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朝朝天女戶能世襲官職 古人爲何對此聞者色變

明朝朝天女戶能世襲官職 古人爲何對此聞者色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代朝天女戶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明代的“朝天女戶”,可以世襲官職,享盡榮華,爲何卻聞者色變?

在明代,一個家庭成爲“朝天女戶”後,這家人不僅可以加官進爵,官職還能世襲,但沒有人願意享受這種“榮華富貴”,因爲這意味着家中某位年輕女子要被活活殺死。而這個制度也成爲了明代的一個污點。

“朝天女戶”,始於明太祖駕崩之時,這還得從一個聰慧過人的女子說起。

這個女子,就是朱元璋的李賢妃。

這李賢妃,據說出生時屋中聚滿了白光,好像能衝上天去一半,在古代,這是實打實的祥瑞,所以從小,這李賢妃就被人視爲非一般女子。

李賢妃的父親,是揚州衛指揮。洪武二十年前後,她被人推薦入宮,做了朱元璋的嬪妃。

她生得靈動俊秀,本性聰慧,加上自幼飽讀詩書,城府心機亦是過人。所以晉升很快,最後被封爲賢妃。

朱元璋這個人,疑心病重,而且對女性還很輕視,除了馬皇后,後宮這些嬪妃幾乎都被他視爲草芥的。

譬如楚王的母親胡充妃,朱元璋只是聽旁人說她私下墮了一胎,問也不問就將她殺了,還棄屍荒野,搞得楚王跑來京城遍尋母骸而不得。

又譬如郭寧妃、葛麗妃、另一個李賢妃,因爲一次口角,朱元璋不知怎麼被惹毛了,殺了她們後將三人裝進一個大筐裏拋在城外,待後來他良心發現覺得過分,再叫人找回來分開安葬時,三人的屍骸已化作一處,已經無法分辨誰是誰了……

就是這樣的朱元璋,這位李賢妃卻一直深得他心。因爲她行事妥帖謹慎又幹淨利落,素日禮數又非常周到,對待下人都很厚道。因此,朱元璋還贊她是明代的班婕妤,是一流的才女子。郭寧妃被處死後,朱元璋便將六宮的事務交由她打理了。

如果不出意外,李賢妃這輩子大抵可以平安度過一生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小朱元璋太多了,以致她還處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朱元璋卻要臣服於自然規律之下,遠離人世了。而更不幸的是,自私殘暴的朱元璋沒打算讓她這朵美好的花兒繼續綻放。

明朝朝天女戶能世襲官職 古人爲何對此聞者色變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七十一歲的朱元璋在病牀上命若懸絲,他了解自己大限將至,這麼多天來,他將自己的一生在腦海中重新回放了一遍,大致覺得滿意,尤其爲了保住自己打下的萬年基業,他提前爲子孫們除掉了一切可能威脅到他們皇權的人……

這時他看到了在牀邊服侍的李賢妃,心底突然震了震,這個女子,自出生便帶祥瑞,後來才名遠揚,入宮後所作所爲更是證實傳言不假。他突然擔心起來,若日後這位才女成爲第二位武則天,攪弄大明江山,搞起一個李家王朝,那自己這一生不就白忙活了?

他決定在閉眼之前,看着這位才女先走才放心。

他就跟李賢妃開口了:“你跟了我也有十幾年了,這些年的朝夕相處,我已經離不開你了,今兒就將你兩位哥哥傳進宮來,你和他們見一見,敘敘親情吧。”

李賢妃是何等聰明的女子?聽這麼一說,便了解朱元璋的心思了。心中不覺大慟,自己還不到三十的年紀,還沒體會夠這人間的喜怒哀樂,還沒體會過做一個母親的滋味,如今自己的人生卻要戛然而止了,自己的所有美好也要香消玉散了……想到這些,淚水涌到了眼眶裏。

可她很快收回了淚水,她站起身來,向朱元璋拜了一拜,苦笑着走了。

李賢妃出去不久,只聽有太監來報,稱賢妃娘娘懸樑西去了。朱元璋聽到瞬間是很悲痛,很內疚,畢竟那是她的愛妃,而且她還那麼年輕,隨後便如釋重負,爲了子孫的江山,他不得不這麼做。

在李賢妃去世後,朱元璋常看到她飄到自己眼前,彷彿要接他一起共登仙界,朱元璋突然覺得,自己百年之後只有這麼個李賢妃陪伴太孤單了,他要延續現在珠圍翠繞的生活。

殉葬這種野蠻的葬禮制度,本來在秦漢時基本已經絕跡,卻在自私暴戾的朱元璋手中就此死灰復燃。

這天,翁妃和李淑妃來侍奉湯藥,翁妃是位蒙古小姑娘,十四歲時進宮,如今才二十一歲,鮮妍靚麗,像一個飽滿誘人的鮮桃,行動處彷彿都散發出光來,久臥在牀的朱元璋看着她比素日更要明媚動人,這等尤物,怎能捨得她而去?

