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古羅馬的人生活越來越好 爲什麼最後還是滅亡了呢

古羅馬的人生活越來越好 爲什麼最後還是滅亡了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羅馬人生活越來越好爲什麼還是滅亡了,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句話是北宋歐陽修總結後唐莊宗李存勖那因戰鬥而興起,因安逸而敗亡的一生。

不過,小編對此有點異議的是,一個君主私德上再怎麼荒唐墮落,也不至於要亡國。但如果這股風氣蔓延到去一個民族的全體上下民衆,那這個民族成員的日子過得越好,距離敗亡就越近!

不錯,這就是古羅馬人之所以全體走向滅亡,致使大部分古羅馬文明都得不到傳承的最大原因!主要,就表現爲以下三大方面了。

古羅馬的人生活越來越好 爲什麼最後還是滅亡了呢

【一、因奴隸帶來的奢侈生活,令古羅馬人失去了勤勞精神。】

對外征服戰爭的勝利給羅馬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戰俘,致使奴隸價格暴跌,以至於出現了奴隸“像撒丁尼亞人那樣便宜”的諺語。據估計,“公元前 202 年至公元前 52 年之間被抓的戰俘至少有 516 130 人,這還不包括高盧戰爭中的 100 萬俘虜”。公元前 225 年,意大利人口約 400 萬,其中奴隸約 60 萬,佔總人口的 15%,到“公元前一世紀末,意大利有二百萬( 甚至三百萬) 奴隸。奴隸的數字佔所估計的意大利總人口的 35%到 40%”。

古羅馬的人生活越來越好 爲什麼最後還是滅亡了呢 第2張

當時,奴隸制經濟空前繁榮,大量奴隸投入生產勞動,遍佈各個生產部門。數量衆多的奴隸使羅馬人從繁重勞動中解脫出來,開始享受生活、財富,以及積極對外侵略!

隨着財富的增加,生存環境的寬鬆,生活資料的豐富,個人享樂主義和獨裁開始出現。蘇拉獲得國家統治權後,“一切事物在好的開端後面出現了不祥的結果之後,所有的人便開始動手劫掠起來。有人想弄到一所房屋,有人則想弄到土地; 勝利者放肆之極又不知節制,他們兇殘可恥地殘害自己的同胞。”

羅馬的社會秩序日益混亂。下層民衆則表現爲對金錢的追逐,對個人享受的貪慾以及對社會責任的漠視。新一代羅馬人雖然繼承着世界主人的地位,但卻沒有時間或根本就不願去保衛它,羅馬公民保家衛國的熱情已經消失。土地集中在少數貴族手中,失去土地的流民淪落在羅馬的貧民區中,熱衷於粗俗文化。

【二、因對外侵略帶來的“搶掠好過經營”的錯覺,古羅馬人不再善良淳樸。】

務實的羅馬人曾經是勤勞的農民,忠誠的戰士。然而,平靜的農夫生活在對外征服過程中經過外來思想與習俗的侵染而變得支離破碎。羅馬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斷遭到希臘文化中墮落因素的侵蝕而逐漸消失。希臘文化將宗教與喜劇給與羅馬平民,道德、哲學及藝術則給與上層階級。征服馬其頓以後,希臘和亞洲的俘虜、奴隸、難民、商人、旅行家、藝術家、演員、音樂家、教師及演說家潮水而至。

羅馬人開始接受希臘文化,對此,傳統的羅馬人深爲震驚,他們不是爲竊取而抱怨,所怨的是那些“懶惰”和“無益的談話”,因爲那些一向勤勞的市民,現在居然放下工作,“浪費時間用在檢驗和評論風雅的瑣事。”以至於元老院不得不採取措施對付那些過分激烈地和淳樸風習相牴觸的人們。公元前 173 年,希臘哲學家被驅逐出羅馬,理由是他們提倡享樂主義。公元前 161 年元老院又下令“不許哲學家及修辭學家留在羅馬”。

古羅馬的人生活越來越好 爲什麼最後還是滅亡了呢 第3張

正如賀拉斯所說: “被征服的希臘把她那粗魯的征服者變成了被征服者,並把藝術帶給了那未開化的拉丁姆。”希臘社會中追求人生快樂和生活享受的思潮在羅馬深入人心。儘管小迦圖以自己的嚴厲與簡樸來力圖掃除羅馬人的腐化墮落,然而,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羅馬人仍然在紙醉金迷中流連忘返,在醉生夢死中通宵達旦。從此,“世界的局面改變了,渾厚淳樸的羅馬古風業已蕩然無存。”

【三、基層既已腐敗,上層無力糾正!】

共和末期,元老院內部的激烈黨爭使國家權力機構迅速墮落爲追逐個人利益的場所。此前,擔任公職意味着自我犧牲,甘於奉獻。現在,相對安寧的局勢,舒適的享樂生活,使人們沾沾自喜地習慣在任職期間進行敲詐勒索,大發橫財。年輕的貴族以追逐功名、家族榮譽和戰利品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他們積極參與官員的競選活動,完全是出於個人利益而非考慮國家利益。堪稱完美的羅馬政治機制,在人心不古的共和末期並未有效地遏制腐敗。

古羅馬的人生活越來越好 爲什麼最後還是滅亡了呢 第4張

元老院歷來被視爲共和國的良心和社會道德的楷模。但到共和末期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隨着社會道德的淪喪,元老貴族違反慣例,開始利用職權參加到貿易、高利貸和工業中來。事實上此前羅馬法律曾經規定:爲消除任何爲個人利益而違反法律的行爲,元老及其處於其權威下的配偶不允許收稅或經商謀取利益。隨着一批商界出身的“新人”進入元老院,商人惟利是圖的原則被引入政治領域,從而徹底破壞了元老院內部的統一性。既然人們都根據利益原則及個人的政治前途來選擇政治態度,那麼政治態度就不得不隨着政治風浪的起伏而左右搖擺。

和元老院一樣,享有選舉權的公民大會也喪失了其德行至上、公正不阿的品德。此時,羅馬人任命執政官“不再考慮德行,轉而看重偏好。他們授予高位的,是那些知道如何討人歡心的人,而不是那些通曉如何克敵制勝的人。後來,他們更是等而下之,不再把這一官職授予有偏好的人,而是授予有權勢的人。這種體制的缺陷,遂使殘存的美德也喪失殆盡。”

古羅馬的人生活越來越好 爲什麼最後還是滅亡了呢 第5張

三大因素的影響之下,“逸豫可以亡身”這一句說話迅速蔓延到整個古羅馬全體上下,最終導致文明的滅亡,並不是偶然。古羅馬人再怎麼驍勇善戰,智慧高絕,最終都過不了腐化這一關。從中可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嚇得小編我今晚都不敢加餐,而繼續加班辛勤服務各位玩家了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