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中霸主秦武公!秦武公創造了哪些功績?

關中霸主秦武公!秦武公創造了哪些功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中霸主秦武公!秦武公創造了哪些功績?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秦國壯麗的歷史上,有一個內政和外戰都霸氣十足的國君,雖然被秦始皇、秦昭襄王的光芒所掩蓋,但是在秦人心中,這位國君有着北斗之尊的地位,以至於後人毫不吝惜地給了他“武”這個諡號。

秦武公到底何許人,他創造了何等功績,故事要從他的父親秦憲公之死說起。

秦憲公離奇死亡之後,秦國掌權的弗忌、威壘、三父三位大庶長,爲了進一步控制朝政和軍隊,廢秦憲公的太子(秦武公),立王姬之子出子爲國君。

秦憲公有三個兒子:長子(秦武公)和次子(秦德公)都是魯姬(魯國公主)的兒子,秦出子則是王姬(東周公主)的兒子。

由於王姬是周朝的公主,比魯國公主魯姬更爲龍血鳳髓,三位大庶長立王姬的兒子爲國君,雖然違背了秦憲公的旨意,也沒在秦國激起多大的反對聲音。

公元前703年,三朝元老弗忌、威壘、三父正式立王姬的兒子爲國君,是爲秦出子,這一年他只有五歲。(魯姬的兩個兒子也只有八歲和七歲)三位大庶長爲討好距離更近也更有影響力的東周,才立秦出子爲國君。

不過讓三位大庶長感到意外的是,秦出子的母親王姬對於他們的“幫助”卻並不領情,對於王姬來說,夫君的性命比什麼都重要。面對這三個殺夫仇人,王姬依仗自己東周公主和秦國太后的身份,採取嚴重不合作的態度。

秦國曆來有太后權力巨大的傳統,戰國後期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秦始皇的母親趙姬,權力都大得驚人,這是母系社會遺留下來的產物。

王姬與三位大庶長唱反調,秦國的大發展停滯下來,尤其是對外征戰沒有什麼進展。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權力滔天的三位大庶長,最終殺了秦出子這個國君,春秋時代的弒君名單上又增添了一個。

公元前697年,秦出子當了六年國君被弒,三位大庶長改立原太子爲國君,是爲秦武公。這時候的秦武公,十四歲光景,沒有人料到,這是一個可以比肩秦始皇、漢武帝、明成祖的偉大國君。

少年秦武公即位之初,對三位大庶長言聽計從,百般示弱,避免重蹈弟弟的覆轍。秦國權力最高層又緊密團結到了一起,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秦國這輛雷霆戰車,又將隆隆開動。

就在秦武公即位第一年,他與三位大庶長統兵東進,攻打關中東北的彭衙戎。彭衙戎也是犬戎的一個分支,他們的勢力範圍在洛水中上游。

關中霸主秦武公!秦武公創造了哪些功績?

圖-秦國攻打彭衙戎

當彭衙人以爲秦國剛發生弒君事件,還會動亂下去的時候,秦軍卻攻到他們的地盤上。彭衙一戰,毫無懸念,首戰即決戰,秦國一舉拿下彭衙。

戰場之上,秦軍勝利之師,人人手持兵器,個個精神抖擻,少年秦武公更是披掛金盔銀甲,騎高頭大馬,威風凜凜。

按照慣例,攻滅一個大國,秦軍應該休整一段時間,秦國應該舉國慶祝。但是秦武公首次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便一發不可收拾,他絕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人,‘欲與天公試比高’,不斷挑戰那些偉大的事業,纔是這位國君的性格。

秦武公這次沒有按照慣例出牌,繼續領兵南下,沿途見到小城就攻佔,見到小股戎人就斬殺,一直到達華山腳下才讓秦軍歇氣。

秦武公是如此與衆不同,他即位第一年就取得宏大戰果,實在讓人欽佩。不過別人都不知道,少年秦武公的心中,隱藏着一個驚天祕密,或者說一塊心病。

父親離奇去世,弟弟又被三位大庶長所殺,秦武公雖然在三位大庶長的“扶持”下即位,但他卻對三位大庶長懷有強烈的仇恨之心。

此次伐彭衙戎,秦武公是把彭衙人想象成三位大庶長,滿懷仇恨,他甚至親自跨騎上陣,勇猛作戰。攻打彭衙戎,秦人被秦武公的神勇所鼓舞,秦武公在秦軍中的影響迅速形成,秦武公得到秦軍廣泛的擁戴。