於是他拉起她們的手問道:“願意長遠的侍奉朕嗎?”

兩位年輕的小姑娘哪裏聽得出這是什麼意思?皇上這麼問,只能表忠貞啊,忙跪下來道:“皇上一定會萬壽無疆,臣妾當然會長遠侍奉着皇上。”

朱元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點點頭:“這就好,這就好!”話音落下不久,只見太監捧上來一條白綾,翁妃和李淑妃見狀癱倒在地,但對此毫無反抗能力,只能顫慄站起來,慢慢拖走了白綾……

而除了李賢妃、翁妃和李淑妃,朱元璋並不打算放過後宮其他嬪妃。

明朝朝天女戶能世襲官職 古人爲何對此聞者色變 第2張

臨終前,朱元璋提出後宮凡侍寢過的嬪妃宮人都需要爲他殉葬,爲了安撫這些女子,他明白宣佈:凡殉葬者,家中父兄都可以加官進爵,而且官職可以輩輩世襲。

這些因殉葬而獲得優待的家庭,就是“朝天女戶”。

關於“朝天女戶”,史料中是有記載的,譬如《明史》中有載:

“初,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若張鳳、李衡、趙福、張壁、江賓諸家,皆自錦衣衛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千百戶,帶俸世襲,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

在這裏可以看到,朝天女們的犧牲,可以換來家中親人獲得千戶、百戶這些官職,雖然也才五品、六品,但畢竟是世襲。

除此之外,“朝天女戶”關鍵時候還能保命,譬如明成祖登基後,一些“朝天女戶”的錦衣衛本該被列入建文帝一黨中清洗,但他特別下旨留下他們,只是調往孝陵衛:

上曰:“他每這幾家都是好,職事不動,通調孝陵衛帶俸世襲。”

很顯然,”朝天女“一名,應該是指朝見天帝的意思,畢竟皇帝駕崩,被稱爲龍馭上賓,而上天的皇帝便是天帝之賓,這些殉葬的女子可以繼續朝見天帝,自然是“朝天女”了。

但在本人看來,這“朝天”一名,更像是說她們殉葬時的慘狀。

明朝朝天女戶能世襲官職 古人爲何對此聞者色變 第3張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後,除了建文帝神祕失蹤沒有殉葬機會,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等人都在延續這項野蠻醜陋的殉葬制度。而且有的史料詳細記載着那些“朝天女”們殉葬時的慘狀。譬如朱棣駕崩後,他的兩位朝鮮妃子韓氏和崔氏也被拉入殉葬隊伍中,她們從朝鮮帶去的陪嫁保姆親眼見到這慘烈的一幕,回到朝鮮後,她們的回憶被寫進了《李朝實錄》。

據裏面記載,明成祖駕崩後,有三十多位妃嬪爲其殉葬。殉葬那一天,大夥先被帶去乾清門內廷吃了一頓飯,吃完飯後,便被帶到停放梓宮的乾清宮內,堂中早已擺好了一張張小凳子,每一張凳子正上方掛着一條打着活結的繩子。這些女子被命站到小凳子上面,將頭套入繩圈中。完後下面太監將腳下的凳子抽掉,女子便閉氣而絕。據說那位韓姓朝鮮妃子臨死前對着她的陪嫁保姆哭道:“娘,我要走了……”話還沒說完,腳下凳子便被太監抽掉了……

斯情斯景,慘不忍聞。

明成祖之後,仁厚如仁宗,去世後都有七位妃嬪爲他殉葬,宣宗駕崩,有十位爲他殉葬,其中還有一位小姑娘郭氏,入宮還不到一個月……

明朝朝天女戶能世襲官職 古人爲何對此聞者色變 第4張

而除了皇帝,就連下面的王爺,也熱衷於殉葬制度,許多王爺去世後,也要求王府的妃嬪殉葬。在《明史·諸王傳》記載中,實行妃子殉葬的王爺就有親王朱樉、周憲王朱有燉、蜀靖王朱有堉等人。

直到明英宗時,這位荒唐的帝王不知是不是因爲曾經有過跌宕忐忑的人生,經歷過人情的冷暖,甚是寬仁,臨終前特別留下遺詔,叮囑不要妃嬪殉葬,而且後世也不要再這樣做。這項野蠻的傳統才就此打住。

所以,所謂的世襲的榮華富貴,不過是踩着朝天女們的血液和屍骸得來的,這哪裏是賞賜?分明是殘暴無道,正常家庭怎麼捨得拿一條人命換這種富貴?而後宮的女人們更是聞之色變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