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赤壁之戰背後的隱祕:是誰首先說服了孫權抗曹?

赤壁之戰背後的隱祕:是誰首先說服了孫權抗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赤壁之戰被稱爲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對於曹操來說,這是一場統一全國的戰爭,而對於孫權和劉備來說,則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大戰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剛剛當上了丞相,七月就發兵南征劉表。八月,劉表死了,他的兒子劉琮不戰而降,劉備也敗走夏口,時間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本來曹操的兵力就佔有很大的優勢,劉琮投降,曹操又得到了荊州的水軍,可以說是聲勢更加浩大,順風順水的曹操,要想他不趁機攻打東吳都難。

赤壁之戰背後的隱祕:是誰首先說服了孫權抗曹?

網絡配圖

面對這種局面,孫權的東吳政權必須做出一個決斷:是迎戰還是投降?對於孫權來說,要想做出這樣一個決斷也是兩難的。投降,父兄的基業就毀在了自己手上;迎戰,力量懸殊,勝算極小。何況,曹操還在安撫荊州各地,追打劉備這個殘敵,迎戰等於是引火燒身,失敗就是加速滅亡。而此時的東吳,籠罩在一片投降陰霾之中,認爲曹操不可戰勝。可是最終,孫權還是做出了迎戰的決定,並派出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劉備併力,和曹操“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再加上瘟疫曹操主動撤回到北方,終孫權一生,東吳再也沒有遇到過這樣大的危機。

孫權從猶豫不決到決心抗曹,是誰說服他做出這樣的決斷呢?

在《三國演義》中,是諸葛亮跨江東行,到吳國“舌戰羣儒”,用激將法刺激周瑜,最終說服孫權聯劉抗曹,實際情況真是這樣的嗎?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是時曹公新得表衆,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拒之議,意與權同。”就是說,主張抗拒曹操的是周瑜和魯肅。那麼,這兩個人是誰先說服孫權的呢?

赤壁之戰背後的隱祕:是誰首先說服了孫權抗曹? 第2張

網絡配圖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孫權得到曹操準備渡江東侵的消息,與諸位將領商談,將領們都勸孫權迎降曹操,只有魯肅一言不發。孫權起身入廁,魯肅追到屋檐下,孫權知道他想單獨交談的用意,就拉着魯肅的手說:“你想說什麼?”魯肅回答說:“剛纔分析大家的意見,他們只想害將軍,不值得與他們共商國家大事。現在像我魯肅這樣的人可以迎降曹操,至於將軍您卻萬萬不可。爲什麼這樣說呢?如果我迎降曹操,他會將我送還鄉里,評定一個名位,還可以做一個閒散官署中的辦事官員,乘坐牛車,攜帶隨從,交遊於名師薈萃的名城京師,多年之後經過逐級升遷,我肯定還會做到州郡一級的長官。如果將軍迎接曹操,還有什麼安身立命的處所?希望您早定迎戰大計,不要採納大家的意見。孫權嘆息說:“剛纔那些人所持觀點,使我大失所望,現在你闡明瞭國家大計,正與我的想法相同,這是上天把你賜給我啊!”

當時周瑜接受孫權的指令前往鄱陽縣,魯肅勸孫權派人追上週瑜,招他返回。

周瑜是怎麼說的呢?

《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孫權召集部下詢問計策,與會者多數認爲,曹操新得到荊州水軍,東吳用來抗拒曹操的長江天險已經不再獨有,雙方實力懸殊,無法抗拒曹操。因此,最好早日投降。周瑜說:“……請讓我爲您分析一下:現在假如北方已經完全穩定,曹操沒有後顧之憂,能夠曠日持久地和我們爭奪地盤,但是否能夠和我們在水面上一決勝負呢?現在北方並沒有平定,加上馬騰、韓遂還在潼關以西,實際上是曹操的後患。而且捨去騎兵,依靠舟船,和我們吳越人較量,本來就不是中原人的長處。

赤壁之戰背後的隱祕:是誰首先說服了孫權抗曹? 第3張

網絡配圖

現在又趕上天氣奇冷,馬無草料,驅使中原的士兵遠遠跋涉到江南之地,不服水土,必然生病。所列舉的這四點,都是用兵者所應該擔心的,而曹操卻冒險行動,將軍要活捉曹操,應該是在今天,我請求帶領精兵三萬人,進駐夏口,保證爲將軍打敗曹操。”孫權說:“……你說應當抗擊,和我的想法非常一致,這是上天把你送給我呀。”

很顯然,是魯肅說服了孫權抗拒曹操,同時又說服孫權追回周瑜。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