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元勳李勣:算計李世民,決定武則天

唐朝元勳李勣:算計李世民,決定武則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李勣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事實上,在進入唐朝以前,李勣曾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徐懋功。事實上,清朝人把他寫進了《興唐傳》,就成了“徐茂公”。

歷史上,李勣是傳奇,從名字到經歷都是!

很少有人比李勣有更多的名字:徐世勣、李世勣、李勣、徐茂公……

很少有人比李勣轉換更多主公而不倒,從隋末翟讓到武則天垂簾聽政,幾十年穩步提高……

我們不崇拜個人,但我們致敬傳奇,讓我先從武則天的命運轉機說起。

唐朝元勳李勣:算計李世民,決定武則天

一、武則天命運中的貴人相助

01.朝廷上的“拔河”

永徽六年九月,針對王皇后的廢立,很多人都在朝廷上角力。

如果把這場鬥爭看成是一場皇后和武宸妃之間的拔河,站在武則天一端的,許敬宗是中書侍郎,李義府是中書舍人,同時,還有李治,他是皇帝。

但他們面對的另一端,則是顧命大臣形成的陣線:趙國公長孫無忌是開唐元勳、皇帝孃舅,褚遂良是顧命大臣,韓瑗、來濟都是當朝宰相……

皇帝召曾經見過趙國公長孫無忌、于志寧、褚遂良和李勣,褚遂良堅決反對廢后,長孫無忌在背後支持褚遂良。

很顯然,皇帝和武則天缺乏重臣的支持!

很顯然,拔河中的皇帝和武則天靠着的一堆蝦兵蟹將,遠沒有對面的幾個“胖子”霸氣

02.武則天的關鍵一票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外,英國公李勣是另一位當朝的國家元勳,但李勣稱病,他沒有去接受皇帝的召見。

但事實上,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只剩下了長孫無忌和李勣,李勣必須要表態。

只是李勣又一次展現出“老狐狸”的一面,他用有內涵的方式介入了紛爭……

在《新唐書》中記載,遇上褚遂良的激烈反對後,李治祕密探訪了“稱病”的李勣:

帝后密訪勣,曰:"將立昭儀,而顧命之臣皆以爲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廢。

事實上,李勣的回答看似要置身事外,但其實,李勣和皇帝李治站在了一起。

實際上,“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肯定了年輕皇帝李治在廢后問題上的決定權。

皇帝得到了重臣的支持,角力中的平衡終於被打破,武則天因此上位成功。

事實上,看上去的兩宮之爭,其實也是皇權和褚遂良、長孫無忌等元老大臣勢力間的角力。

武則天上位,褚遂良、長孫無忌所勢力則先後被沉重打擊。李勣順理成章地成爲了皇帝和武則天之外,國家最顯赫的人物。

二、從土財主到亂世英雄

01.土財主投靠“山大王”翟讓

事實上,李治是李勣輔佐的第8個主公,事實上,“老狐狸”李勣的傳奇從隋末開始……

大業末年,當李勣還是在黃河邊上的土財主徐世勣時,一個叫翟讓的草根在附近拉起隊伍開始反隋,這一支部隊就是“瓦崗軍”。

當補給成爲了起義軍的問題時,富甲一方的徐世勣家族“家多僮僕,積粟數千鍾”,似乎是瓦崗軍嘴邊的一塊肉,遲早要被山大王翟讓吃到。

但歷史並沒有這樣!因爲17歲的徐世勣,選擇了加入瓦崗軍,他給草根翟讓找到了新商機。

徐世勣教唆翟讓到滎陽和樑郡一帶的運河上攔截官船,又得到了油水,又不得罪鄉親,於是瓦崗軍折騰出了新高度。

《資治通鑑》記載他們:“引衆入二郡界,掠公私船,資用豐給,附者益衆,聚徒至萬餘人。”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投靠翟讓,土財主徐世勣既保住了家族財富,也走向了大富大貴之路!

02.瓦崗英雄李密的心腹大將

瓦崗軍迅速壯大,但也引來了隋將張須陀的征討……

張須陀曾經戰無不勝,面對大軍翟讓想要退卻。但新入瓦崗英雄李密輔導翟讓,結果他們陣斬了張須陀。

年輕的徐世勣也在對抗隋軍中屢立戰功,奠定了他在瓦崗軍中的地位。

事實上,翟讓最多是綠林強人,李密纔算是亂世豪傑。於是徐世勣和王伯當一起提議,由李密領導起義隊伍。

大度的翟讓接受了建議。於是,瓦崗軍風靡中原。

這一次推動瓦崗軍領導權轉換,徐世勣代表了義軍衆人的意志,也讓他贏得了李密的絕對信任。

在隋朝當官的王世充來討伐李密時,當徐世勣用奇計把他們打翻。於是,李密加封徐世勣右武候大將軍,封號東海郡公。

這一年,他成爲起義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這一年,徐世勣24歲。

唐朝元勳李勣:算計李世民,決定武則天 第2張

03.十天拉起一支20萬人的部隊

但相對於軍事才幹,徐世勣更加突出的,是他與生俱來的政治格局!

