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工人起義,盤點世界工人運動史

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工人起義,盤點世界工人運動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二十多萬工人爲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二十多萬工人爲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勝利;爲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佈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爲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

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18年。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羣衆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將5月1日定爲法定的勞動節,是日全國放假一天。節日中,各地舉行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國家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工人起義,盤點世界工人運動史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國際工人運動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里昂工人起義(1831年和1834年)

1830年法國七月王朝建立後,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狀況更趨惡化,引起普遍不滿。里昂是法國絲織業中心,有9萬多工人。他們每天勞動長達15—18個小時,勞動報酬卻極爲微薄,無法贍養家庭,且工作條件十分惡劣。1831年中旬起,工人羣衆多次要求增加工資、縮短工時和改善勞動條件,均遭資本家和政府當局拒絕。11月21日,里昂各行業工人紛紛罷工示威,當局調集軍隊前往鎮壓。工人們便在“工作不能生活,毋寧戰鬥而死”的口號下舉行武裝起義。經過同軍警的3天浴血奮戰,起義工人佔領了整個里昂市,拘押了省長,成立了工人委員會。由於缺乏鬥爭經驗,沒有徹底摧毀舊政權,結果反動政府調集6萬軍隊進攻里昂城,12月3日工人起義被血腥鎮壓了。

1834年2月,里昂工人再次舉行罷工,抗議當局逮捕工人領袖和頒佈禁止工人結社的法令。4月9日,工人罷工發展成爲起義。這次起義具有更鮮明的政治性質,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政治目標,其口號是“不共和毋寧死!”這次起義得到了巴黎、聖亞田、格累諾布爾、馬賽等城市工人的響應和支援。在里昂市內,起義工人築起街壘,同政府軍警展開了6天的激烈巷戰,終因力量對比懸殊被殘酷鎮壓下去了。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是19世紀30—40年代歐洲著名三大工人運動之一,是法國曆史上第一次工人武裝起義。兩次里昂工人起義表明,法國無產階級已經作爲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

英國憲章運動(1836年)

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工人起義,盤點世界工人運動史 第2張

在廣場聚集的英國工人。

1834年,英國新國會頒佈了新的濟貧法,決定實行殘酷壓迫工人的習藝所制度。爲了求得自身經濟政治地位的改善,英國先進工人決心通過爭取普選權等政治權利,把國會改革鬥爭繼續推向前進。1836年6月,成立倫敦工人協會作爲鬥爭的組織中心。1837年2月,倫敦工人協會擬定了以爭取普選權爲中心內容的致國會請願書。1838年5月請願書以《人民憲章》的名義公佈,號召人民簽名支持,由此興起了聲勢浩大的全國性憲章運動。1839年2月,在倫敦召開憲章派第一屆代表大會。1840年7月,又在曼徹斯特召開大會,成立“全國憲章派協會”,以便統一領導全國的憲章運動。

憲章運動以《人民憲章》徵集簽名的形式,舉行全國範圍的集會和示威遊行,前後持續12年,出現三次鬥爭高潮。第一次(1838—1839年),在請願書上簽名的有約128萬人;1842年掀起第二次高潮,簽名的達330多萬人;1848年的第三次則有500多萬人。在憲章運動期間,工人們還提出了改善勞動人民生活條件、縮短工時和增加工資等其他要求,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工人總罷工和武裝起義。由於統治階級的鎮壓破壞、分化瓦解以及憲章派內部缺乏正確有力的領導核心和理論指導,伴隨着1848年歐洲革命轉入低潮,憲章運動終於失敗了。

英國憲章運動吸引了成百萬工人爲爭取自身的政治權利而鬥爭的廣泛的羣衆運動,有力衝擊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鍛鍊和教育了英國工人階級,推動了歐洲工人運動的發展。英國憲章運動是19世紀30—40年代歐洲著名三大工人運動之一,是英國工人階級第一次全國性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運動。它是無產階級作爲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之一。

