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野獸派創始人亨利·馬蒂斯的生平簡介

野獸派創始人亨利·馬蒂斯的生平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 他與畢加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出生在法國北部皮卡第地區勒卡託一個藥商兼糧商家庭。

1882-1887年間學習法律,後來放棄了法律界的工作,轉而學習繪畫,在朱利安學院預科班就學於威廉-阿道夫·布格羅門下,1892年考入美術學院,在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

莫羅對繪畫色彩的主觀性論述,給馬蒂斯很大的影響。莫羅認爲:“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得到,繪畫中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象和夢幻才能獲得”。

離開美術學院後,受西尼亞克新印象主義的點彩畫法影響,作《豪華、寧靜、歡樂》(1904),該畫取材於波德萊爾的詩篇《西苔島之遊》:“在那裏,一切如此美麗而秩序井然,豪華、寧靜,充滿歡樂。”此畫表現出作爲色彩畫家的馬蒂斯那巨大的構思能力。粉紅色、黃色和藍色的色點的組合,充滿幸福和歡樂的情調。這幅畫使他贏得了許多青年畫家的崇敬。

野獸派創始人亨利·馬蒂斯的生平簡介

最初,馬蒂斯本人對《豪華、寧靜、歡樂》一畫中線與色的關係處理不滿意,而高更的作品提示他採取一種裝飾風格,用彎彎曲曲的阿拉伯式線條所分隔的平面色彩區域的組合,來解決線條與色彩的衝突。這一成果在他於1905年後完成的《生活的歡樂》中體現得更明顯。一羣東方閨秀式的女子在景色迷人的海邊盡情享受着生命的歡樂。遠景有一羣女子圍成圈跳舞,而近景裸女的靜止姿態與之形成對比。

以視覺藝術的方式表現人間天堂或黃金時代的概念,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馬蒂斯畫中一圈舞蹈者可以在卡拉奇的《黃金時代的愛》(1589-1595)以及安格爾《黃金時代》(1862)等作品中見到。儘管馬蒂斯總是以西方古老的主題爲素材,但他的靈感卻來源於東方藝術。這幅畫的巨幅尺寸和大膽的色彩,在當時引起了轟動。

西尼亞克在展出前見到這幅畫,寫信給他一個畫友說:“馬蒂斯的探索我至今是喜歡的,但現在他對我來說已經墮落了。在兩米半的畫布上,他用像大拇指般粗的線條勾勒出一些奇怪的人物,然後在整個畫面上覆蓋以平塗的、相當確定的色彩。這是一種純色——看上去真令人噁心。”豈知馬蒂斯的這一作品被現代藝術史證明是20世紀先於畢加索《阿維尼翁少女》的第一幅力作。它體現了野獸主義的美學觀念,那就是大膽的色彩、簡練的造型,和諧一致的構圖以及強烈的裝飾性趣味。

野獸派創始人亨利·馬蒂斯的生平簡介 第2張

1905年秋季沙龍上,馬蒂斯展出的作品除這幅畫外,還有兩件:《開着的窗戶》和《戴帽的婦人》。熱情洋溢的強烈色彩似乎已經掙脫冷酷的外形的束縛 ,比高更、莫羅和貝爾納更加前進了一步。

1908年,馬蒂斯發表了他的《畫家札記》,生動地論述了自己的藝術觀,對現代繪畫影響極大。

他說:“奴隸式地再現自然,對於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來解釋自然,並使它服從我的畫面的精神。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調關係被找到了,就必須從其中產生出生動活潑的色彩的合奏,一支和諧的樂曲。顏色的選擇不是基於科學(像在新印象派那裏)。我沒有先入之見地運用顏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來。”“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着平衡、純潔、靜穆,沒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題材。一種藝術,對每個精神勞動者,像對藝術家一樣,是一種平息的手段,一種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靈。對於他,意味着從日常辛勞和工作中求得寧靜。”

他畢生的作品,包括後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作品,無不貫徹了這種精神。例如《紅色的調和,食桌上》、《彈吉他的少女》等。

