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十三陵被盜案告破:爲何之前一直未被盜?

明十三陵被盜案告破:爲何之前一直未被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明十三陵被盜案轟動整個社會。戰狼今天帶大家進一步瞭解明十三陵的被盜史。

明十三陵被盜案告破:爲何之前一直未被盜?

網絡配圖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

明十三陵被盜案告破:爲何之前一直未被盜? 第2張

網絡配圖

除去定陵被考古發掘外,大多數陵墓都沒有被盜墓。真實的原因是,到了民國年間,大多數人已經不知道明代帝陵的地宮基本構造了,拿清代陵墓對比可知,明代帝陵和清代帝陵的共性是主要建築都在同一中軸線,但是區別是明代帝陵的寶城遠較清代的高大,另外雖然明代帝陵和清代帝陵的地宮也都在寶城中軸線上,不同的是,清代的墓道也在這一軸線上,從明樓過洞地表向下只需要拆下一些磚石就可以直接打開金剛牆進入地宮,而明代的墓道都是偏向寶城一側的,且幾十米長的墓道完全用土夯實,這樣在龐大的寶城上尋找地宮入口的難度就大大增加了,這也就是爲什麼明代的妃嬪墓(包括十三陵陵區內的)還有藩王墓大多被盜,而帝陵獨存的主要原因。

明十三陵被盜案告破:爲何之前一直未被盜? 第3張

網絡配圖

關於定陵的挖掘有這樣的說法,原準備挖長陵的,但沒得手,改爲選明後期皇陵練手,算萬曆倒黴,在位時間最長,國家經濟最繁榮,於是選定他了。但發掘後因政治運動和保管技術原因,大量文物被毀,造成不可估量損失。於是我國以後非必要搶救性挖掘,不再主動挖掘皇陵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