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小時候z這些詩詞耳熟能詳,卻不知道詩人的品性卻不怎麼樣?

小時候z這些詩詞耳熟能詳,卻不知道詩人的品性卻不怎麼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歷史上品德不好的詩人。

在我們小時候相信也聽過許多關於古詩人的故事了,老師與家長們也都鼓勵着我們勇於向古人學習。上學之後,歷史課本一般也會黑白分明,好人壞人分的清楚。可惜人無完人,傳說中和課本上的光輝形象,背後不一定是高尚的人品,比如下面幾位

小時候z這些詩詞耳熟能詳,卻不知道詩人的品性卻不怎麼樣?

1.匡衡 鑿壁偷光

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要學習鑿壁偷光的精神,學習匡衡不怕艱難學習的恆心與毅力。

這本來沒什麼問題,可是我們全面瞭解這個人,匡衡早年是伴隨漢元帝左右,漢元帝在當太子的時候對匡衡就非常有好感。繼位之後,由郎中升爲給事中。匡衡憑藉自己早年對漢家儒學非常深厚的理解與掌握,深受漢元帝的喜愛。

很快變身爲漢元帝時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在處理政事的時候,匡衡總是會採用詩經中的語句來駁倒自己的敵對朝臣。而由於漢元帝非常喜歡詩經,所以每次當匡衡使用詩經中的語句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時候,漢元帝總是會支持他。

不過,人的慾望總是沒有極限的,匡衡被封爲安樂侯的時候,他封國的土地已經有31萬畝。匡衡依然覺得不夠滿足,於是利用誤差將自己的封地憑空擴大了4萬多畝。

到了漢成帝時期,由當時的對匡衡的封地進行了重新覈實,發現了匡衡從中利用職權非法侵佔土地這一事實。隨即向漢成帝報告,漢成帝將匡衡的封地全部收回將匡衡貶爲庶人。匡衡最終的結局是由老家而來經歷了人生的轉換與宦海的沉浮又回到了老家去。

小時候z這些詩詞耳熟能詳,卻不知道詩人的品性卻不怎麼樣? 第2張

2.憫農李紳

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裏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能寫出這樣的詩,應該是個好官吧,可惜好詩不是好人。

《云溪友議》中記載,李紳發跡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中作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叔叔"。李紳發跡之後,李元將因爲要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爲"弟"、爲"侄",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爲"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

還有一個姓崔的巡官,與李紳有同科進士之誼,有一次特地來拜訪他,剛在旅館住下,家僕與一個市民發生爭鬥。得知是宣州館驛崔巡官的僕人,李紳竟將那僕人和市民都處以極刑,並下令把崔巡官抓來,說:"過去我曾認識你,既然來到這裏,爲何不來相見?"崔巡官連忙叩頭謝罪,可李紳還是把他綁起來,打了20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時,嚇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聲。當時人們議論紛紛:"李紳的族叔反過來做了他的孫子,李紳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小時候z這些詩詞耳熟能詳,卻不知道詩人的品性卻不怎麼樣? 第3張

由於李紳爲官酷暴,當地百姓常常擔驚受怕,很多人甚至渡過長江、淮河外出逃難,下屬向他報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紳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這事不必報來。"

李紳一生中最大的污點,是他晚年經手的"吳湘案"。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74歲高齡的李紳出任淮南節度使。其時,揚州江都縣尉吳湘被人舉報貪污公款、強娶民女。李紳接報後立即將吳湘逮捕下獄,判以死刑。但此案上報到朝廷後,諫官懷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揚州複查。崔元藻調查後發現,吳湘貪贓屬實,但款項不多,強娶民女之事則不實,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紳卻一意孤行,強行將吳湘送上了斷頭臺。

按照奏章中的說法,事情的起因是揚州都虞侯劉羣欲娶流落廣陵的美女阿顏。不料阿顏的養母卻悄悄把阿顏嫁給了江都縣尉吳湘,劉羣聞訊後非常氣憤,就唆使他人舉報吳湘貪污公款、強娶民女。《冊府元龜》中的說法是,李紳欲奪阿顏獻給李黨老大李德裕,所以一心想幹掉吳湘這個絆腳石。

小時候z這些詩詞耳熟能詳,卻不知道詩人的品性卻不怎麼樣? 第4張

3.朱熹存天理,滅人慾

朱熹創立了理學。

這樣一個人,朱熹曾誘姦尼姑及兒媳,有人說這是編排朱熹的不是。也有人說是實有其事,存在着很大的爭議,那麼倒底有沒有呢?《宋史》卷三十七有載:“監察御史沈繼祖劾朱熹,詔落熹祕閣修撰,罷宮觀。”。即指南宋寧宗慶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朱熹十大罪狀,如“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爲害風教” 、“私故人財”等等,其中還包括“誘引尼姑二人以爲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家婦不夫而孕”。意思是說朱熹曾引誘兩個尼姑作侍妾,出去做官時還帶在身邊招搖過市;朱熹家中的兒媳則在丈夫死後還懷上了孕……最後,主張將朱熹斬首,以絕“朱學”。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慶元黨案”,也就是說所謂“納尼爲妾”並非空穴來風。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