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官員都已經從三品降到正四品 他們爲什麼還會竊喜

古代官員都已經從三品降到正四品 他們爲什麼還會竊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官員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官員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爲何暗暗竊喜?

我們在高中的時候學過《范進中舉》這篇文章。

當一把年紀的范進得知自己金榜題名、高中舉人的時候,竟然興奮得瘋了。

這雖然只是一部小說,但是也體現了中國人愛做官的傳統。

俗話說:“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從古代趨之若附的科舉制度到現在的公務員“考試熱”,無不彰顯着這一特色。

古代官員都已經從三品降到正四品 他們爲什麼還會竊喜

中國人爲什麼愛做官?

自從周朝設置了六部九卿制度之後,中國的官員體系就開始逐步得到了完善。

這個體系是呈現金字塔形狀從下往上的,位置越高,職務越高,職位越少,權力越大。

所謂“高官厚祿”,人們在拼了命地往上爬的時候,不僅僅是爲了取得更高的職務,獲取更高的地位,更是爲了取得豐厚的俸祿。

同時當官還有其他諸多的好處。

一是不用繳稅。在古代稅務種類很多,農耕文明完全是靠天吃飯的。平時還好,一旦到了災年,生活的壓力就特別大,沉重的稅賦會死死壓在普通人身上喘不過來氣。

官員的俸祿雖說是來自國家的財政收入,其實本質上還是來自廣大普通老百姓上繳的稅賦。當上官後,自然是不用再繳納了。

二是光宗耀祖。在古代,官員又被稱爲“父母官”,哪怕是品級最低的官員,普通老百姓見了也會主動稱呼爲“官老爺”。

只要家裏面有人當了官,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親戚朋友時不時也會跟着沾點光。

平時家裏面有人打個官司,考個科舉都能從中獲得幫助。

不是有那麼句話麼?

叫作“朝廷有人好做官”。一旦一個人當上了官,特別是大官的時候,這個家族裏面其他人考取功名、被提拔就容易得多。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條關係網,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官官相護”。

三是妻妾制度。在古代,普通老百姓飯都吃不飽,能娶回來一個老婆就已經不錯了。

古代官員都已經從三品降到正四品 他們爲什麼還會竊喜 第2張

但是當上官之後,每個品級的官員允許娶幾個妻妾是有朝廷的律法規定的。

這樣,官員在享受多個老婆伺候的同時,更有機會實現後代的繁榮昌盛。

當然,當官的好處還遠遠不止這些,這邊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然而當官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畢竟享受了那麼多的資源和待遇,誰能不眼熱?

官場如戰場,千百年來,有多少英雄倒在了晉升的道路上。

有道是“宰相的家人七品官”。

品級制度在中國有着漫長的歷史和演化,到元明清三朝起,一共設置爲九品,又分正品(正職)和從品(副職)。

從一品的朝廷大員,一直往下延續到九品芝麻官。

衆多學子通過科舉進入官場體系,除了殿試一甲的狀元、探花和榜眼會被留在皇帝的身邊委以重任,其他人都會被下放到地方上從基層做起。

運氣好的三年一升,最後直達金鑾殿,運氣差的一生就窩在起步的地方。

有一部叫作《宰相劉羅鍋》的電視劇,宰相劉墉得罪了乾隆皇帝,被一路降職到一個偏遠的地方去看守城門。

他被從一品大員被“擼”到了九品城門官的位置,到了最後窮得連自己的家人都養不活了,更別提養轎伕和傭人了。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品級和俸祿是掛鉤的。

當縣令騎着高頭大馬從城門口路過的時候,他要求劉墉下跪迎接。

從這一點看,品級和地位也是掛鉤的。

然而事有反常,雖然品級和地位、俸祿掛鉤,但是依然有大量的人員即使放着從三品的官位也願意降職到正四品上去,莫非這中間有什麼貓膩麼?

這裏面的確有很大的貓膩。

虛職和實缺

古代有那麼一句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古代官員都已經從三品降到正四品 他們爲什麼還會竊喜 第3張

這指的還是清官,如果是那種刮地皮的貪官、昏官,那可就不止是十萬雪花銀那麼簡單了。

但是實際上古代官員的俸祿可遠遠沒有這麼多銀子。

就拿清代一個普通的縣令來說,一年的俸祿也就幾十兩銀子,三年怎麼着也和十萬兩雪花銀相差甚大。

這就牽涉到官場上另一個比較隱晦的問題——虛職和實缺。

有些官員聽起來品級很高,甚至達到九卿,但是工作內容卻只是一個伺候人的工作。

比如說太僕卿這個崗位,史書上記載它是“掌車輅、廄牧之令,總乘黃、典廄、典牧、車府四署及諸監牧”,其實就是給皇帝養馬的。

西遊記裏面孫悟空就做過這個叫作弼馬溫的工作,也是因爲職位太低,遭到了武曲星君的嘲弄,才反下了天庭,最後大鬧天宮。

古代官員都已經從三品降到正四品 他們爲什麼還會竊喜 第4張

這個崗位的工作地點叫太僕寺,聽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好像跟大理寺這樣的司法衙門一樣,其實就是裝飾好點的馬廄。

這種沒有權力的虛職,雖然高達從三品,聽起來比四品的知府大人都高,但是卻是沒有人願意幹的。

而另一種只有正四品的僉都御史就大大不同了。雖然比從三品低了半級,但是卻是整個都察院的中樞神經。

都察院負責對國家的司法機關進行監督,專事對朝廷官員的日常行爲進行考察和監督,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力。

都察院最基本的工作人員叫作監察御史,儘管只是區區七品的小官,但是權力卻足以讓一二品的大員爲之忌憚。

他們相當於皇帝在民間的眼睛,專門盯着文武百官的一舉一動,從他們的穿衣打扮到說話態度和言語挑出毛病,然後進行彈劾。

這樣的人誰能惹得起?

在巡查的時候,上至皇親國戚,下到地方官員都把他們捧得高高的,生怕一個不小心就得罪了他們。

到時候在朝堂之上被參上一本,受到處罰,那就得不償失了。

這種人的收入不高,但是不代表外快不多。

在他們各地巡查的時候,當地官員往往會主動拿出孝敬錢,少則幾百兩,多則上萬兩。

有的犯事的官員爲了把事情抹平,封住他們的口,甚至把他們拉下水,那他們私下的收入就更多了去了。

古代官員都已經從三品降到正四品 他們爲什麼還會竊喜 第5張

這麼算起來,古代的從三品還真的未必比得過正四品,因此,如果有一個人剛好從三品降到了正四品,大部分情況下他還是非常暗自竊喜的。就連網友也直呼:換作你也高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