大業十三年,山東、河南的洪水,讓徐世勣又一次發現了屬於瓦崗軍的機會。

隋朝皇帝讓流民到黎陽倉就食,但黎陽倉的官員並不負責,倉外餓殍遍野,每日數萬人死去。

徐世勣告訴李密:"天下之亂本於飢,今若取黎陽粟以募兵,大事濟矣。"

於是,李密派給徐世勣五千兵馬襲取黎陽倉,然後他們開倉放糧,於是十天之內,徐世勣的五千兵馬變成二十萬人。

徐世勣堅守黎陽倉,第二年,李密和他大破來奪倉的宇文化及。

在這一時期,迅速壯大的瓦崗軍分爲了三部:王伯當、單雄信各率領一部,徐世勣率領一部。

所有的“老狐狸”都從“小狐狸”起步,從投靠山大王翟讓開始,到推舉李密爲主,再到成爲獨當一面的大將,徐世勣體現出超越年齡的政治天分。

三、“李世勣”的瓦崗氣質和政治情商

01.瓦崗軍的新領袖

武德元年,李密曾經控制的土地,“東至於海,南至於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但李密還是敗給了王世充……

單雄信投靠王世充,李密和王伯當帶領殘部投唐,鎮守黎陽的徐世勣沒有參加決戰,卻成爲了瓦崗軍最後的領袖。

換句話說,徐世勣掌握了“東至於海,南至於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疆土。

這一年,他25歲。

02.從主投唐中的政治情商

兵權是亂世的王道,土地是割據的根本,有兵權和土地,就可以像竇建德、王世充一樣割據,但徐世勣還是選擇投唐。

雖然王世充征戰不休,但從河南到山東的大塊土地卻瞬間成爲李淵父子的地盤。

而原來的唐,只不過是控制着關中和河東。

不戰而漁翁得利,李淵收穫了意外驚喜!歸唐是巨大的功勞,但徐世勣卻並不居功,他選擇把上表獻地的機會交給李密。

這一舉動,贏得了李淵對徐世勣人品的高度認可。《新唐書》裏記載了這一次事件:

武德二年,密歸朝廷,其地東屬海,南至江,西直汝,北抵魏郡,勣統之,未有所屬。謂長史郭孝恪曰:"人衆土宇,皆魏公有也。吾若獻之,是利主之敗爲己功,吾所羞也。"乃錄郡縣戶口以啓密,請自上之。使至,高祖訝無表,使者以意聞。帝喜曰:"純臣也。"

爲了穩定新得的大塊土地,李淵依舊大肆封賞正在鎮守黎陽的徐世勣,而且賜他姓李,從此世上有了一個新英雄:李世勣!

事實上,這一次以李密的名義投唐,看似充滿江湖氣質,但仔細分析,李世勣既收穫了李淵的認可,又提升了在瓦崗舊部中的威望。

從政治意義上看,這是李世勣一次成功的運作。

03.瓦崗軍人的江湖氣質

雖然有“蜜月”,但李密和唐的矛盾最終還是爆發,武德元年臘月李密被唐將盛彥師伏殺。

李淵安撫了李密舊部李世勣,李世勣則爲李密安排了後事,《舊唐書》中記載了這件事:

高祖以勣舊經事密,遣使報其反狀。勣表請收葬,詔許之。勣服衰絰,與舊僚吏將士葬密於黎山之南,墳高七仞,釋服而散,朝野義之。

事實上,王世充戰敗後單雄信被俘,李世勣也爲單雄信求情免死,但卻被李世民拒絕。

《新唐書》裏記載了瓦崗軍人的義氣:

平洛陽,得單雄信,故人也。表其材武,且言:"若貸死,必有以報,請納官爵以贖。"不許。乃號慟,割股肉啗之曰:"生死永訣,此肉同歸於土!"爲收養其子焉。

不顧忌諱爲李密收葬,爲單雄信割肉送終,收養子女。事實證明,瓦崗軍人都有着江湖氣質。

但也因此,李世勣在瓦崗舊部中收穫了聲望,單雄信的舊部紛紛來投,都成爲他的心腹。同時,仁義的形象,也讓李勣在李淵心中又增加了分量。

事實上,在這個時期,因爲父親成爲人質,李世勣也曾經被竇建德短暫逼降。但武德三年,在謀襲竇建德部將曹旦失敗後,他第二次歸唐。

降竇再歸唐,體現了李世勣圓柔變通的一面,事實上,中國從來都是一個人情的中國……

四、人情圓熟的“李勣”

