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大臣都是從個個地方選拔出來的 皇帝是怎麼面對那麼多的方言的

古代大臣都是從個個地方選拔出來的 皇帝是怎麼面對那麼多的方言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方言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我們現在在電視上看到的古裝電視劇裏演員們講的都是現代的普通話,但這只是爲了能讓觀衆看得懂,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大臣們都是從各個地方經過層層選拔挑選出來的,每個人都說着自己那個地方的方言,那麼面對這麼多的方言,皇帝該怎麼辦呢?

當時的統治者是非常重視這個問題的,各地的語言不通看似是一件小事,實則是關係國家的大事,這對工作的效率有着極大的影響,而且皇帝下達指令也會因此受到阻礙,這便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立馬頒佈法令要求車同軌、書同文,加強各地語言統一的原因了,這也是秦始皇重大的功績之一,否則,我們今天可能會遇到各省文字各不相同的尷尬,尤其不利於政權加強統治,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就體現出統治者瞭解語言統一的重要性了。

古代大臣都是從個個地方選拔出來的 皇帝是怎麼面對那麼多的方言的

官話的出現有效地緩解了這個問題

由於我國國土面積很大,人口衆多,很多地區都有當地獨特的語言體系,而這些語言之間又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即使是現在,依舊有很多人聽不懂來自另一個地方的方言,我們採取的措施是大力推廣普通話,雖然聽不懂方言,但是我們可以用普通話進行交流,而在古代,官話就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在秦始皇之後,各朝也紛紛對方言這一問題提出了一些規範。據史書記載,從西周開始,古人爲了統一各地的方言,制定了一種語言,也就是“官話”了。

當時的讀書人如果想要入朝爲官,就必須要先學習官話,而且還需要學的夠好,因爲官話說不好的話,不僅皇帝會對你稍有偏見,連同在朝廷爲官的同僚們也會看不起你的。南宋時期的楊萬里就是一個例子,楊萬里是江西吉水人,宋孝宗要舉辦一個儀式,目的是爲八十歲的宋高宗獻上尊號,宰相推薦楊萬里當負責朗讀冊文的讀冊官,但是宋孝宗堅決不同意,而理由就是覺得他說話口音太重,大家都聽不懂。

古代大臣都是從個個地方選拔出來的 皇帝是怎麼面對那麼多的方言的 第2張

歷朝歷代的官話是根據什麼標準制定的呢?

一是參照當時首都的方言,畢竟當官的人大多都是在首都做官,俗話說入鄉隨俗,因此一般情況下,官話也就按首都的方言來發展了。雖然我國各個地方的方言大不相同,各個朝代的官話也不盡相同,但是自西周以來,官話基本都是比較相像的,又因爲洛陽長安地區是古代王朝建都的熱門地方,所以古代大部分朝代的官話都是圍繞洛陽話或者長安話來進行調整和改正的,這也讓大家學習官話不會那麼的費勁了。後來隨着經濟中心向北移,各個朝代也慢慢的把城都設立在了北京地區,因此北京話又逐漸的變成了官話,並且我們現在所說的普通話也都是在北京官話的基礎上慢慢的發展變成的。

古代大臣都是從個個地方選拔出來的 皇帝是怎麼面對那麼多的方言的 第3張

二是參照當時經濟文化重心的方言,古代有些朝代的城都其實並不是全國的經濟文化重心,這時候官話參照經濟文化重心地區的方言似乎就顯得更加合理了,畢竟當時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是否繁華跟經濟文化水平是息息相關的。

皇室的繼承者們也需要學習官話的嗎

顯然答案是肯定的,對於皇室子弟們的要求只會更加嚴格,就拿清朝來舉例吧,清朝的時候,有着相當多的少數民族,因此皇室子弟們需要學習的語言也就更加多了。

清朝的時候還規定了皇室子弟需要從小學習漢語、滿語、蒙語以及藏語這四種語言,這也就相當於現在我們不僅需要學習中文,還需要另外學習三種外語,而我們現在只學習英語這一門外語就已經感到非常不容易了,可想而知當時的皇室子弟需要承受多麼大的學習壓力呀。

古代大臣都是從個個地方選拔出來的 皇帝是怎麼面對那麼多的方言的 第4張

這也正是享受多大的榮耀,就必須承擔多大的責任,多大的辛勞,畢竟皇室可不是那麼好當地,在皇室的教育上,更加是絲毫都不可以馬虎的

阿道夫.希特勒說“要消滅一個民族,最好先消滅他們的語言”, 這也正說明了語言統一的重要性,當然,各種各樣的方言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來文化的結晶,我們也應當保護起來,讓這種文化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