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馬新貽被刺殺前,都幹了些什麼?

馬新貽被刺殺前,都幹了些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兩江總督馬新貽出名,是因爲轟動天下且至今迷霧重重的“刺馬”案。但對於馬新貽出任兩江總督時的成績,則少有人提及。

馬新貽是山東菏澤人,生於道光元年(1821年)。馬新貽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正牌子進士,走的是科甲“正途”。馬新貽從安徽的合肥知縣做起,因剿滅太平軍有功,步步升遷。1868年(同治七年)八月,馬新貽的仕途達到頂峯,他從閩浙總督的位置上,調任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馬新貽在兩江的前任是誰呢?曾國藩。馬新貽在閩浙半年後即調到兩江,說明朝廷是在重點培養馬新貽。

兩江雖然號稱天下財賦當國之半,但與太平軍多年作戰,兩江早成了爛攤子。即使是曾國藩治理過兩江,但兩江,尤其是江蘇,依舊千瘡百孔。

馬新貽被刺殺前,都幹了些什麼?

江蘇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大量土地撂荒,無人耕種。一是戰亂所致,二是農民種地賺不到錢,誰還願做無用功?馬新貽到任時,江蘇竟然有60%的土地沒有開墾。馬新貽告訴屬下:要恢復江蘇元氣,必須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馬新貽給朝廷上摺子,在朝廷批准後,馬新貽下令:先確定土地的所有者。之前撂荒的舊田主,必須配合官府確定所有權,否則治罪。而確實沒有主的土地,由官府出面,對外招人開墾。規定不管是本省或是外省,只要願意耕地,官府會給予最大的優惠。爲了體現公平,馬新貽規定:外省來江蘇的軍事人員,不允許開墾土地。

一系列舉措出臺後,很多原來瞻前顧後的老百姓都放了心,舊主回來了,流民也有了種地的積極性。江蘇農業逐步恢復元氣和發展,客觀來說,馬新貽是有很大貢獻的。

小農經濟社會,農業是社會穩定的根本保障。但在此基礎上,人治,準確地說是吏治,是政治穩定的基石。所以,馬新貽特別重視基層地方官的人選。有幾個官員不是江蘇的,比如山東濟南知府袁保慶(老袁嗣父)。馬新貽對他比較瞭解,早在他當浙江巡撫時,就想重用袁保慶,但被朝廷拒絕。這次任兩江,馬新貽又想起袁保慶,上摺子稱讚袁保慶爲人清廉有正氣,不傲上凌下。馬新貽請調袁保慶來江蘇任江寧鹽法道,管一省鹽政。朝廷本來還不太願意,馬新貽又上疏力保,說若袁保慶有錯,臣甘與同罪。馬新貽是兩江總督,不能不給面子,朝廷同意了。

馬新貽被刺殺前,都幹了些什麼? 第2張

馬新貽沒看錯人。老袁的嗣父在江蘇鹽政期間,日夜辛勞,非常廉潔,沒有半點把柄可抓。1873年,年僅48歲的袁保慶死在江蘇鹽法道任上。可以說,袁保慶是累死的,這從側面證明了馬新貽看人之準。

除了保舉人才,馬新貽還在江蘇到處彈劾辦事不力的官員,絲毫不留情面。馬新貽是兩江總督,面子大,一彈一個準,官員們都怕馬新貽,也都收斂了很多。

在清末,處在兩江總督位置上的大員們,都必須面對洋務問題,畢竟還兼着通商大臣的銜。馬新貽是舊派官僚,但他比較誠實,說自己對洋務不太瞭解,閱歷較淺。不懂不裝懂,這是官員難爲可貴的品格,很多事情就壞在不懂裝懂上。

只不過,馬新貽的洋務觀,嚴重跟不上時代。簡單來說兩個字:退、讓。洋人在國內只要受到“不公正待遇”,馬新貽就會約見外使,道歉加賠銀子。馬新貽的心思,無非是:我不懂洋務,那就儘可能的息事寧人,任期到了拍屁股走人。

馬新貽要求屬下對洋人不要節外生枝,忍一口氣死不了人。這在客觀上助長了洋人在華的囂張氣焰。清末一步步滑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爛泥地裏,馬新貽是要負上一定責任的。

在清末那種守舊的大環境中,馬新貽沒多做什麼,但也沒少做什麼。該做的,他都做了。他該做而沒做好的,事實上有很多大員也都沒做好,不能苛責馬新貽一人。

馬新貽在官場上的人緣是非常好的。他被張汶祥刺殺後,朝廷惜之,很多官員上疏請嚴查張汶祥,爲馬新貽討還公道。

馬新貽被刺殺前,都幹了些什麼? 第3張

馬新貽被刺時,虛歲也只有50歲,年富力強。他的死,直接影響了清朝在東南的海防建設。馬新貽如果不死,繼續留在兩江。洋務可能辦的不是好,至少能穩住兩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