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未解之謎:千年石城銅吳堡

未解之謎:千年石城銅吳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吳堡石城,素有“華夏第一石城”之美譽,是全中國保存最完整、建築歷史久遠、文物價值極高的中國第一石頭城。2015年,吳堡石城榮獲“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景區”稱號。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山環水繞、銅牆鐵壁,故有“銅吳堡”之別稱。 隨着吳堡石城在海內外知名度的迅速提高,千百年來獨立高山人未識的吳堡石城,慢慢地撩開了她那神祕的面紗。然而,至今仍有許多神祕的不解之謎困惑着吳堡石城的愛好者,筆者在此將有關石城之謎羅列如下,以飱讀者,同時盼能引起有識人士的重視,期盼能早日解開這些未解之謎。

未解之謎:千年石城銅吳堡

石城建城時間之謎

石城建城最早在何時?至今尚無定論。 據《二十四史‧宋史‧夏國傳》記載,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北宋定難軍節度使李克睿(原名李光睿)率兵破北漢吳堡寨“斬首七百級,獲牛羊千計,俘寨主候遇以獻,累加檢校太尉”。由此可見,早在1000多年前,石城就已頗具規模,除此之外,史書中有關石城的記載鳳毛麟角。石城佔地10萬平米,城牆周長1225米,有城門五座,史書記載的是“破城"之時間,而非建城時間。如此規模之大的一座石城,建城時間一定要遠遠地早於這個時間。從石城山上、山下、城裏、城外的有關遺址、遺蹟、遺存和墓葬發現的“石刀、石斧”等文物來看,應該早在四五千年前,石城山上就有人類居住。石城至今交通不便,吃水困難,不適宜人類居住。幾千年前,吃水應該更困難,交通應該更不方便,人們在這裏居住,一定是爲了保存自己,而爲了保存自己,就一定要修築―定的防禦工事,否則選擇在這裏生活又有什麼意義?有關專家據此推測說,石城城牆應該有四幹年以上的歷史,但確切的建城時間無人能回答,惜無有關資料佐證,姑妄言之。

 石城最早的建築人之謎

1、吳王修建說 ,吳堡設縣於北魏始光八年(431年),先後曰政和縣、延陵縣、延福縣,縣治所一直設在寇家塬鎮楊家塬村。吳堡石城,先曰堡、後爲寨,自金正大三年(1226年)成爲吳堡縣治所在地,直至1936年民國縣政府撤離。 清道光“吳堡縣誌”載“吳王墓,縣北二十里寇家塬,冢高數丈、故丘巍然。按吳堡舊志,王之名無可稽考,相傳邑以王授名尤屬不經,以舊志所載仍存之”。

1978年,農田基建平整土地時用推土機將墓冢推平,吳王墓南40米處曾挖出兩座土坑豎穴墓,一座墓深3米、4米見方,坑底下有1米多厚的木炭,木炭中挖出彩繪陶鼎,彩繪陶鴨蛋壺,鐵劍等物,木炭1000千克左右。另一土坑墓挖出銅博山爐一件,“解貴”銅印一枚,這兩批文物都是秦漢時期器物。

未解之謎:千年石城銅吳堡 第2張

1985年,陝西省考古所對吳王墓進行了探測,墓深8米,方形豎穴,約10米見方,墓道長20米,在深6米下有紅燒土1米,再下有木炭1米。秦漢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之久,僅從歷經兩千多年風雨而墓冢封土仍有3——6米多高來說,此墓冢確實非同尋常。此墓之大,在陝北地區確實極爲罕見。 如此看來,沉睡在吳王墓中的吳王或許與吳堡石城的修建應存在一定的關聯,或許這位“吳王”,曾擔任過石城的“堡主”?“寨主”?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吳堡石城在秦漢時期就應該早已存在,也就是說吳堡石城至少應該有兩三千年歷史。2、匈奴赫連勃勃建城說, 近年來,陝北地方史研究領域對於陝北一些地區的“吳兒城”、“吳兒堡”遺址(包括吳堡石城)的歷史和由來,認爲“吳兒城”、“吳兒堡”是因爲十六國時期大夏國統治者赫連勃勃用來安置俘虜的東晉降卒而得名的。吳堡縣名的由來也與赫連勃勃和東晉的俘虜“吳人”有關。3、吳起建城說,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吳堡籍人士王宇翔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吳堡者,魏將吳起所立之寨堡也。”即吳堡石城最初是在戰國時期由魏國西河郡守吳起所建築的。衆所周知:吳起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名將,與兵聖孫武齊名,世稱孫、吳。據王宇翔考證,今陝北和晉西一帶有很多關於吳起的遺蹟和傳說。如紅軍長征的落腳點陝北吳起鎮(今延安市吳起縣),相傳就是吳起屯兵的地方。而吳堡黃河對岸的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吳城遺址,相傳也是吳起所築。 從地理位置來說,吳堡石城位於秦晉大峽谷的黃河西岸,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東面是山西的藺(今山西省柳林縣孟門鎮),爲河東重鎮。西北面是上郡(今陝西省榆林市),西南面是雕陰(今陝西省延安市),地處秦晉交通要衝,是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所以,吳起在河西一帶用兵,是非常有可能在吳堡石城這個地方建築軍事寨堡的。這一點從吳堡境內發現的多處戰國墓葬和出土的一些戰國文物(魏國布幣、秦國銅印、陶器等)也可以得到佐證。而史籍中關於魏、秦、趙三國之間爭奪藺(吳堡黃河對岸山西省柳林縣孟門鎮)地的戰爭記載,更是爲吳堡在戰國時期即爲軍事要地提供了直接的證據。而後世在吳起所建築的寨堡基礎上又經過多次修建和修繕,幾度興廢,才發展成爲今天的吳堡石城。爲了紀念吳起立寨堡才起名叫“吳堡石城”。

