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同樣都是身高八尺 諸葛亮和鬆武差距爲何那麼大

同樣都是身高八尺 諸葛亮和鬆武差距爲何那麼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諸葛亮身高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水滸傳》裏,有記載的最高的好漢就是身長一丈的險道神鬱保四,他是天上難找地下難尋的大個子,所以在梁山上的主要工作就是扛旗;最矮的就是三寸丁谷樹皮武植武大郎了。咱們且把險道神鬱保四放在一邊涼快去,就說說這位人畜無害的三寸丁谷樹皮武大郎。很多人對“三寸丁谷樹皮”這六個字都有誤解,認爲武大郎是個腦垂體有問題的小個子。但是我們可能都理解錯了這六個字的含義,甚至可能是想歪了。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能理解錯了武大郎的身高:同爲身長八尺,爲何諸葛亮身高一米八四而宋代的武松卻超過兩米五?

同樣都是身高八尺 諸葛亮和鬆武差距爲何那麼大

如果把三寸和丁拆開了說,那就很不合適了,而且也真的是有點小——這個咱們留着咱們以後有時間再說。先來說說《水滸傳》人物的身高,無論在故事發生的宋代,還是作者所處的明代,尺寸都準基本一致,那時候的一尺可以約等於三十一釐米,雖然比現在的三十三點三釐米(無限循環小數)要短一點,但可是比只有二十三釐米的漢尺要長多了——漢末的諸葛亮身長八尺只有一米八四,而宋代的武松身長八尺則有將近兩米五。

同樣都是身高八尺 諸葛亮和鬆武差距爲何那麼大 第2張

首先我們來看可以作爲證據的出土文物:武漢出土的宋代木尺三十一點二釐米,南京出土的木尺三十一點四釐米,蘇州出土的木尺三十一點七釐米。當然,現在出土的宋代木尺很多,但絕大多數都在三十一釐米以上。這樣算來,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武松有兩米五,而武大郎也有一米五以上,這放在今天,雖然不高,但也絕不是矮得不可接受。咱們來看看很多可以說的名人身高(有些名人的身高是不可以說的,讀者諸君說沒關係,筆者不能):來自戰鬥民族天天吃牛奶甜菜湯和馬哈魚甚至駝鹿的加裏寧和布哈林都是一米五五,基洛夫(還記得紅警裏的空艇嗎)一米五四,最矮的亞歷山大大帝只有一米五,而我們的魯迅先生也只有一米五八。

同樣都是身高八尺 諸葛亮和鬆武差距爲何那麼大 第3張

看出來了吧?原來那些名人的身高都跟武大郎差不多,而武大郎身高不到一米六就成了宋朝有名的矮個子,身高六尺摺合一米八的宋江自慚形穢要讓位給身高九尺的玉麒麟盧俊義,所說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爲什麼身高一米八的宋江還覺得自己矮呢?這個問題咱們放在後面再說,先來說說明朝作家筆下的宋朝人物爲什麼不能按漢尺來計算:漢代一尺摺合現在二十三釐米,那麼武大郎就不到一米一五,宋江也不到一米四,這樣的身高別說挑擔子上街賣饅頭或者舞刀弄槍(據說宋江武功不錯: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還收了倆徒弟),就是生活都不能自理。而事實上,宋江和武大郎的經歷表明:他們的腦垂體都很正常——武大郎娶了潘金蓮,宋江包了閻婆惜。

同樣都是身高八尺 諸葛亮和鬆武差距爲何那麼大 第4張

大家都知道豐臣秀吉只有一米五二,武大郎要是到了島國,那就是一個“巨人”,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武大郎喝了砒霜之後並沒有死,而是坐着蒸籠用擀麪棍(蒸饅頭還用擀麪棍)划着漂洋過海,到了島國去改良當地土著品種去了,所以不久前的他們的某位首相身高“達到”了“魁梧”的一米六七。

同樣都是身高八尺 諸葛亮和鬆武差距爲何那麼大 第5張

那麼爲什麼古人身高要比現在高呢?這除了跟飲食結構有關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大氣環境:恐龍生活的白堊紀大氣含氧量高達百分之三十五,而現在只有百分之二十多,城市裏可能還要低一些,宋朝乃至明朝前期,所謂的工業也就是燒燒磚煉鍊鐵,所消耗的氧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秦代兵馬俑身高平均一米八五,這就是明證。

同樣都是身高八尺 諸葛亮和鬆武差距爲何那麼大 第6張

筆者羅列了這一堆數字,其實也不是爲了證明武大郎究竟有多高,而是要請讀者諸君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現在下巴光光油頭粉面的小鮮肉取代了滿面虯髯血脈賁張的彪形大漢,很多男人翹起蘭花指回眸一笑百媚生,這究竟應該怪誰呢?環境破壞大氣含氧量降低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文化和心理因素呢?竊以爲,這纔是越想越可怕的事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