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沒有普通話 皇帝上朝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古代沒有普通話 皇帝上朝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上朝官員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三裏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在很多地方,由於山路崎嶇,交通不發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很困難,所以就出現了兩個村落的人,可能只是相隔十幾裏地,卻誰也聽不懂對方說的話的情況。一斑窺豹,在全國範圍內,也就出現了讓非本地人很難聽懂的方言。還好現在普及了普通話,各地的人雖然有各自的方言,但在交流的時候都使用了普通話,減少了很多生活中的麻煩。可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普通話,其實普及的時間並不長,那麼在古代的時候,是否也有類似普通話的存在呢?而皇帝上朝的時候,又如何面對各地方言的轟炸呢?

古代沒有普通話 皇帝上朝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古代版普通話

其實古代並沒有普通話這一概念,但卻有官話的說法,顧名思義,就是做官的人說的話。雖然這樣解釋,還是有失偏頗,但確實是做官的人開始說官話,然後逐漸向民間普及的。中華民族最早起源於黃河流域,所以最早的官話其實是以洛陽讀書音爲主,比如詩經就是東周人按照洛陽讀書音所寫的,等到秦朝的時候,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同時也向全國推行官話,以便於自身的統治。而洛陽讀書音可以說是從先秦時期一直到清朝中後期,一直都被作爲官話使用。

古代沒有普通話 皇帝上朝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第2張

官話的演變

當然,沒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變的,洛陽讀書音也在不斷變化中發展延續。比如衣冠南渡的時候,洛陽官話又和吳語相結合,形成了金陵雅音,一直被南朝人所使用。後來唐朝建立之後,依然以洛陽讀書音爲標準,一直傳承下去。雖然到了元朝的時候,蒙古語成爲了官話,但這只是蒙古族人使用的,漢人依然使用洛陽官話。不過因爲北方常年戰亂,少數民族多次南下,所以北方的官話融入了很多少數民族的語言元素。所以到了明朝的時候,南方地區的官話反倒是相對純正了,所以明朝開始以南京話爲官話,並且隨着明成祖遷都北京,將南京官話傳播到了北方。

清朝建立之初,其實是以滿語爲官話的,但最後基於現實,還是以南京官話爲官話。由於明清兩代都定都於北京,所以南京官話也融入了許多北京話元素,形成了北京官話。不過當時的人,還是習慣於說比較純正的南京官話。一直到雍正時期,清朝建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話爲標準的北京官話,所以北京官話就開始取代南京官話的地位。所以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應該明白了,雖然古代大部分的人都說方言,但最起碼官員們都得說官話,基本上不會出現皇帝上朝的時候,被大臣們用各地方言轟炸的情況。

古代沒有普通話 皇帝上朝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第3張

說不好普通話的名人們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正如我們現在聽很多人說普通話,其實還是明顯帶有各地口音的。所以在古代的時候,有很多名人雖然說的是官話,但地方口音太嚴重了,往往也會讓人聽不懂。比如說梁啓超和康有爲,他們一個是廣東新會人,一個是廣東南海人,地方口音就比較嚴重。據說梁啓超在被光緒帝召見的時候,就因爲官話不好而吃了虧,因爲梁啓超說話的時候總會夾雜着啊啊的聲音,而且把“考”字說成“好”,把“高”字說成“古”,雖然光緒帝認真傾聽,實際上也是雞同鴨講,根本聽不懂。

古代沒有普通話 皇帝上朝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第4張

除此之外,清朝名臣曾國藩的湖南口音也很重,據說曾國藩有一次面見咸豐帝,說到興起時,居然斥責起皇帝的過錯。但有意思的是,曾國藩說話的語速又快,地方口音又重,咸豐帝其實根本聽不懂他說的是什麼。直到曾國藩聽到身旁大臣竊笑的聲音,這才放慢了語速。而咸豐帝也聽明白了曾國藩在指責自己,當場就要治曾國藩的罪,還好朝廷大臣們求情,曾國藩才逃過一劫。所以學好普通話,真的很重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