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軍師聯盟》曹操爲何要執意殺楊修?原來這裏牽扯到謀反大案

《軍師聯盟》曹操爲何要執意殺楊修?原來這裏牽扯到謀反大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愛才,而且不問出身,所以吸引了大批謀士,如二荀、賈詡、程昱、郭嘉、戲志纔等等。但他殺起文人來也毫不手軟,慘死其刀下的至少有許攸、婁圭、孔融、崔琰等等。

當然,還包括一個楊修。

曹操爲什麼要殺楊修?最廣爲人知的原因便是“雞肋”一事了。

建安二十三年,劉備攻打漢中,頻頻告捷,引得曹操親率大軍來戰。然而兩軍相持日久,曹操卻一無所獲,想要退兵又不好點明,便把軍隊號令定爲了“雞肋”。

衆人不明其義,聰明的楊修卻一語道破: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如同現在的漢中,大王是想要退兵了。衆將士聽後,便各回營寨收拾行囊準備返回。

瞭解到軍營中散佈着撤軍的消息後,曹操大驚失色,細查之後發現,根源出在楊修身上。憤怒不已的曹操,便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殺了楊修。

上面的故事其實出自《三國演義》,吳秀波主演的《軍師聯盟》對此又進行二次加工,把“雞肋”口令與遷都之事勾連起來,但兩個版本內涵相同:

《軍師聯盟》曹操爲何要執意殺楊修?原來這裏牽扯到謀反大案

楊修自負聰明,不僅猜透了而且還有意泄露曹操的心思,這自然犯了大忌,也因此導致了自己的被殺。

楊修死於“雞肋”一事?

“雞肋”一事,歷史上確有記載,但它與楊修之死沒有太大關係。

證據有兩點:

其一,史料缺乏相應記載。“雞肋”的故事,出現在裴注《三國志》時引用的《九州春秋》裏:

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修便自嚴裝,人驚問脩:”何以知之?”修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這裏的情節與三國演義部分相似,但只講了楊修道破曹操“雞肋”口令用意一事,並沒有楊修隨即被殺的記載。

其二,從時間上講,楊修不可能死於此次漢中之役。楊修被殺具體是在什麼時間呢?史書上雖然沒有詳細記載,但我們知道一個時間範圍。

《三國志·曹植傳》中裴松之注引的《典略》明確記載,楊修死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在他死後百餘日曹操去世。據此可知,楊修死亡的時間在建安二十四年陰曆的七月到九月(漢代的秋季爲七八九三個月)。

而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十四年蜀魏的這一次漢中爭奪戰,曹操是三月份發的兵,相持月餘後,五月份便撤軍返回了長安。如果要殺楊修,肯定是當即處死,而不會拖太長時間。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但我們已知道楊修至少是七月份以後被殺的,所以從時間上也可看出,楊修之死與“雞肋”一事應該沒有太大關係。

楊修死於奪嫡之爭?

除了雞肋一事外,關於楊修之死,另一種常見的說法便是,因爲他參與了曹丕、曹植的世子之爭。

曹操晚年,對於立誰爲繼承人很是糾結。長子曹昂死後,曹丕爲嫡長子,立他,符合自古以來的政治傳統。然而曹操更偏愛三子曹植,想要立他。因爲他天資聰穎,才華橫溢,比曹丕更賢能。

在這場奪嫡大戲中,賈詡、崔琰、毛玠等人站在曹丕的一邊,而楊修則選擇了支持曹植,積極爲他出謀劃策。然而,最後勝出的卻是曹丕。

爲了確保曹丕地位的穩固,曹操開始有意打壓曹植,比如僅僅因爲衣着華麗,曹操便處死了曹植的妻子。這種情況下,才華橫溢且是曹植最大依仗的楊修,自然難逃被殺的命運。

《軍師聯盟》曹操爲何要執意殺楊修?原來這裏牽扯到謀反大案 第2張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曹操以“漏泄言教、交關諸侯”的罪名處死了楊修。臨死前,楊修對朋友說:“我一直認爲自己死的有點晚了。”他的意思是,自己被殺其實是源於曹植。

