊以後,當時其它四國的軍隊都撤走了,只有樂毅繼續率兵追擊,這是燕昭王賦予他的權力。

諸侯兵罷歸,而燕軍樂毅獨追,至於臨菑——《史記·樂毅列傳》

試想如果當時白起也擁有這樣的權力,想必他還將有更加精彩的表現。因此可以說樂毅的出色是因爲燕昭王爲他提供了足夠的表演空間,相比之下白起卻有一種束手束腳的感覺,畢竟上面還有一個宰相在壓着他,這就讓他的能力受到極大的限制。

白起和樂毅誰的能力更強?爲什麼宋朝白起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第4張

但從後面白起的表現來看,如秦昭襄王發動攻擊趙國都城邯鄲的戰爭後,白起就勸告秦昭襄王說:

“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

后王陵果然大敗,可見白起的謀略遠在樂毅之上,而且白起一生從未打過敗仗,可以說他“戰國四大名將”的名頭實至名歸。相比之下樂毅雖然在五國伐齊中也表現出非常精彩的能力,但是卻有瑕疵,如他明明已經打下了齊國全部的領土,只剩下最後兩座孤城,但他卻採取圍而不打的策略,明明可以靠武力征服,但是他偏偏要收穫對方的民心。

當然了,另一種觀點認爲樂毅之所以不打這兩座孤城,是想要向天下人展示燕國人的仁義之舉,如《樂毅論》中就說:

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則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齊之士流血於二城之間,侈殺傷之殘,示四國之人,是縱暴易亂,貪以成私,鄰國望之,其猶犲虎。既大墮稱兵之義,而喪濟弱之仁,虧齊士之節,廢廉善之風,掩宏通之度,棄王德之隆,雖二城幾於可拔,覇王之事,逝其遠矣。然則燕雖兼齊,其與世主,何以殊哉?其與鄰敵,何以相傾?樂生豈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顧城拔而業乖,豈不知不速之致變(哉),顧業乖與變同,由是言之,樂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不管樂毅是怎麼想的,新上位的燕惠王對他不信任,而這也恰恰說明,白起沒有更大的作爲,就是由於手中沒有太大的權力。諸葛亮說白起“不可以廣衆”其實不太準確,畢竟白起的定位首先就是一個將軍,一個軍事家,他所需要的履行的職責就是爲國家打贏戰爭。

從這個角度來看,諸葛亮未免有吹毛求疵之嫌,實際上觀察樂毅一生的經歷也會發現,樂毅並不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他和白起一樣同樣是一個軍事型人才,他幫助燕國振興主要是軍事方面,但並不包括經濟、政治。

白起和樂毅誰的能力更強?爲什麼宋朝白起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第5張

所以史書上基本沒有寫樂毅到了燕國之後,幫助燕國做了一些什麼貢獻或者改革措施,可見樂毅最多隻是幫助燕國訓練軍隊,再加上自己能力過硬,所以打贏了和齊國的戰爭。因此話說回來,恐怕樂毅的能力連諸葛亮都比不上。

人品方面

諸葛亮更喜愛樂毅而不是白起恐怕多少是受到兩人風評的不同導致的緣故,白起長平一戰坑殺40萬趙軍,這讓他的名聲多少有些不光彩,對此白起自己也深知這一點,所以臨死前感慨說“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但白起畢竟沒有犯過什麼罪,所以你看他死了以後,秦國人都很可憐他,說明大家還是認可他的爲人。

相比之下,樂毅的名聲要比白起好很多,雖然他最後被迫流亡趙國,但是並沒有幫助趙國做危害燕國的事情,因爲當時齊國復國,燕國也損失慘重,假如這時候樂毅倒戈,恐怕對燕國來說更是滅頂之災,但是樂毅沒有這樣做,這恐怕也是諸葛亮欣賞樂毅的一點。

昔樂毅走趙,趙王欲與之圖燕。樂毅伏而垂泣,對曰:‘臣事昭王,猶事大王;臣若獲戾,放在他國,沒世然後已,不忍謀趙之徒隸,況燕後嗣乎!’

白起和樂毅誰的能力更強?爲什麼宋朝白起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第6張

畢竟像諸葛亮後來對劉備的忠心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講究忠義仁信的人,所以這種人格方面的趣味相投導致了諸葛亮更加喜愛樂毅而不是殺神白起。當然了,白起的人品也是不差的,他也有自己的底線,譬如秦昭襄王數次強行要求他前去邯鄲替換王陵,但是白起就是不答應,難道他不知道不答應是什麼結果嗎?

他肯定是知道的,但是他大概率也知道如果自己前去攻打趙國的話,恐怕並沒有多少勝算,如果長平之戰是對趙國的第一次毀滅性打擊,那麼邯鄲之圍則是要滅亡趙國了,白起深知錯失第一次機會以後,如果這時候去進攻趙國,恐怕只會引來趙國的拼死抵抗。

秦王聞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病篤。應侯請之,不起。於是免武安君爲士伍,遷之陰密——《史記·白起列傳》

所以他寧願被秦昭襄王賜死,也不願爲自己的軍事生涯添上一筆敗績。

白起和樂毅誰的能力更強?爲什麼宋朝白起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第7張

總體來看,白起和樂毅的人品、能力都是不錯的,優秀的,但是總體上來說,白起的能力要強於樂毅,他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其能力與孫子、吳起可以相提並論,雖然樂毅和他都位列武廟十哲之一,但是顯然樂毅有名不副實的嫌疑。

宋代時白起被踢出了武廟十哲,爲什麼呢?就是因爲他殺降,所以名聲一直不太好。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在武成王廟裏看見白起的塑像後,就說: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爲受享於此?於是,白起就被踢出了十哲,相反樂毅因爲對燕國很忠心,因爲這一點得以保留。

但是平心而論,從能力上而言,樂毅顯然並不夠資格位列武廟十哲,總之說一千道一萬,不管是戰爭經驗、生平經歷以及戰績來說,顯然樂毅和白起都不是一個級別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