在南下到華山的過程中,秦武公更是指揮若定,上萬大軍如臂使指。由於南下華山這一戰拓地很廣,秦武公的戰術爲秦人津津樂道。

從父親和弟弟的悲劇中,秦武公意識到,只有掌控兵權,才能與三位大庶長叫板,否則肯定又重蹈前人的覆轍。在這一年的戰鬥中,秦武公爆發出無與倫比的勇氣和精湛的戰術素養。

經過一番雷霆攻勢,秦國基本控制除河西外的關中,佔據西周在關中的所有區域。這個時候,秦國的外部形勢也相當不錯。

關中霸主秦武公!秦武公創造了哪些功績? 第2張

圖-秦國滅彭衙戎後疆域

楚國,雖然楚武王在前幾年稱王,但楚國還在與漢陽諸姬糾結,也還沒有滅掉南陽的申國,楚國實際上是陷入到持久戰的泥藻。

齊國,齊襄公即位,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國君,雖然拓展了一些領土,但是與妹妹亂倫,與魯國結怨,齊國的國際形勢不妙。

晉國,此時還處於分裂狀態,仍然是對秦國毫無威脅的一個諸侯。

於是沒有任何強敵,能對秦國在關中的軍事行動進行干預,秦國得以快速擴張。春秋戰國的列強,在兼併周邊諸侯的時候,不但自身要有實力,還得其他強敵不來干預,纔有可能完成擴張大業。

秦、晉、楚、齊這四大國,在擴張的時候,都是趕上了好時候,沒有其他諸侯干涉,等到四強格局形成,形成互相牽制的局面,四個大國擴張的領土就相當有限了。

到了戰國時期,齊國兼併宋國之後,引來了其他諸侯強烈不滿,兩年後就來一次五國伐齊,徹底打殘齊國。

可見,沒有列強幹涉的時代,是多麼難得!

秦國在秦文公、秦憲公、秦武公統一關中的時代,東方諸侯基本無力干涉,這一時期是秦國的幸福時刻。

秦武公即位第一年,秦國的疆域就達到了一流強國的水準,在四大強國中面積僅次於楚國。

關中霸主秦武公!秦武公創造了哪些功績? 第3張

圖-秦國滅彭衙戎後疆域

秦國不聲不響控制了關中大部分地區,接下來秦武公開始着手解決內部矛盾,他所面臨的的環境,與四百多年後秦始皇面臨的情況非常類似。

少年秦始皇頭上有三座大山:文信侯呂不韋、長信侯嫪毐和長安君成蟜,始皇在二十二歲冠禮之前,拿這三座大山毫無辦法。

在對付內部矛盾方面,始皇的先祖秦武公,也很有自己的方式。十四歲的秦武公,在秦軍中就有了一定的地位,更難能可貴的是,秦武公虛懷若谷,他懂得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道理。

秦武公平日對弗忌、威壘、三父三位言聽計從,三位大庶長還樂滋滋地以爲“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那時候還沒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個詞。

對秦武公完全沒有戒備之心的三位大庶長,終於付出無比慘痛的代價。公元前695年,十六歲的秦武公,以雷霆之勢將三位大庶長一網打盡。

一網打盡,這一點很了不起,後世秦始皇剷除三座大山,是一年鏟一座。第一年先利用呂不韋和嫪毐幹掉成蟜,第二年利用呂不韋幹掉嫪毐,第三年再廢掉呂不韋。

等秦始皇廢掉呂不韋,已經二十有五,而當時的秦武公,卻只有十六歲,在這個年齡幹掉輔政權臣的,大概只有清朝康熙皇帝幹掉鰲拜這個案例了。

康熙皇帝擒拿鰲拜之後,將其關起來直至老死,而眼下這個秦武公,可沒有康熙皇帝那麼仁慈。想起父親的離奇死亡,兄弟的被弒身亡,秦武公要與三位大庶長算總賬,他下令:斬殺三位大庶長,並且誅三族!

