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忽必烈能在蒙古貴族中脫穎而出,主要靠的什麼?

忽必烈能在蒙古貴族中脫穎而出,主要靠的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忽必烈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13世紀的蒙古帝國,疆域已經綿延到中西亞大部分地區,在蒙古貴族的意識裏,廣袤無垠的土地和數不勝數的牛羊都是他們的財產,而統治地區的異族人民也是他們財產的一部分。

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就是出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與其他蒙古貴族不同的是,忽必烈對中原文化有着近乎癡迷的喜歡,在他的幕府裏有許多中原人士出謀劃策,成爲他的智囊力量。

忽必烈能在蒙古貴族中脫穎而出,主要靠的什麼?

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一樣,忽必烈是一個縱橫天下的征服者,他有着同樣的雄心壯志,並且有能力來實現構想的藍圖。不同的是,蒙古人統治手段傾向於武力馴服,而忽必烈又不像是個原汁原味的蒙古貴族。忽必烈追求的是用中原儒家的“治天下之道”來管理自己的地區,這和他早年頻繁接觸中原人士有很大的關係。

雄才大略的忽必烈是那個時代最開放、包容的統治者,他渴望能做到唐宗宋祖那樣的傑出君王,讓萬民愛戴和敬仰。而他也窮其一生想得到蒙古上層階級的承認,因爲在蒙古人的眼中,忽必烈已經變質,不是那麼純粹的蒙古君主。忽必烈的夢想是建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帝國,而他早年統治的漠南地區就像是一個世界中心,外面的色目人、漢人連年來朝奉拜賀,裏面的蒙古人又高呼自己是他們的光芒。

可是忽必烈沒有想到,光是建立一個大元帝國就讓他心力交瘁了,看起來容易用武力征服的地區,文化和習俗的碰撞又是那麼激烈。像歷史上一切偉大的君主一樣,忽必烈的故事具有傳奇色彩,人工改造的成分一目瞭然。比如漢高祖劉邦的出生就極具神話色彩,他的母親劉媼在田野裏昏睡不起,等到父親劉太公找到妻子的時候,劉媼聲稱自己做了一個夢。電閃雷鳴間有條大龍化作一個衣訣飄飄的翩翩少年,劉媼和這位少年行了周公之禮。沒想到,回到家的劉媼果真有了身孕,生下一子名爲劉季,也就是後來的劉邦。

當時的秦朝末年,人們對自然界充滿未知的恐懼,迷信色彩濃重,爲了表示自己的皇位合法性,劉邦不惜給自己父親強行戴上一頂妙不可言的帽子,死乞白賴地非要稱自己是赤帝之子,估計要不是劉太公畏懼皇帝的權力,恐怕早就拿起草鞋抽這個不肖子了。

忽必烈的故事沒有這麼神祕,只是在後人的幾次潤筆下,祖父成吉思汗對年幼的忽必烈青睞有加,四處對人說忽必烈會繼承自己的光輝業績。要知道那時候忽必烈可是不到十歲,他的祖父成吉思汗大半輩子都扔到了征服四方的戰場上,攻下一城就召集諸將開一次慶功宴,暢飲一番烈酒,大快朵頤地啃着羊腿、牛肉,哪還有時間觀察注意一個叫忽必烈的孫子,況且這個孫子還是未成年。

當然,這不是劉邦一眼看穿的神話故事,忽必烈究竟有沒有得到成吉思汗的認可,只能說是可能性微乎其微,不代表一點沒有。

忽必烈能在蒙古貴族中脫穎而出,主要靠的什麼? 第2張

忽必烈的父親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掌握蒙古統治權的四王子之一,風光體面又有權有勢的蒙古貴族。年輕的忽必烈接受了傳統的蒙古教育,不僅要精通馬術和射箭,更要學習推行不久的蒙文。成年的蒙古貴族都會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封地,忽必烈也不例外地得到了一塊領土,現在的河北邢州。

一開始忽必烈會待在漠北草原,遠遠地操控着地處中原的封地,可是很快他就發現,在蒙古稅官巧取豪奪下,封地的農民紛紛奔走出逃。忽必烈意識到對封地管轄不能放任自流,他開始主動招募漢族官員,用溫和有力的手段,去管理這塊一萬多戶人口的封地,最起碼不要讓那裏的人民再四處逃跑。通過漢族官員的有效治理,忽必烈的封地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這讓原本輕視漢族文化的忽必烈對漢族農耕文明有了一種難以言表的興趣。