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1844年)

西里西亞是當時德意志的紡織業中心,有工人3.6萬人,長期受地主和資本家的雙重剝削與壓迫,生活狀況十分悲慘。1842年德意志地區發生饑荒,僅西里西亞就餓死6000人,“饑民暴動”時有發生。1844年6月初,西里西亞部分紡織工人迫於無奈要求增加工資,工廠主以毆打工人作爲回答。6月4日,鬥爭發展爲3000多工人蔘加的起義。他們搗毀機器和廠主住宅,燒燬票據和帳簿,並用石塊、木棒擊退前來鎮壓的軍警,佔領了工廠和鄰近的村鎮。6日,政府調集大批援軍血腥鎮壓,經激戰後起義失敗了。在西里西亞工人起義影響下,6—7月間德意志許多地區爆發了工人反對資本家的鬥爭運動,在英戈爾施塔特城和萊亨堡城等地甚至發生了工人暴動。

德意志西里西亞工人起義儘管規模不及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和英國憲章運動,但它是德意志現代工人運動的開端,是德國無產階級覺醒並作爲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馬克思曾高度評價這次工人起義“一開始就恰好做到了法國和英國工人在起義結束時才做到的事,那就是意識到無產階級的本質”。德意志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19世紀30—40年代歐洲著名三大工人運動之一,德意志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統治的第一次大規模階級搏鬥。

法國工人六月起義(1848年)

1848年2月革命,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但資產階級竊取了革命果實,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臨時政府設立“國家工廠”,收容失業工人,驅使他們從事鋪路、挖土等勞動,而只付給低微工資,向工人宣揚這就是社會主義,還藉口供養“國家工廠”的工人而向農民增稅,挑撥農民同工人的關係。同時,臨時政府在流氓無產者中間組織別動隊,用以對付巴黎工人。等到這些陰謀策劃就緒後,臨時政府悍然下令解散“國家工廠”。

1848年6月22日,憤怒的“國家工廠”工人遊行示威,六月起義爆發。23日起,激烈的巷戰持續了4天。最後,6倍於起義工人的政府軍隊和別動隊鎮壓了這次起義。馬克思稱之爲“現代社會中兩大對立階級間的第一次偉大戰鬥”。

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

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工人起義,盤點世界工人運動史 第3張

巴黎公社社員牆。

1870年,法國爲爭奪歐洲霸權發動了普法戰爭,結果法軍慘敗。9月,巴黎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國,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建立了資產階級國防政府。當時普軍侵佔了法國1/3以上的領土,10萬普軍直逼巴黎。巴黎工人奮起抗戰。以工人爲主體的國民自衛軍在三個星期裏就發展壯大到約30萬人,還購置了數百門大炮。但國防政府害怕工人武裝甚於害怕普魯士軍隊。它在鎮壓了巴黎人民的兩次武裝起義後,同普魯士簽訂了停戰協定。1871年2月,賣國賊梯也爾組織了新政府,繼續執行出賣民族利益和反對無產階級的政策。

3月18日凌晨,梯也爾政府派兵偷襲蒙馬特爾高地的停炮場,企圖解除工人武裝。巴黎工人在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領導下擊潰了政府軍,舉行武裝起義,佔領了巴黎市政府。梯也爾政府逃往凡爾賽。巴黎公社革命取得了勝利,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成爲實際上的臨時革命政府。但中央委員會沒有乘勝向凡爾賽進軍,卻忙於公社的選舉,給反動派以喘息之機,犯下致命的錯誤。3月28日,新當選的公社委員朗維埃莊嚴宣佈:“我以人民的名義,宣告公社成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誕生了。

巴黎公社成立後的兩個月裏施行了許多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措施:宣佈公社委員會是取代舊政府的唯一政權,新建10個委員會以取代過去政府的各部;取消徵兵制和常備軍,宣佈以工人爲主體的國民自衛軍是唯一的武裝力量;實行民主選舉與羣衆監督相結合的民主制度;廢除高薪,實行兼職不兼薪的制度。公社還頒佈了一系列保護勞工的法令。

