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代殺神白起,他的一生到底殺了多少人?

一代殺神白起,他的一生到底殺了多少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白起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秦王下令全軍嚴守祕密,趙軍將士完全被矇在鼓裏,不知他們的對手是用累累白骨壘起赫赫戰功的一代名將——白起。

1

白起在史書中留下的最早記載,是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率軍攻打韓國的新城(今河南伊川縣),當時他的頭銜是左庶長。

按秦國的軍功爵制度,左庶長爲二十等爵中的第十級。商鞅變法規定,秦兵在戰場上每斬獲一個軍官首級,可升一級爵位,也就是說,白起此前可能親手斬殺了至少10名敵將。

關於白起成名前的經歷,一切都很神祕。

唐代詩人白居易考證白起出身楚國沒落貴族,在《太原白氏家狀二道》中稱:

白氏羋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於吳楚間,號白公、因氏焉。楚殺白公,其子奔秦,代爲名將……裔孫曰起,有大功於秦,封武安君。

孟祥纔等學者認爲,白起升職的一大原因是得到了宣太后一黨的支持,這與他出自楚國貴族有一定關係。

秦昭襄王嬴稷年少即位,實權最初掌握在他母親宣太后手中,太后的弟弟、穰侯魏冉輔政,而宣太后正是楚國羋姓王族。

在秦軍攻打新城的前一年,魏冉被秦昭襄王任命爲相,上任後舉用親信白起爲將,將他推上了戰國的歷史舞臺。

一代殺神白起,他的一生到底殺了多少人?

2

秦昭襄王是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國君,可在他“超長待機”前期,擁有“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的秦國,並不佔據絕對優勢。

白起一戰成名的三年前,秦昭襄王十一年(前296年),齊、魏、韓三國派兵攻破函谷關,秦國一時難以抵抗,還不得不割地求和,將河外及武遂、封陵等地歸還韓、魏。

正在此時,白起橫空出世,三十多年攻城略地、殺人如麻,真正喚醒了秦軍橫掃六國的野心與席捲天下的氣勢。他每打一次大戰,天下爲之震動,六國就此患上了“恐秦症”。

白起的戰功,是汗青史冊之中瀰漫的的血腥味。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首次指揮重大戰役,在伊闕(在今河南洛陽)大破韓、魏大軍,“流血漂鹵,斬首二十四萬”。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鄢郢之戰。白起率軍伐楚,水攻鄢城,“水潰城東北角,百姓隨水流,死於城東者數十萬”,之後乘勝直搗楚國郢都(在今湖北江陵縣)。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華陽之戰。趙、魏數十萬人馬出兵華陽(今河南新鄭),攻打韓國。秦國命白起帶兵增援韓國,再次取得大勝,斬首魏軍13萬,還將手無寸鐵的2萬趙軍俘虜押到黃河邊,推入滔滔河水之中。

在踏上長平戰場之前,白起已經爲秦國攻克數十城,兼地千里,而這些常勝不敗的戰績背後,是幾十萬軍民曾經鮮活的生命,或斬首,或水淹,或沉河,無所不用其極。

秦昭襄王因白起戰功顯赫,封他爲“武安君”。

《史記正義》曰:“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戰國時期,這個封號猶如被詛咒一般,受封者皆不得善終。在白起之前,縱橫家蘇秦被封爲武安君,最終死於非命;白起之後,另一位武安君,趙國名將李牧受趙王猜忌,最終慘遭冤殺。

二十年間,從籍籍無名的左庶長到威震六國的武安君,白起似乎也在冥冥中註定了自己的命運,而後世還給了他另一個恐怖的稱號——“人屠”。

一代殺神白起,他的一生到底殺了多少人? 第2張

3

蝴蝶輕輕地扇動翅膀,將在遙遠的彼方引發一場大風暴。

點燃長平之戰導火索的人,是一個叫馮亭的郡守。

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白起帶兵攻佔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沁陽)。如此一來,韓國的另一座城上黨(在今山西長治)成了一塊“飛地”。韓王下令將上黨獻給秦國,以求平息戰火。

上黨郡守馮亭在與韓國失去聯繫後,卻召集部下商議道,上黨與國內的聯絡通道已被秦軍切斷,我們無法再做韓國的臣民了,不如將上黨及周邊城邑十七座獻給趙國。趙國若接受我們,秦國一怒,必將攻趙,到那時,韓、趙合力抵抗,一定能阻止秦軍。