1241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病逝在漠北,經過蒙古貴族十餘年的爭奪,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登上汗位,成爲蒙古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蒙哥和祖父成吉思汗眼光大致相同,他們沒有拘泥於現有的版圖,而是通過一次又一次掠奪性質的戰爭來擴建這個帝國。

蒙哥的戰略設想很宏大,他任命弟弟旭烈兀擔任西征軍的統領,沿着祖先路線去征服西亞地區的人民,主要是伊斯蘭教徒聚集的地方,甚至可以繼續向西,直至世界的盡頭。然後是將目光投到富庶繁華的漢人王朝,他決定先向西南地區的大理國發動攻擊,剪除掉南宋王朝的雙翼,負責征服大理的這支軍隊,由蒙哥的另一個弟弟忽必烈率領。

中年的忽必烈不負衆望,成功征服了大理,甚至做得比其他人更好,忽必烈接受了漢人幕僚的招降建議,只要是願意投降的,蒙古人一概不會摧毀他們的城鎮。忽必烈通過這次南征獲得了蒙古人的認可,他獲得的領地包括了陝西和河南大部分地區。忽必烈的領地大部分是中原地區,爲了更好地鞏固統治,忽必烈向根基深厚的漢族文化妥協,可這也爲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對這位討好漢人價值觀的弟弟十分不滿,甚至想要收繳他的兵權,對他實行懲罰性質的軟禁。眼見兄弟相殘的流血事件不可避免,忽必烈的漢人幕僚爲他出了一個不像主意的主意,親自前往漠北訴說兄弟情誼,骨肉親情可以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忽必烈照做了,重新和蒙哥握手言好,雖然後人對這次和解通常都會解讀成“政治軍事的妥協”,可不管怎麼樣,忽必烈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忽必烈能在蒙古貴族中脫穎而出,主要靠的什麼? 第3張

1258年,蒙哥在南征江南的戰爭中崩殂,對蒙哥死因的記載,史料衆說不一,染疾和箭傷是最常見的說法。新一輪的皇位爭奪戰在拖雷家族進行,還在奉命攻打南宋王朝的忽必烈接到了妻子察必的一封信,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已經獲得大批蒙古貴族的支持,在他們眼裏忽必烈已經是漢族文化的支持者,將會把蒙古帶向不可見的深淵中。

後方起火的忽必烈急忙趕回開平,急忙召集擁護自己的蒙貴族,選舉他爲蒙古大汗。可由於忽必烈的選舉儀式不是在蒙古本土進行,許多蒙古人並不承認這個四不像的大汗,而是擁護眼中的蒙古英雄阿里不哥做蒙古人的大汗。一母同胞的兄弟倆爲汗位反目成仇,忽必烈聯合二伯察合臺切斷了阿里不哥的物資供給,苦苦支撐四年的阿里不哥終於屈服,向哥哥忽必烈屈膝投降。

忽必烈對漢族的認可,很大一部分是受妻子察必的影響,察必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頭號粉絲,還專門派一位漢學儒士去蒙古宮廷給她講唐太宗的故事。察必希望丈夫忽必烈可以成爲萬人敬仰的天可汗,忽必烈對漢族文化的包容,都是在模仿唐太宗對吐蕃、回紇、突厥的寬容態度。

1267年,忽必烈下令營造擴建了燕京城,並取名爲大都,甚至還建造了孔廟,每年舉行傳統的祭孔活動,這是對漢族百姓的一種拉攏。

1271年,忽必烈的幕僚劉秉忠在《易經.乾卦》裏,找到了暗含深意的一句話:大哉乾元。他建議忽必烈以“大元”爲國號,這是向漢族百姓釋放一個重要信號,蒙古大汗不是以往陳舊觀念裏的異族首領,而是整個天下的皇帝,漢文化得到認可和尊重。

元朝建立後,忽必烈的蒙古軍隊加緊對南宋的攻勢,臨安城不出意料地被攻取佔領。

1279年,崖山之戰以南宋朝廷戰敗告終,風雨飄搖的生活戛然而止,南宋左丞相陸秀夫揹着小皇帝跳海自盡。

忽必烈在遙遠的大都城,閱完了這份詳細描述軍情的戰報,望着眼前的馬奶酒、煮羊肉、烤全羊,不禁喜上眉梢,面前的食物就像他征服的一個個敵人,吃起來格外香嫩可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