梯也爾政府則重新組織武裝力量,並同普魯士軍隊一起於5月21日攻入巴黎市區。經過一週激烈的巷戰,5月28日凌晨,巴黎公社戰士彈盡糧絕,最後的147名社員在拉雪茲神甫公墓東北角的牆下犧牲。拉雪茲神甫公墓的這段牆被後人稱爲“巴黎公社社員牆”,它是巴黎公社精神的永恆歷史見證。巴黎公社是法國無產階級1871年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

芝加哥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罷工(1886年)

1880年美國工人遊行集會要求8小時工作制。1884年,聯邦貿易組織通過了一項解決方案,以立法的形式規定從1886年5月1日開始執行每日8 小時工作制,但此後,工人們仍然被強迫每天工作10小時,12小時,甚至14小時,這使得該項立法明有實亡,而各地的聯邦首腦對此卻表示出十分冷淡和不友好的態度,於是一場爲爭取8小時工作的罷工開始了。

1886年4月,25萬工人蔘加了五一勞動節遊行示威活動。此項活動由非政府國際工人聯合會組織,活動的中心在芝加哥,商人和政府對這次活動愈來愈表現出的革命性感到恐懼,當地商界首腦要求增加警察和軍隊的數量。芝加哥商業俱樂部購賣了2000美元的槍支用於警戒對付這次罷工,5月1日這次遊行活動得到了芝加哥紡織工人、鞋工人、房屋裝修工人的支持,5月3日,警察開始向罷工的人羣開火,打死打傷四人,一些非政府人士號召第二天在廣場集會抗議政府的暴力鎮壓。

這場集會的過程中沒有發生什麼事件,但在最後一位講演者登上講臺時,天下起了雨,廣場上只剩下幾百人,180 名警察進入廣場疏散人羣,這時一顆炸彈飛向警察中間,炸死一名,炸傷七名警察,警察立即向人羣開火,打死一名打傷多名羣衆。由於無法斷定是誰扔的炸彈,這個事件成了攻擊勞動節遊行活動的把柄,警察查抄懷疑對象的家和辦公室,有數百人在未指控下被逮捕,尤其是那些此次活動的領導者被襲擊,8名芝加哥活動的積極倡導者被指控涉嫌廣場炸彈事件和企圖謀反,法庭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開庭審判,判決其中4人於1887年11月11日絞刑。(另一名自殺於獄中,其它三名直到1893年才被釋放)。

這場鬥爭雖然被鎮壓了,但其意義卻十分深遠,此後由於各國工人階級的團結和不斷鬥爭,終於贏得了8小時工作制和勞動節。

 俄國1905年革命(1905年)

20世紀初,沙皇俄國已成爲帝國主義矛盾的焦點。1900—1903年的經濟危機和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到來。1905年1月3日(俄歷),彼得堡最大的普梯洛夫工廠1.2萬工人爲反對廠方無理開除工人舉行罷工,很快發展爲全市總罷工。1月9日,14萬罷工羣衆前往冬宮舉行和平請願示威,遭沙俄軍警血腥鎮壓,工人死1000多和傷2000多(史稱“流血星期日”)。血的教訓使羣衆認清了沙皇政府的反動本質,革命浪潮迅速從彼得堡擴展到全國,揭開了1905年俄國革命的序幕。俄國各地工人罷工、農民暴動、羣衆示威,整個俄國都沸騰起來了。在革命高潮到來之際,布爾什維克黨在列寧領導下,及時制定了黨在民主革命中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引導革命向縱深發展。從5月起,羣衆性革命運動出現新高潮,有近200個城市的工人舉行政治罷工,特別是涌現出第一批領導罷工的工人代表蘇維埃。6月,黑海艦隊“波將金”號鐵甲艦水兵起義。10月爆發全俄200多萬人參加的總政治罷工,全國各大城市和工業中心普遍建立了工人代表蘇維埃。