馮亭派人前往趙國,面見年輕的趙國國君趙孝成王,洽談歸降一事。

趙孝成王拿不定主意,於是請來他的兩個叔叔平陽君趙豹和平原君趙勝商量對策,這兩位長輩給了他完全不同的建議。

平陽君認爲,聖人將無緣無故得到的利益視爲禍害(“聖人甚禍無故之利”),接受上黨的投降是引火燒身,必將惹怒秦國,後患無窮。

身爲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卻持相反意見,說:“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

趙孝成王不願放棄眼前利益,採納平原君之言,將上黨收入囊中。這一虎口奪食的舉動爲兩年後的災難埋下了伏筆。

一如馮亭所料,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國果然將矛頭指向趙國,派出左庶長王齕,率軍向兩年前本就該一鼓作氣拿下的上黨發起進攻,迅速佔領了該地,上黨百姓紛紛逃往趙國。

相比白起,王齕資歷尚淺,秦軍在上黨的戰鬥也並不激烈,可能只是想打一場攻城戰。然而,上黨失守後,不甘失敗的趙孝成王派老將廉頗率趙軍四十餘萬應敵,形勢一發不可收拾,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在長平一觸即發。

廉頗與白起並列戰國四大名將(典出《千字文》:“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久經沙場,老謀深算。

他在長平與秦軍交手幾次後,發現秦軍士氣正盛,銳不可擋,但其遠離腹地攻打上黨,糧草供應是一大問題。趙軍若依據有利地形,以丹水爲屏障,修築陣地,堅守不出,就可拖垮秦軍。

廉頗採取堅壁戰略,無論秦軍如何挑戰,都不再與王齕正面交鋒。後來的故事告訴我們,廉頗的策略是正確的,假如趙軍不主動出擊,長平之戰的結局很有可能是以秦軍被迫退兵告終。

4

趙孝成王那時正年輕,小夥子心浮氣躁,以爲廉頗年老無能,不聽調遣,想把他換下來。

秦國也怕廉頗高築圍牆,固守陣地,於是使出了反間計。秦相范雎(一作範睢、範且),派人到趙國行賄,並散佈謠言,揚言廉頗將投降,說秦軍不怕老邁的廉頗,只怕趙國用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爲將。

這裏出現了兩個關鍵人物。

范雎本不是秦國人。

白起受封武安君時,范雎不過是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客,人微言輕,卻頗有才學。後來遭遇職場暴力,被須賈誣陷叛國。魏相魏齊將他抓來一頓毒打。范雎差點兒被笞打至死,骨折齒落,奄奄一息。魏齊等人以爲他死了,才用席子裹住扔到廁所裏,路過的賓客還輪番往他身上撒尿。

范雎受盡屈辱,死裏逃生後改名換姓逃到秦國。

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此人確實才華出衆。在幾經波折見到秦昭襄王后,范雎立馬就爲秦王獻上良策,解決了秦國“老大難”的問題,一是扳倒了執掌秦國朝政多年的宣太后一黨,二是爲秦國提出了“遠交近攻”戰略。

范雎被任命爲秦相,秦昭襄王依據“遠交近攻”之策,調整對外戰略,暫時交好齊、楚等大國,先集中攻打三晉之地,這纔有了之前對上黨的爭奪戰。

一代殺神白起,他的一生到底殺了多少人? 第3張

耐人尋味的是,趙國文臣武將中,爲何偏偏是趙括上了范雎的名單?爲何趙括代廉頗爲將,秦軍就有取勝之機?這恰恰證明,秦國做好了情報工作,對趙括其人早已有所瞭解。

趙國名將趙奢曾在閼與之戰大勝秦軍,趙括是他的兒子,從小耳濡目染,喜好談論兵事。

趙括學兵法極具天賦,趙奢在世時父子倆日常切磋,老子都說不過兒子。兒子是個天才少年,趙奢卻悶悶不樂,趙括的母親不解,就問丈夫這是爲何。

趙奢說,戰爭,是以命相搏的事情,趙括卻把它視爲輕而易舉的事情,只會誇誇其談。趙國將來千萬不能用他爲將,否則,使趙軍失敗的不是別人,將是趙括。

趙奢不幸而言中。

趙孝成王對廉頗的忍耐到了極限,再加上秦國奸細煽風點火,流言四起,最終決定以趙括代廉頗爲主將,改變此前的防禦戰略。

趙括之母得知兒子即將奔赴前線,心中滿是憂慮,再三上書勸阻,告訴趙王:“括不可使將。”

