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周瑜是怎麼實行“天下二分之計”的?周瑜西征的成功率高不高?

周瑜是怎麼實行“天下二分之計”的?周瑜西征的成功率高不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周瑜西征的成功率高不高?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周瑜是三國時期一個令人惋惜的人物。領導過“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兩次比較重要的戰役,成爲歷史長河上一顆閃耀的將星。而且這個時候的江東集團還富有拓展的野心,周瑜也提出向西進入益州的計劃,然後與北方呈現出“天下二分”的局勢。孫權也敲定了這個計劃。可惜周瑜在率兵西進的時候病死,沒有在歷史上再添一筆。那麼假設周瑜沒有在途中病死,他成功攻入益州的成功率有多大呢?他能夠完成自己的宏偉戰略嗎?

江東集團的“天下二分之計”

在孫策時期,江東集團的擴張計劃中包含西方和北方兩個方向,希望將揚州、徐州以及面對或者說窺看荊州的江夏郡掌握在手中,初步建立一個聯繫緊密的、跨越江南江北的、有機會進入中原逐鹿的基本盤。這是一種很積極的擴張戰略。然而在孫策遇刺,孫權上位之後,江東集團的擴張戰略也隨之發生變化。這個時候曹操擊敗了袁紹,緩解了壓力,在河南江北之間站穩了腳跟。再加上江東集團之前屢次北伐均無功而返。於是江東集團與曹操集團達成一種和平的狀態,其戰略改爲一心向西擴張,攻取江夏、南郡,全據長江防線;然後入峽口進入益州。這樣一來,益州、荊州、揚州這南方三個大州都劃入孫氏的版圖,最南方的交州與北方隔絕,其中又沒有具有足夠野心和控制力的人物,自然會被孫權消化掉。僅從地圖上來看,如果完成這個戰略,孫權已經佔據了半壁江山。

周瑜是怎麼實行“天下二分之計”的?周瑜西征的成功率高不高?

關於江東集團的“天下二分之計”,魯肅、甘寧、周瑜都提出過。他們提出的時間、當時的環境和具體的內容都有差距。魯肅的想法相對保守,只提到了攻取荊州,全據長江,對益州的想法很模糊;甘寧提出先一鼓作氣攻入楚關,也就是魚復縣的扞關,打開入蜀的通道,然後慢慢攻略益州。其中周瑜的戰略最宏偉,也最全面。周瑜提出入蜀消滅劉璋後北上消滅張魯,保證益州的北天門漢中,在這個基礎上與西北方的馬超聯合,避免西線的戰事,自己回到中線的江漢地區,一鼓作氣拿下襄陽。襄陽控制漢水,兩側有巫山和大別山作爲屏障,更保護了荊州的安全。同時襄陽更處於中原地區,對漢都許縣的威脅極大。關羽後來在襄陽以北的樊城“水淹七軍”,就迫使曹操產生遷都的想法。而曹操一旦北遷,對河南地區的震動非常大。小編認爲如果周瑜的計劃得以實施,這對於孫權來說應該是最完美的局面了。

周瑜是怎麼實行“天下二分之計”的?周瑜西征的成功率高不高? 第2張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三國志·吳書·甘寧傳》:“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

周瑜實施“天下二分之計”的背景

魯肅和甘寧提出“天下二分之計”的時候,孫權西進的路線還被黃祖所堵截,內部還有大大小小的山越勢力,進攻江夏、撫討山越當然是主要目標。消滅黃祖之後,曹操也南下佔據了荊州,從而引發將荊州重新洗牌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獲勝,並且對曹操進行反攻。孫權和張昭在淮南地區沒有打開局面,周瑜等人卻成功拿下江陵,獲得入川的鑰匙以及北伐襄陽的基石;而劉備集團的張飛、關羽在“南郡之戰”中有所表現,分得江陵以南的公安,劉備又南征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獲得一塊戰略價值不高但足以安身立命的地盤。

周瑜是怎麼實行“天下二分之計”的?周瑜西征的成功率高不高? 第3張

《江表傳》:“周瑜爲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爲公安。”《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表琦爲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周瑜與魯肅不同。在出現劉備這個變數之後,魯肅就將原先的戰略推翻,制定扶持劉備牽制曹操的新的戰略。而周瑜一直將劉備視爲大敵,沒有聯合的可能。周瑜向孫權獻策,將劉備軟禁起來,提供美女珍玩迷惑其心志,將關羽、張飛收爲己用。但這個計劃受到孫權、魯肅的反對。於是周瑜又提出上面所說的“天下二分之計”,趁曹操新敗的時候入川消滅劉璋。這個計劃得到通過,於是周瑜回江陵準備入川,是年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

周瑜入川作戰的成功率高嗎?