在春秋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不但充斥着弒君事件,反過來國君對於公卿的報復更是兇狠而徹底,滅族這個詞常見於春秋史書。

春秋時代被滅族的氏族數不勝數,他們都隨那段歷史而煙消雲散,被滅族的家族中唯有晉國的趙氏家族死裏逃生,僅依靠最後一個孤兒趙武,還成爲了戰國七雄之一。

十六歲的秦武公,完成二十五歲的秦始皇所做的事情,內部矛盾徹底擺平。

秦國解決了權臣的問題,但是秦國國土擴張過快,內部還有很多棘手的事情,其中最麻煩的就是四個國中國的問題。

關中霸主秦武公!秦武公創造了哪些功績? 第4張

圖-秦國四個國中國

秦國的四個國中國,從西往東依次是冀戎、邽戎、小虢,小鄭。

當年秦文公從秦國發源地甘肅天水附近抽調七百男丁,向東走下高原建立嶄新的秦國。那七百男丁,是秦人的核心戰鬥力量,此後秦文公爲了鞏固關中的領土,又數次調遣秦人東遷下山。

秦國留在高原上的人口就日漸稀少,犬戎部落邽戎、冀戎趁機侵佔秦人的領土。當關中的秦人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的時候,留在山上的秦人其實活的很艱難。

在秦文公時期,山上的秦人養肥一批批牛羊駿馬,再成羣結隊驅趕下山支援新秦國的建設。秦憲公時期,山上的老秦人又多次組織青年壯丁下山,補足秦軍與蕩社戎作戰損失的缺額。

可以說山下秦人取得偉大的戰果,有山上默默奉獻的老秦人一份功勞。

如今冀戎、邽戎侵佔山上老秦人的牧場,搶奪他們的牛羊。留守高原之上的老秦人,不但要做不求回報的老黃牛,還要時刻堤防野狼羣般犬戎人的襲擊。

秦邑附近的黃土山坡之上,年過八十的老庶長,帶領幾個同樣頭髮鬍子一片白的族人,正警覺地觀察着山坡下的動靜。

只見那不遠處的沃野之上,一羣人正趕着大批的牛羊在放牧,不過放牧的人卻不是秦人,而是邽戎人。

高原戎人之間,其實並無明確的領土劃分,誰強勢誰就佔據適合放牧的好去處,其他小部落只得遷徙。

可是在強勢的邽戎面前,老秦人卻絕對不能遷移走,因爲自周天子將秦邑封給秦非子,這裏便成了老秦人心中的聖地,讓老秦人遷走,還不如殺了他們。

執着的老秦人,沒有因爲外族的侵入而遷走,他們在戎人的夾縫中頑強地生存着,他們心中一直有着一個信念,他們堅信山下的秦人終有一天會回來!

老庶長每天帶領族人監視戎人的動靜,待戎人來便將牛羊迅速隱藏起來,戎人一走便見縫插針地放牧。寧願夾縫中求生存,老秦人苦苦守望,決不放棄這片祖宗留下的土地。

就在這時,東方天際之處,塵土遮天,似有大批人馬到來。

山坡下的戎人,也注意到這一景象,不過他們並沒有撤退,因爲秦邑附近,戎人有兵數千,很有可能是戎人的主力過來了。

老庶長和他的幾個老兄弟想法略有不同,雖然戎人出現的概率很大,但是老秦人從來沒有放棄山下秦國大軍上山的希望,這也是支撐他們一直留在秦邑的重要原因。

大軍越來越近,黑茫茫一片,老庶長驚呼:“回來了,回來了。”

是的,秦國傳統的顏色便是黑色,不華麗不浮誇,這也是老秦人務實性格的體現。

秦國大軍迅速包圍了山坡下的戎人和他們的牛羊,只見秦軍旌旗蔽日,劍戟如林,將士一個個頂盔貫甲,各執兵器,張起弓弩。

老庶長早已老淚縱橫,他在幾個老兄弟的攙扶下,招呼秦邑的留守老秦人,去迎接那山下反攻祖地的秦國大軍。

二十三歲的秦武公,在一隊秦軍人馬簇擁下穩穩馳來,氣象真是威武英明。

老秦人個個熱淚盈眶,喜極而泣,心中多少年的壓抑化作激情,如泉水般涌出。

很快老秦人被人數更多的新秦人圍住深情相擁。的確,關中的秦人,應該感謝這些留在高原的老秦人,沒有他們的默默付出,就沒有秦國的今天。

不知道誰喊出了一句“萬歲”,新老秦人都跟着高喊“萬歲”,一時間人聲鼎沸,“萬歲”的呼喊聲響徹雲霄。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親自領兵反攻秦邑,滅犬戎的部落邽戎、冀戎。

同年,南方的楚國在楚文王的統治下,揮師滅了申國和鄧國,震動中原。楚國這個巨無霸,終究還是突破了漢陽諸姬的封鎖,不知道何時秦楚之間將會有一場大戰到來。

秦國肅清了老家的戎人之後,還有兩個國中國的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小虢,一個是小鄭。