1927年,馬蒂斯獲美國卡內基基金會的獎金,赴美國旅行,並創作了著名壁畫《舞蹈》。晚年因風溼病不能執筆,便以彩紙剪貼作裝飾性畫面,別具特色。

爲了研究人體,馬蒂斯藉助於雕刻。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以粘土來塑造人物,有助於他更好地將堅實的形體壓縮在二維的平面上,從而取得整體效應。他說:“這樣做是爲了構成,爲使我的感覺條理化,發現適合於我的風格。當我在雕塑中發現它時,它在繪畫上便幫助了我。”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奴隸》。這個“奴隸”的姿態令人想起羅丹的《行走的人》。這裏似乎給人一種預兆,馬蒂斯的雕塑正在從傳統性向現代性轉變着。

野獸派創始人亨利·馬蒂斯的生平簡介 第3張

馬蒂斯對雕塑藝術所貫注的極大熱情,如同他在繪畫中使用着飽滿、單純的色彩一樣,他希圖做到體量和形態“本能地向我涌來”。1907年所作的《斜倚着的裸體I》,是將他同時所作的油畫《藍色的人體》“翻譯”爲雕塑。後來的《裝飾人物》(1908)、《蛇形人》(1909)、《胸前的十字架》(1910)都反映了他在雕塑語言上的探索,對現代雕塑影響極大。

野獸主義作爲一場有聲勢的現代主義思潮,到1908年以後就銷聲匿跡了。但對於馬蒂斯來說,野獸主義並不意味着他風格的形成,而只是一個開端。勃拉克後來成爲立體派大師,魯奧被德國表現主義者邀請參加他們的畫展,他成爲現代藝術中少有的偉大宗教畫家。而野獸主義中大多數畫家在後來的藝術生涯中則變得平庸而默默無聞了。他們在野獸主義時期爆發出的創造力的閃光在逐漸熄滅。

在野獸主義之後,馬蒂斯繼續他的探索。直至1920年之前,他採用各種自由的手法創造一種新的繪畫空間,而且還經歷了短暫的立體主義時期。著名的《紅色中的和諧》(1911)與他早年的印象主義作品《餐桌》相比,似乎又一次顯示了馬蒂斯的繪畫發生的革命性變化。他拋棄了傳統的透視,用色彩關係以及蔓藤花紋的暗示來建立新的空間幻覺,創造了一種充滿異國情調的、神祕奇特的新境界。1907-1910年間,馬蒂斯繼續在他偏愛的人間天堂、黃金時代之類的享樂主義主題中探索線條、色彩與空間的關係。其中最著名的是繪於1909年的《舞蹈》,這個題材曾在《生活的歡樂》一畫的遠景中出現過。

野獸派創始人亨利·馬蒂斯的生平簡介 第4張

馬蒂斯於1910-1913年間訪問了西班牙和摩洛哥,創作了他一生中最爲豐富多彩的風景畫,表現出對陽光和異國風情的熱愛。他的立體主義探索,就開始在這一時期。著名的作品有《德希姆的靜物的變體畫》(1915-1917)、《摩洛哥人》(1916)等。馬蒂斯的立體主義繪畫從未出現支離破碎的物像。他通過這些作品訓練自己如何將物體幾何化、簡化,如何避免過分裝飾化。

《鋼琴課》(1916-1917)是他最具特色、最成功的立體主義作品。馬蒂斯在不改變視點的前提下,將大塊的鮮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達到既富於裝飾性,又具有空間深度的效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馬蒂斯畫了大量人物畫。這些繪畫要麼有強烈的造型感,要麼以線條表現爲主,十分優美動人,表現了馬蒂斯藝術的洗煉與純粹。晚年,馬蒂斯通過彩色剪紙來試驗色彩關係。他爲書籍作插圖,或進行室內裝飾,運用這一獨特形式,取得了優美的裝飾效果。

馬蒂斯晚年的藝術是極其簡練的,帶有平面裝飾性的藝術,然而他的偉大之處正在於能夠超越令人乏味的、狹小的裝飾天地,從而創造了“大裝飾藝術”的概念。馬蒂斯在晚年仍和在野獸派時代一樣激進。

1941年以來疾病的考驗加諸戰爭本身,都提高了其領悟能力。40年代後期他畫過一系列充滿了光和色彩的室內景物。

1950年,他畫中的色塊已開始具獨立趣味。這一時期,馬蒂斯日益虛弱,開始採用色彩剪貼,這種技法成爲其暮年的主要創作手段。紙片根據其要求先塗好色,然後剪下來,用以拼組畫面。這種要求極度單純的方法,磨練了馬蒂斯的裝飾才能(見作品《爬行》)。其在晚年作品中所取得的活潑的色彩效果,對那些年輕藝術家則具有重要的意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