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意大利教堂萬神殿簡介:它是古羅馬建築藝術史上的傑作

意大利教堂萬神殿簡介:它是古羅馬建築藝術史上的傑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今所見的萬神殿主體建築是哈德良皇帝於公元120-124年所建,爲43.4米高的圓形堂,其內仍供奉羅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萬神殿被贈予教皇,隨即改爲天主教堂,將多尊聖骸保存於內,更名爲聖瑪麗亞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後拉特朗協約將其定爲意大利國立教堂。也正是因此,萬神殿纔在後來倖存下來,沒有被視爲異教建築而毀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意大利教堂萬神殿簡介:它是古羅馬建築藝術史上的傑作

萬神殿是古羅馬建築藝術的傑作。萬神殿的基礎、牆和穹頂都是用火山灰製成的混凝土澆築而成,非常牢固。萬神殿的底平面直徑也爲43.4米,與高度相等,使得內部空間非常完整緊湊。萬神殿下半部爲空心圓柱形,從高度一半的地方開始,上半部爲半球形的穹頂。萬神殿的基礎部分底部寬7.3米,牆和穹頂底部厚達6米,穹頂頂部厚1.5米。

爲使穹頂牆厚的遞減更有利於萬神殿整體建築的穩固,萬神殿穹頂內壁被整齊劃分爲5排(每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鑿凹陷,不僅使牆厚的遞減更爲合理,也增加了萬神殿內部的美觀性。爲了減輕穹頂的重量,建築師巧妙地在穹頂內表面作了28個凹格,分成5排,同時,在牆上有門的的前提下還開了7個凹室作爲祭龕,這些祭龕裏原來放的可能是神像,一些名人的墓穴,如意大利統一後的第一個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的墓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的畫家拉斐爾的墓。

意大利教堂萬神殿簡介:它是古羅馬建築藝術史上的傑作 第2張

穹頂頂部的矢高和直徑一樣,也是43.3米,這樣,萬神殿的剖面恰好可以容得下一個整圓,而它的內部牆面兩層分割也接近於黃金分割,因此它常被作爲通過幾何形式達到構圖和諧的古代實例。在穹頂的中央,直徑8.7米的圓形洞口象徵着神殿同諸神之間的聯繫,它會吸引並重新分配穹頂巨大的張力。雨水也會從洞口進入,但會通過傾斜的大理石地板上22個幾乎看不到的小洞排走。

萬神殿內的七座壁龕,分別供奉戰神和朱利奧·凱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龕外,殿內還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萬神殿內側面的小堂,是拉斐爾、意大利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翁貝爾託一世和他的妻子瑪爾蓋麗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長眠之地。

萬神殿的裝飾風格前後發生過很大變化。供奉諸神時期的描畫神人大戰的銅雕等大量裝飾,在改爲教堂後被大面積更替,原有的屋大維與阿格里帕的雕像也已不在。神殿入口的青銅大門,原與穹頂和門廊天花板所覆的鍍金銅瓦互爲呼應,現今銅瓦早已用作他途,只留雕工精美的青銅大門鎮守那一份已逝的氣勢。

意大利教堂萬神殿簡介:它是古羅馬建築藝術史上的傑作 第3張

萬神殿內寬廣空曠,無一根支柱,穹頂頂部開有直徑9米的圓洞,這是整個萬神殿內唯一的光源來源。萬神殿的正面有一個長方形的柱廊,寬約34米,深達15.5米,有16根高12.5米的科林斯柱式的柱子,前排8根,中、後排各排立4根,這些柱子都是用花崗岩加工而成,柱身高12.5米,柱的底部直徑爲1.43米,柱頭和柱的底座是用白色大理石加工的。穹頂和柱廊原來都是用鍍金銅瓦覆蓋的,公元663年,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下令揭下運往拜佔廷。735年以後,羅馬人用鉛瓦覆蓋。17世紀上半葉,柱廊的銅質天花也被人拆走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