趙孝成王不以爲然,仍一意孤行,跟趙母說,這事兒您別管,我意已決。

趙母無奈向趙王請求:“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只求日後趙括兵敗,一家人不受牽連。

5

趙括毫無實戰經驗,只知紙上談兵。他上任後,一改廉頗方針,倉促轉守爲攻,帶兵跨過了本被廉頗視爲屏障的丹水,主動向秦軍發起進攻,一步步地走向深淵。

反間計一成功,秦王也臨陣換將,悄悄用老將白起代王齕爲主將,並“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

當年八月,趙括率領的趙軍主力大規模出擊。白起命先鋒部隊詐敗,不斷誘敵深入,將趙軍引至秦軍預設的壁壘,同時派一支二萬五千人的奇兵斷絕趙軍後路,切斷了趙軍給養,對趙軍形成包圍。

秦軍陣地在丹水以西,背靠山峯形成一個弧形的陣地,這是白起對40萬趙軍進行合圍的地形優勢。另外,這裏地勢崎嶇,易守難攻,若居高臨下,在山谷間佈置弓弩部隊,趙軍將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等到秦軍對趙軍主力形成分割包圍時,趙括察覺形勢不利,早已無路可退。

此時,秦昭襄王親赴前線動員,宣佈凡參戰者賜爵一級,當地15歲以上的男丁,全部派往長平,完全阻斷趙軍的後路。這場戰役,正按照秦國的計劃發展,至此已經成爲秦、趙兩國的國運之戰。

趙括的軍隊一頭鑽進了白起的陷阱,在絕糧的情況下被圍了46天。到九月,趙軍之中已經出現偷偷殺食同伴的慘烈局面,這支疲憊之師逐漸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下。

窮途末路的趙括決意拼死一搏,親率精兵強行突圍,一出陣就被秦軍射殺。四十萬飢餓乏力的趙軍徹底崩潰,不再進行抵抗,向白起拱手而降。

白起取得了人生中最輝煌的一次勝利,隨後對這支龐大的投降隊伍進行了平生最慘無人道的一次大屠殺。他給出的理由是:“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爲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爲亂。”

據史書記載,這40萬趙軍降卒,除年紀小的240人被白起放回趙國之外,其餘全部坑殺。長平一戰,秦軍共殲滅趙軍45萬人。(“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有學者認爲,其中顯然還包括之前投降趙國的上黨百姓。

這一天,無數趙國人失去了他們的兒子、丈夫,或是父親。

關於秦軍如何坑殺數十萬俘虜,經過學者對長平古戰場遺址的考古發現,現已發掘的屍骨坑中,被埋屍骨多有明顯的刀傷、箭傷或鈍器造成的創傷,甚至有的只剩下軀幹而沒有頭骨。由此可推測,白起坑趙並非活埋,秦軍應該是將趙軍處決後才拋至附近溝壑中草草掩埋。

日後接任范雎爲秦相的蔡澤不禁感慨:“楚、趙天下之強國,而秦之仇敵也,自是(長平之戰)之後。楚、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勢也!”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6

長平之戰的最後一個亡魂,是白起。

經過近一年休整,白起平定上黨一帶,準備親率大軍,一鼓作氣攻下趙國邯鄲。韓、趙兩國脣亡齒寒,情急之下請出蘇秦的族弟、縱橫家蘇代前往秦國遊說范雎,促使白起退兵。

范雎與蘇代這兩位舌辯之士狹路相逢,還是蘇代佔了上風。

蘇代一見范雎,劈頭就問:“趙國滅亡,白起憑藉戰功貴爲三公,您甘心屈居其下嗎?”接着他又勸說范雎:“之前上黨城破,百姓寧可歸趙也不降秦,如果滅掉趙國,它北邊落入燕國,東邊併入齊國,南邊歸於韓、魏,你們秦國也無法得到民衆。不如趁着韓、趙驚恐萬分,讓他們割地求和,免得武安君再立功勳。”

范雎一聽,好像是那麼回事。他立即向秦王打小報告,說秦軍不宜繼續作戰,還是命白起撤兵,同意趙國停戰媾和吧。

白起正要直搗趙都,秦王一道軍令將他召回,錯過了攻滅趙國的最佳時機,內心憤懣可想而知。

此時,秦昭襄王對老功臣白起的態度也逐漸發生轉變。白起雖立功無數,但爲人執傲,不懂明哲保身,犯了臣子的大忌,更何況他還是已倒臺的宣太后一黨當年舉薦的人才。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前258年),趙國憤而毀約,不願割讓本來答應的城池,秦王再次興兵攻打邯鄲。白起身染重病,未能出征,秦軍初戰不利。