首先先說小編的看法。小編認爲周瑜入川作戰的成功率並不高,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益州易守難攻

周瑜是怎麼實行“天下二分之計”的?周瑜西征的成功率高不高? 第4張

這是擺在眼前的最基礎的事實。從南郡進攻益州,基本上只有沿水路入峽口,一路攻取秭歸、巫縣、魚復、朐忍、臨江、江州等地。直到攻克江州,掌握這個水路交通發達的樞紐,纔會打開局面。後來諸葛亮、張飛、趙雲、劉封等從荊州入川配合劉備包圍成都,就是沿着這樣一條路線。諸葛亮等人的軍事行動看上去非常順利,然而那是在劉備在益州北方吸引大多數劉璋的兵力的基礎上完成的。劉備消滅劉璋是由葭萌到成都、由夷陵到江州;由北到南、由東到西兩條進軍路線進行鉗擊,而周瑜入川只有由東到西一條路線。這無疑使入川作戰的難度大大提高。我們可以參考三國後期羅憲與陸抗之間的永安(即魚復)之戰,羅憲用極少的兵力,在內有疫病,外有強敵,孤立無援的狀態下,抵抗東吳超過三萬軍隊的進攻長達六個月。所以小編不認爲周瑜入川作戰會像諸葛亮等人那樣順利。

《襄陽記》:“復遣陸抗等帥衆三萬人增憲之圍。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疫大半。”

周瑜是怎麼實行“天下二分之計”的?周瑜西征的成功率高不高? 第5張

而且從荊州進攻益州,在水利上也取得不到什麼優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周瑜進攻益州是逆流而上。這樣不僅會導致行軍上的困難,也有後勤運輸上的困擾。此時距離“南郡之戰”沒過多久,在南郡大概沒有太多的糧食,“荊南四郡”又被劉備所佔據,所以小編猜測進攻益州的軍需要從長沙郡(當時劉備和孫權在“荊南四郡”的勢力錯綜複雜,孫權也佔有一部分長沙郡)、江夏郡向西運輸。由於不佔水利,如果周瑜入川又久攻不下,會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消耗。

二、劉備北上的野心

周瑜如果成功攻取益州,就會將劉備集團徹底壓縮在荊州南部。劉備的志向,也可以說野心是以匡扶漢室的旗號參與中原的爭霸。周瑜入川的軍事行動可能也包含壓制劉備,從而消化劉備的考慮,但這難保不會造成劉備的反彈。江陵、公安近在咫尺,劉備趁周瑜率軍入川之後猝然發難,攻取江陵斷絕周瑜歸路,切斷水路糧道,封死峽口,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這個時候的劉備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雖然沒有佔據戰略要地江陵,但實力不容小覷。按永和五年(即公元140年)的人口調查,“荊南四郡”中桂陽郡人口五十五萬;長沙郡人口一百零六萬;零陵郡人口一百萬;武陵郡人口二十萬萬。東漢末年的亂世中,由於荊州牧劉表長期保境安民,荊州受到的波動較小;劉備在客居劉表時的經營,以及“攜民渡江”的事情也讓他收穫了大多數荊州士人的支持。雖然劉備所領的“荊南四郡”並非全境,但此時的劉備也比“赤壁之戰”時強太多了。“赤壁之戰”中的劉備尚且有兩萬軍隊(一萬劉琦所領,一萬關羽所領,此時劉琦已死,他的軍隊當然也被劉備吃掉),何況是這個時候。小編認爲,周瑜在劉備的頭上進攻益州,實在有些太過輕視劉備的威脅。

周瑜是怎麼實行“天下二分之計”的?周瑜西征的成功率高不高? 第6張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三、曹操雄厚的底蘊

周瑜提出入川消滅劉璋,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曹操集團剛剛在“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中失敗,沒有繼續南下的想法和精力。但實際上,“赤壁之戰”雖然是曹操的一次慘敗,南下的攻勢被完全挫敗,但還不至於動搖曹操的根本。在“赤壁之戰”之後不久,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三月,曹操又開始訓練水軍,製造舟船,在同年七月將這支水師轉移到淮南;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曹操已經有餘力逼反並消滅關中諸侯聯軍,雖然這體現了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戰略上由南下到西進的轉移,但這並不代表曹操沒有南下的餘力,畢竟他還是有資本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在建安十七年到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2到213年),曹操再度對孫權發動進攻,即第一次“濡須之戰”。也就是說,在建安十五年前後,曹操並不是沒有進攻孫權的能力和意圖。如果周瑜輕易入川,導致江陵空虛,這無疑是曹操進攻荊州,將周瑜與江東切斷的好機會。小編以爲,曹操不會對周瑜向西擴張坐視不管。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十四年春三月……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軍合肥……張魯據漢中,(十六年)三月,遣鍾繇討之……(十七年)冬十月,公徵孫權。”

小結

綜上所述,“天下二分之計”確實是孫權上位初期一直努力進行的一種擴張戰略,周瑜提出的計劃相對於魯肅、甘寧來說也比較長遠和完備。但益州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確實是擺在周瑜眼前的一道難關,另外當時南郡的形勢也比較複雜,北有曹操、南有劉備,讓周瑜無法做到在無後顧之憂的條件下入川。所以小編認爲,周瑜西進的計劃的成功率非常低,也容易給江東集團帶來巨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