以上三種建城說,究竟那種正確,至今尚無定論,祈盼有識之士予以考證。

澇池出現蚌類生物之謎

石城娘娘廟背後,有—水坑,人稱“澇池",是過去城裏村老百姓洗衣服、挑水澆菜園的地方。過去每逢下雨坑裏有積水,水裏就會有蚌類生物出現,鋪滿水面,石城離大海何止百里千里,應有兩千多裏之遙,可爲什麼有本來只有在大海里才能生存的蚌類生物在這裏出現?截至目前,尚無人能解開這—“石城之謎”。

未解之謎:千年石城銅吳堡 第3張

絞龍碑豎立之謎

石城管理所現保存有一塊刻有四條龍的碑首,每條龍的足上又只有三個足趾。據專家講,北宋以前的石刻龍,每隻腳上有三個足趾,北宋以後的石刻龍,每隻龍足有四、五個足趾,由此可見,這塊碑首應是北宋前的石刻。 石城是在金正大三年(1226年)才成爲吳堡縣縣治所所在地的,而這塊應刻立於北宋(960年-1127年)前的石刻爲什麼會在石城出現?該石刻是從原吳堡縣城所在地——現寇家塬鎮楊家塬村移來的?還是當初直接刻立在石城的,因無從考證,不得而知。

吳堡縣所轄範圍一直很小,只有418.5平方公里,而且先後曾歸屬過陝西佳縣、綏德縣、山西定胡縣(今山西孟門),而這塊石碑不僅是龍頭碑,更是一塊刻有四條龍的四龍頭碑,能在石城出現,豈非咄咄怪事?

衆所周知,在封建社會,刻立龍頭碑可不是—件很隨便的事情,若擅自刻立,肯定是要殺頭的,這一切更爲這塊龍頭碑蒙上了一層神祕色彩。仔細端詳這塊龍頭碑頂,確實氣勢非凡,刻工細膩,想來碑身和碑座更應非同一般,而這一切,又皆因碑身(碑文)碑座無尋覓之處,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從而成爲石城的一個不解之謎。

 石城形狀之謎

石城形狀究竟如何?千百年來,誰都說不清,只籠統稱之爲“呈不規則橢圓形狀”。直到2015年,有人用無人飛機航拍後,石城的真面目才呈現在世人面前,說來也怪,細端詳:從南北看,石城呈人頭形狀;從西東看,恰似中國地圖輪廓;從東看,正好像老鷹的頭部;從北南看,好似右手握拳舉起大拇指狀。在誇讚說:“吳堡石城,好,確實好!爲什麼好?因爲吳堡石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華夏第一石城,是全中國保存最完整、建築歷史久遠、文物價值極高的中國第一石頭城,也是中國最具價值旅遊目的地景區 。” 這一切是偶然的巧合?還是古人有意爲之?尚無人能解釋。

石城衙神廟壁畫之謎

據陝西省文物局文物處原處長(現任陝西省文物局副調研員)呼林貴同志介紹,石城衙神廟是截至目前陝西省唯一得以保存下來的衙神廟,其重要的文物價值不言而喻,尤其是廟東、西兩壁的彩繪更是十分珍貴。據石城村裏年長者講,廟西壁畫是蕭何出巡圖,廟東壁畫是曹參出巡圖,廟北壁畫是劉幫出巡圖(惜已毀)這兩幅壁畫至今光彩耀目,那麼這兩幅壁畫究竟彩繪於何時?有人說應爲宋元時期,有人說應爲明清時期,莫哀一是,逐成爲石城之謎。

未解之謎:千年石城銅吳堡 第4張

“重修關帝廟碑”陰面字刻傾斜之謎

關帝廟始建年代不詳,據說至今已三建三毀,而在石城發現的二十多塊石碑中,卻沒有記載關帝廟情況的碑刻,令人深以爲憾。也許是天意,也許是巧合,

2015年國慶節前夕,在一次例行巡查中筆者突然發現甕城內亂石叢中有一塊石頭很是特別,雙手一扒拉,很明顯是一塊碩大的石碑碑頂,由於當時已近黃昏,一行人只能作罷。

第二天,十多個人整整忙活了一天,終於把這塊“重修關帝廟記”碑從地下請了出來。這塊碑重約一噸有餘,碑文詳細記載了發生在嘉靖年間的一件事實:由於連年天旱,莊稼顆粒無收,無可奈何之下,在城裏鄉紳張澍的帶領下,人們跪求於已經譭棄的城隍廟,並許諾“天降甘霖,則重修廟宇,再塑金身”。天遂人願,大雨滂沱,於是人們兌現了諾言,並刻石爲記。

這塊碑刻的出土,無疑填補了石城關帝廟研究的空白,不由令在場的所有人欣喜若狂。但細端詳,筆者發現:這塊碩大的石碑,正面的文字鐫刻端正,而背面的所有刻字卻明顯的傾斜不已,很不端正(見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筆者百思不得其解,衆多的遊客也沒有一個人能說得上個緣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