這是《魏略》對楊修死因的記載。所謂的漏泄言教,即是指當曹操出題考察曹丕、曹植各自的才能時,楊修有意泄露曹操的心思,提前幫曹植寫好答案。

所謂“交關諸侯”,其中的諸侯指的是曹操所封的幾個兒子,這顯然是指責楊修身爲丞相主簿卻結交曹植。

很明顯,曹操要殺楊修,安的罪名就是幫助曹植奪嫡。楊修自己也是這樣認爲的,所以纔在死前說了那句話。

這樣看來,楊修之死根源在於他參與了奪嫡之爭,曹操爲了確保曹丕的位置,不得不殺了他。

然而,這裏同樣有疑點:

其一,幫助曹植奪嫡的主要人物至少有三個,即楊修、丁儀、丁廙。然而這三個人中,只有楊修被殺,其他兩個人卻活得好好的。

要論重要性,與楊修相比,丁儀同樣才華出衆、備受曹操信任。曹操更是一度想要把女兒嫁給他,只是因爲曹丕的反對而作罷。在奪嫡之爭中,丁儀積極有爲。正是在他的構陷下,毛玠這一曹丕陣營的重要人物才被罷免。

所以,爲什麼丁儀等人活得好好的而楊修卻被殺了?

其二,曹丕被確立爲世子,時間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冬十月,而楊修被殺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秋季,中間相差近兩年。

如果是爲了穩固曹丕的位置,應該趁剛立曹丕的時機大開殺戒。經過兩年的時間,曹植對曹丕世子位的威脅性已經降到了極點,此時殺楊修意義何在呢?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如何解釋這兩個疑問呢?

可能的推論便是,曹操殺楊修背後有更深的考量。

楊修之死與魏諷謀反

楊修被殺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季,而正是在這一年,曹操遭遇到了自赤壁以來最大的危機。

正月,坐鎮西部的徵西將軍夏侯淵被劉備所殺,西線危險。三月份,曹操親率大軍抵達漢中,但最後一無所獲只得於五月返回。

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八月,關羽水淹七軍,斬龐統,降於禁,華夏震動,天子所在的許都受到嚴重威脅,一時間曹操幾欲遷都以避關羽鋒芒。

隨着接連的軍事失敗以及劉備的稱王,曹操的威信受到致命打擊,加之年老體衰,曹操的統治陷入到一個危險境地。

在隨後的九月份,鄴城爆發了魏諷謀反事件。在處理這一案件時,曹操罕見地進行了大規模地清洗,數千人受牽連被誅殺,相國鍾繇也被免官。

而楊修很可能就是在魏諷謀反案後被殺的。

《軍師聯盟》曹操爲何要執意殺楊修?原來這裏牽扯到謀反大案 第3張

曹操自五月份撤軍後,一直待在長安不動,直到十月份才帶領軍隊回到洛陽。所以,曹操應該是九月份從長安出發,十月份抵達的洛陽。

結合楊修死於秋季的記載,我們可以推論,楊修極有可能是在九月份隨大軍回洛陽的途中被殺的。

如果這個推論成立,那麼楊修的死因便不難理解了。魏諷其人,才華橫溢,史書上說他“傾動鄴都”,在當時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大臣們爭相與之交往,同時又在丞相府擔任重要職務。

魏諷的這些特點,楊修統統都有,才華自不用說,他同樣擔任要職,史書上說他“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這些比魏諷有過之而無不及。

更重要的是,他既是弘農楊氏之子,又是袁術的外甥,身兼東漢兩大頂級世家的血統,其身份之敏感遠非其他人可比。

這樣的人以後要謀反,肯定是一呼萬應,比魏諷案更嚴重—-曹操最擔心莫過於此。

只要帝王起了猜忌心,大臣的性命便處在危險之中,伴君如伴虎便是如此。

更關鍵的一點,此時的曹操已經年老多病(距離他的死亡還有一百來天),他十分擔心自己死後曹魏統治可能會出現巨大的動盪,面臨比魏諷更嚴重的漢朝保守勢力的反撲。

爲了杜絕這一點,曹操抱着寧可錯殺也不願放過的心態,痛下殺手,除掉了最具威脅性的楊修。這恐怕纔是楊修之死真正的導火索。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