等到白起病癒,秦王盼着他披掛上陣。白起卻說,這個仗不能打,諸侯怨恨秦國,每天都有援兵到達,況且長平之戰我軍死傷過半,國內空虛,一旦開戰,在諸侯的裏應外合之下必敗無疑。

秦昭襄王不聽,沒有你老白,我大秦虎狼之師照樣給力,於是把兩年前白起的“替補”王齕派上場。

結果,秦軍在邯鄲城下大敗而歸。

“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白起聽聞秦軍打了敗仗,說出這番話,不知是悲嘆,還是嘲諷。

秦王得知後震怒,強令白起必須出征,可他依舊稱病。秦王一氣之下,將武安君白起貶爲士伍,遷往陰密,流放之前因其病重暫居咸陽。

又過了三個月,前線形勢愈發危急,秦王更是惱怒不已,把氣撒在白起身上,強令他即日動身離開咸陽。

白起出城不久,秦王和范雎商議,說:“這傢伙還在鬧情緒,發牢騷。”轉念一想,派出使者,帶着寶劍,在距咸陽西門十里的杜郵(在今陝西咸陽市)追上白起,命其自裁。

催命使者到了,白起接過劍,仰天長嘆:“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沉默良久,又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吾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這就是一代名將的遺言。說罷,白起自刎而死。

他一人在三十多年間共爲秦國殲敵百萬、克城百餘座、吞併幾千裏,拉開了統一戰爭的序幕。梁啓超對戰國時戰死的士兵人數做過統計,認爲“戰死士卒兩百萬有奇”,其中死於白起手下的就多達百萬。

7

白起死後,一個複雜的名將形象逐漸形成。

在白起被秦昭襄王勒令自殺後,秦人紛紛哀憐其所受冤屈,自發在鄉里祭祀這位秦國的大功臣。此後兩千多年,秦地皆有白起的祠廟。

唐宋時,白起正式得到中央朝廷尊崇,基本上是以一代神將的正面形象塑造。

有唐一代,白起作爲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的陪祀,供奉於武廟內,爲武廟“十哲”之一,與吳起、樂毅、韓信等名將齊名。

到了宋代,宋太祖趙匡胤有一次到武廟祭祀,觀廟中所畫歷代名將,看到白起畫像,以杖指之說:“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爲受享於此?”宋太祖以寬厚仁慈著稱,自然對殘暴的白起心生反感。

宋太祖雖然嫌白起“殺降”而將他逐出“十哲”之列,但白起還是位居配享武廟兩廡的“七十二人”之首,並未遭到貶低,官方對其一生戰功始終是認可的態度。

與官方的推崇相反,民間對白起的評價更多側重於對他坑殺降卒、殺戮過重的批判,如果當時有《日內瓦公約》,他就是犯下滔天罪行的戰犯。

今山西中部、北部,戰國時期爲趙國領土。當地至今還有一道傳統小吃燒豆腐,也叫做“白起肉”,相傳爲趙國百姓仇恨白起所作,豆腐即代表白起的肉。

在歷代志怪小說、文人筆記中,不乏以白起作爲反面形象編造的善惡報應故事。在這些民間虛構的故事中,白起在陰間受盡責罰,看似荒誕,實爲表達民衆對他的貶抑態度。譬如:

唐代戴孚《廣異記》:河南府史王某入地獄,見“白起以詐坑長平卒四十萬衆,天帝罰之,每三十年一斬其頭,迨一劫方已”。

明代郎瑛《七修類稿》:洪武年間,杭吳山三茅觀雷擊白蜈蚣一條,長尺許、廣二寸,身有殷色楷書 “秦白起”三字。

明代周暉《金陵瑣事》:“正德年間,守備太監富紫泉,建永寧寺於安德門外坌山口,屠一豬祭樑。豬腹上隱隱 ‘秦將白起’四紅字。富曰:‘此白將軍也。’遂埋之。”

中華名將輩出,白起獨一無二。他是統一天下的功臣,也是坑殺趙卒的兇手,他是帝王尊崇的名將,也是百姓憎恨的罪人,他是戰神,也是人屠。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