小虢又稱西虢,就是當年虢國東遷之後留下的宗室,這個小虢佔據着關中西部最好的一塊土地,從位置上來說絕對是秦國的腹心之痛。

不過小虢的實力很弱,從來沒有真正威脅到秦國,秦國自秦文公時代就完全可以滅了小虢。秦國一直不滅小虢,主要原因是虢國是周朝的公爵國,從法理上來說秦國不能滅小虢,何況秦國還要拉攏周朝在關中的遺民,因此必須保留小虢。

到了秦武公這個時候,關中已經是秦國的,小虢的存在就沒有多大意義了。公元前687年,秦武公驅兵滅小虢,結束了這個公爵國在關中的小宗。

另一個國中國小鄭,在華山以西,也是當年鄭武公東遷時留下的小宗,在秦武公攻下整個關中之後,這小鄭也成了秦國的國中國。既然小虢都滅了,小鄭就更沒有存在的理由了,秦武公一併滅之。

乾淨利落,秦武公解決了秦國所有國中國的問題,這位年輕的秦國國君才堪堪二十四歲。

秦武公在滅了小虢之後,就有在小虢故地建造新都城的打算。虢國的都城當時在汧河、渭水之間,這裏三面環水,防守位置極佳。而且秦人的先祖非子也曾在這裏牧馬,秦人對這片肥沃的土地很有感情。

秦武公一向做事雷厲風行,很快秦國就開始在汧河、渭水之間修築規模宏大的都城。

秦國的都城雍都(今陝西省寶雞市),其造型異於東方各國的都城,秦人並未一味模仿東方諸侯建造城邑,而是推陳出新,很有創意。

東方各國的都城,一般由城和郭兩個城池組成,城是國君和宗室所在的城池,郭是貴族和百姓以及市場所在的城池,郭比城大得多,而且城郭是分開的兩座建築。

戰國時期的趙國都城邯鄲,燕國下都武陽,齊國都城臨淄,其郭的面積都在城的四倍以上,可見當時的理念是將國君和百姓分開保護。

秦國雍都則分爲內城和外城,外城圍住內城。內城是皇城,外城是貴族所在,百姓和市場所佔比例很小,外城與內城的面積相當。

雍都這種內外城結構,避免了戰爭時期,城和郭都置於對方攻打的範圍內,這樣更可以集中兵力進行外城的防守。

另外雍都外城中百姓和市場的比例很小,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將百姓居住地和市場遷至城外,縮小外城的規模,也有利於防守。

秦國都城全新的設計顯然是成功的,後世從漢朝起,所有朝代都繼承了秦國都城的這種設計,即內外城結構,大皇城,守外城。

秦武公創造的歷史,不僅秦國受益匪淺,甚至對後世幾千年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公元前678年,三十三歲秦武公還沒來得急遷到新都,就走完其威震關中的一生,不過他的故事卻還沒有結束。

秦武公是個以‘武’而著稱的英雄人物,他對權力極其渴望,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也有極爲深明大義的一面。

秦武公對後事的安排,體現了他思維的全面性和毫無私心的偉岸人格。秦武公是在父親離奇去世,兄弟被權臣所殺的情況下即位的,他對於國家內耗給秦國帶來的傷害,比誰的體會都要深刻。

彌留之際,秦武公竟然沒有宣佈自己的兒子爲繼承人,他立自己的弟弟(秦德公)爲新的國君。秦武公的這個英明神武的安排,讓秦國的最高權力層平安過渡。

秦武公死後,他的故事仍然在上演。

秦武公三十三歲駕崩,指定六十六個人陪葬,一年兩個之意。

陪葬又稱人殉,上古時期就有了,只是在周朝,各諸侯國一直都講禮制,很少有諸侯大規模進行人殉,一般情況是找幾個最寵愛的妃子和僕人作爲人殉的對象。秦武公這次一口氣就是六十六個,再次讓天下人感覺到,西北涼風嗖嗖催人冷。

秦武公來的時候那麼威風,走的時候依舊那麼拉風!

十四歲霸道伐彭衙,十六歲霸道將三位大庶長滅三族,二十三歲霸道滅邽戎、冀戎,二十四歲霸道滅小虢、小鄭,三十三歲霸道拉六十六個人殉葬,秦武公的一生,就是霸氣十足的一生,他絕對當之無愧諡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