01.李勣時代的來臨

李密、單雄信先後變成秋風,魏徵、李世勣成爲了唐王所部,瓦崗英雄的時代過去……

武德三年開始,李世勣隨同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戰場上他們緊密配合,共同開創出唐朝基業。

但事實上,李世勣和李建成也曾經走得很近。在魏徵還是李建成的謀士時,是他說服了瓦崗戰友李世勣投唐。

但作爲投唐人士,李世勣不必要捲入李氏家族內部的政爭,他時常帶兵在外,因此也就遠離了宣武門之變。

黃永年先生認爲:事實上,魏徵和李世勣在關東人士和瓦崗故人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而團結這些人,是穩定統治的一個關鍵。

因此上,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依舊在重用李世勣。

只是武德九年李世民成爲皇帝以後,“李世勣”需要避諱皇帝,他從此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李勣”。

這一年,李勣是曹國公、幷州都督,33歲……

02.李靖的戰場知音

從武德九年開始,李勣作爲都督鎮守幷州。

其間,他和李靖一起討伐頡利可汗,取得大勝。《新唐書》記載了這一次戰役:

貞觀三年,爲通漠道行軍總管,出雲中,與突厥戰,走之。引兵與李靖合。因曰:"頡利若度磧,保於九姓,果不可得,我若約齎薄之,不戰縛虜矣。"靖大喜,以與己合,於是意決。靖率衆夜發,勣勒兵從之。頡利慾走磧,勣前屯磧口,不得度,由是酋長率部落五萬降於勣。

因爲戰功卓著,鎮守有力,李勣曾經讓李世民感嘆他勝過長城:

"煬帝不擇人守邊,勞中國築長城以備虜。今我用勣守並,突厥不敢南,賢長城遠矣!”

李勣擔任幷州都督16年,專注于軍事,爲北境邊疆穩定立下了功勳,也遠離了朝中的是非。

唐朝元勳李勣:算計李世民,決定武則天 第3張

03.貞觀後期的政治韜略

貞觀十五年以後,李勣成爲兵部尚書,長期身居地方大員的他開始了入朝。

入朝意味着進入是非中心,但李勣依舊用圓潤的處世,來面對最高集團內部的紛爭。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逆,另一位軍隊元勳侯君集捲入其中並且伏法,李勣也因此成爲了貞觀後期,唐朝軍事的首要重臣。

這一年,李勣50歲。這一年,李治成爲太子,李勣爲太子詹事兼左衛率,身兼相位。

征伐遼東、薛延陀之後,地位排在李勣之前的,除去李世民自己,長孫無忌成爲爲數不多的人物之一。

04.讓李世民無奈的心智

事實上,從徐世勣到李勣,變換的只是名字和年齡,不變的卻是心智。

事實上,李世民相信李勣的,是人品和能力;李世民不相信李勣的,是他很難爲大唐帝國鞠躬盡瘁。

《新唐書》記載了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離世前告訴太子李治的一席話:

帝疾,謂太子曰:"爾於勣無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宜即授以僕射,彼必致死力矣!"乃授疊州都督。

李世民刻意要把李勣外放疊州都督,以便讓自己的繼承人重新啓用李勣,他認爲這樣能讓李治收買李勣的忠心。

事實上,李治登基後,李勣迅速成爲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密,以及尚書左僕射。這一年,他56歲……

六年後,李勣告訴一心廢王皇后的李治:"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

從此,他和武則天一起走上了人生新的巔峯……

麟德二年,李治封禪泰山,李勣爲“封禪大使”。

五、人情世故“徐茂公”

歷史上很少有人比李勣名字更多,從李世勣到徐茂公層出不窮;也很少有人像他一樣,改換這麼多次門庭又名聲不臭。

事實上,回顧李勣的一生,也是戰鬥的一生,更是人情世故的一生。

他生於隋朝的土財主之家,卻主動參加瓦崗軍起義,他先後經歷翟讓、李密、竇建德、李淵、李建成、李世民、李治以及武則天8位人主,卻一路不倒並持續向上……

他資歷和功勳卓著,幫助大唐開國立業,成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又與李靖並稱二李……

他總能量對人和事,總是能判斷出未來局勢,因此每一步決策都體現了高明手段。

他一方面堅持不專牛角尖,堅持避免捲入皇族的內爭;另一方面,卻在用義舉贏得社會威望。

他是決勝千里的名將,也是韜光養晦的機會主義者。

他成爲了傳奇,被北宋人寫進《十七史百將傳》,又被清朝人塑造成爲徐茂公!

徐茂公的原型,又豈能是等閒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