以列寧爲首的布爾什維克黨,號召無產階級把政治總罷工發展爲武裝起義,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12月7日,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下,莫斯科工人舉行總罷工並轉變爲武裝起義。近8000起義工人構築街壘,同超過自己數倍的沙皇軍隊激戰一直到19日。與此同時,其他地方爆發的武裝起義,也先後被沙皇政府殘酷鎮壓了下去。莫斯科12月武裝起義是俄國1905年革命高潮的頂點,這之後革命轉入低潮。俄國1905年革命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雖然失敗了,但沉重打擊了沙皇專制制度,鍛鍊和教育了俄國人民,創造了無產階級政權的雛形——蘇維埃。列寧稱:“沒有1905年的‘總演習’,就不可能有1917年十月革命的勝利。”

 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

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工人起義,盤點世界工人運動史 第4張

描繪攻打冬宮的藝術作品。

十月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又稱布爾什維克革命,是俄國1917年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重要階段。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由此,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宣告誕生。這次革命導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國內戰和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的成立。因爲革命發生在俄歷(儒略曆)10月,故稱爲“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首都彼得格勒(聖彼得堡)的工人赤衛隊和士兵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首先舉行武裝起義。以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爲信號,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開始向冬宮發起攻擊,深夜攻入冬宮,逮捕了臨時政府成員。克倫斯基逃亡,臨時政府被推翻。當晚,在斯莫爾尼宮召開第二次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宣佈臨時政府被推翻,中央和地方全部政權已轉歸蘇維埃。第二天,列寧在大會上作報告,大會通過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組成了以列寧爲主席的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宣告誕生。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奠定了蘇維埃政權勝利前進的基礎。從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革命擴展到俄國各地。

偉大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爲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闢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中國五四運動中的“六三運動”(1919年)

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工人起義,盤點世界工人運動史 第5張

中國工人作爲一個獨立的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從一九一九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開始的。五四運動是中國工人階級由“自在的階級”到“自爲的階級”、由自發鬥爭到自覺地作爲一個階級參加和領導革命的偉大歷史轉折點;是中國工人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是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首先由北京學生髮起、隨後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的一次空前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羣衆愛國運動。它的直接目的,是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在巴黎和會上損害中國主權,把原德國在山東侵佔的特權轉讓給日本,同時反對北京軍閥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賣國政策。正如毛澤東曾經指出的:“五四運動,在其開始,是共產主義的知識分子、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是當時運動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統一戰線的革命運動。它的弱點,就在只限於知識分子,沒有工人農民參加。

這種情況,到六月三日以後纔有了變化。六月三日,北京軍閥政府開始出動大批軍警逮捕在街頭進行愛國宣傳的學生,企圖用武力把羣衆愛國運動鎮壓下去。但是,軍閥政府的暴行進一步激怒了各階層人民,特別是激起了上海等地工人的愛國大罷工。從六月五日到十一日,上海紡織、機器、印刷、電車、電話、汽車、造船、碼頭、航運、菸廠、鐵工廠和滬寧、滬杭鐵路等50多個單位、6萬多工人,紛紛舉行罷工,支援學生的愛國行動。繼上海之後,唐山京奉鐵路工人、長辛店京漢鐵路工人,以及濟南、南京、長沙、九江、漢口、杭州、蕪湖、無錫等地的工人,也都舉行了愛國罷工或集會、遊行示威。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六三愛國大罷工。

六三罷工和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共同形成三罷運動,使五四運動由單純的知識分子運動,發展成爲有廣大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性的革命運動。它迫使北京軍閥政府釋放了被捕學生,罷免了幾個親日派賣國賊的職務,並迫使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團拒絕在損害中國主權的和約上簽字,從而使這次運動取得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勝利。上海等地工人的六三愛國罷工,標誌着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政治舞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