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古時皇帝出來走一趟 排場究竟有多大?

揭祕古時皇帝出來走一趟 排場究竟有多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按禮制,皇帝出行的儀仗極隆重,稱“車駕鹵簿”,分爲大駕鹵簿、法架鹵簿、小架鹵簿三種。“滷”通“櫓”,意指大盾;“簿”爲簿冊。可知設立鹵簿儀仗的初衷是保衛天子安全。後來隨着儀仗規模的擴張、禮制的發展,車駕鹵簿的護衛功能弱化,宣示皇家威儀與天子尊貴的禮儀功能凸顯出來。其中大駕鹵簿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一般來說,天子南郊祭天大典才需要動用大駕鹵簿。北宋的大駕鹵簿儀仗尤其盛大,宋仁宗時,“宋綬定鹵簿,爲《圖記》十卷上之,詔以付祕閣。凡大駕,用二萬六十一人”。

揭祕古時皇帝出來走一趟 排場究竟有多大?

網絡配圖

現在我們還能看到的宋畫《大駕鹵簿圖書》,描繪的應該就是宋綬制訂的鹵簿儀仗。據研究者統計,此圖卷共繪有“官吏將士五千四百八十一人,輅、輦、輿、車三十五種五十八乘,象六隻,馬二千八百七十三匹,果下馬二匹,牛三十六頭,旗、旗、旃、纛九十杆,樂器一千七百零一件,兵杖一千五百四十八,甲裝四百九十四,儀仗四百九十七” 。宋人重禮,對鹵簿儀仗的講究,既是渲染皇家威儀,也是爲了展示南郊祭天的至高無上規格。

不過實際上,由於種種原因,宋朝君主往往簡化出行的儀仗與儀式,甚至出現“不成體統”的局面。據馬端臨《文獻通考》,仁宗皇帝“車駕行幸,非郊廟大禮具陳鹵簿外,其常日導從,惟前有駕頭、後擁傘扇而已,殊無前典所載公卿奉引之盛。其侍從及百官屬,下至廝役,皆雜行其道中。步輦之後,但以親事官百餘人執撾以殿,謂之禁衛。諸班勁騎,頗與乘輿相遠,而士庶觀者,率隨扈從之人,夾道馳走,喧呼不禁。所過有旗亭市樓,垂簾外蔽,士民憑高下瞰,莫爲嚴憚。邏司街使,恬不呵止,威令弛闕,玩習爲常”。

——如此簡陋的皇家儀仗,恐怕還不及後世一個縣長下鄉視察時之威風。圍觀皇帝的士庶,非但沒有跪伏、迴避,還跟隨在皇室扈從之後,“夾道馳走,喧呼不禁”;皇帝車駕經過的街路,“士民憑高下瞰”,官方也“不呵止”。

針對這一情況,參知政事宋庠在康定元年(1040)奏請朝廷,參照“前代儀注及鹵簿令”,訂立“乘輿常時出入之儀”,以“具嚴法禁,上以示尊極,下以防未然”。仁宗皇帝採納了宋庠的建議,“詔太常禮院與兩制詳定”禮儀,但制訂出來的儀禮只是禁止民間士庶“乘高下瞰”、“夾道喧呼馳走”,並無指令他們跪伏的要求。而且新禮儀後來又“浸弛”了。

揭祕古時皇帝出來走一趟 排場究竟有多大? 第2張

網絡配圖

還是《文獻通考》的記載,南宋紹興年間,“自六飛南渡,務爲簡便,唯四孟享獻,乘輿躬行,前爲駕頭,後止曲蓋;而爪牙拱扈之士,或步或趨,錯出離立,無復行列;至有酌獻未畢,已舍而歸;士民觀者,駢肩接袂,雜遝虎士之中”。

“四孟享獻”是指每季第一個月,皇帝需駕出祭祀宗廟,儀仗規格略低於大駕鹵簿。但宋室南渡後,一切禮儀從簡,皇帝車駕出行,也有如前述仁宗朝之“威令弛闕”,士民觀者混雜在皇家衛士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