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晚清時期的朝廷和漢臣是什麼關係?互相利用互相博弈

晚清時期的朝廷和漢臣是什麼關係?互相利用互相博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晚清時期的朝廷和漢臣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1860年,北京到天津之間的平原上,效忠於清廷的蒙古王爺僧格林沁帥一萬餘名蒙古騎兵和兩萬餘名步兵,手持大刀、長矛和弓箭對抗八千多名手持洋槍洋炮的英法聯軍,結果當日大敗,折損了近兩萬人,而英法聯軍只損失了幾十個人。於是北京洞開,圓明園被燒,咸豐皇帝跑到了熱河病死,兩宮太后掌權,所有大臣把戰敗的責任全推給了僧格林沁,他被擄去了一切封號,從風光無限到不再受朝廷待見,一切都是因爲他失去了他自己的軍隊,蒙古騎兵,最後他還戰死沙場。這一切被湘軍和淮軍的將領看在眼裏,他們知道,如果他們失去了軍隊,他們的下場可能還不如僧格林沁,畢竟僧格林沁和清朝之間還有血緣關係。

晚清時期的朝廷和漢臣是什麼關係?互相利用互相博弈

作爲漢族大臣的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他們的士兵都有洋槍洋炮,但還是吸取了僧格林沁慘敗的教訓,打仗時只讓士兵挖戰壕,打呆仗,用火炮和子彈去殺傷敵人。於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湘軍和淮軍不衝鋒,不肉搏,他們全憑購買的先進武器對抗敵人,力保部隊不損失,因爲軍隊損失了,這些大臣就得不到朝廷重用了,這是他們在朝廷中,賴以立身的根本。

朝廷依賴於漢人的軍隊爲他們效力,而漢人希望朝廷給他們加官晉爵,王室和漢族大臣成了一種互相利用,互相博弈的關係。漢族大臣爲清廷盡力,只能做到這個地步,不能多也不能少,打仗可以,拼命不行,部隊損耗大了會被裁掉,官也就做不成了。

晚清時期的朝廷和漢臣是什麼關係?互相利用互相博弈 第2張

所以甲午戰爭海軍敗了,但陸軍實力還很強,如果上下一心還可挽回敗局,但李大人已經不想戰了,自己的北洋水師已經賠進去了,剩下的陸軍必須保全。他知道,即便是把他們的士兵都拼光了命,自己也得不到比現在更多的好處,甚至失去一切,僧格林沁就是前車之鑑,所以最後只能認輸講和了。李大人和日本人簽署了《馬關條約》,讓帝國重新恢復了利益的平衡。

滿清看似強大,武器裝備當時也十分先進,實際上它是由一個個各謀私利的集團組成,相互利用,相互牽制,維持平衡,但日本人用先進武器和白刃肉搏打破了他們這種平衡關係。

甲午之敗,並不是武器落後,本質上是清廷無信,淮軍無義,是清制之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