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清東陵中面帶微笑的女屍是何人? 揭裕陵地宮之謎

清東陵中面帶微笑的女屍是何人? 揭裕陵地宮之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東陵中面帶微笑的女屍是誰她身穿黃色龍袍,皮肉完好無損,絲毫沒有腐爛。兩腮和嘴下多皺紋,牙齒沒有完全脫落,面目如生,笑容可掬,年齡約在50歲左右。她竟然是誰呢——

裕陵地宮之謎

清東陵中建築最華美、最精緻的是乾隆皇帝的裕陵。裕陵歷時9年,共耗銀203萬兩,是在清朝國力鼎盛時期修建的,其質量實屬上乘。其最具代表特色的是撲朔迷離的地宮。

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盜掘了裕陵、慈禧陵之後,寄居在天津的清廢帝溥儀派遺臣載澤、耆齡、寶熙等人到東陵進行善後處理,將拋出的遺骨重新進行了簡單殮葬。

當他們清理裕陵地宮時,在棺牀西邊的兩棺之間發現了一具奇異的女屍:她身穿黃色龍袍,皮肉完好無損,絲毫沒有腐爛。兩腮和嘴下多皺紋,牙齒沒有完全脫落,面目如生,笑容可掬,年齡約在50歲左右。

清東陵中面帶微笑的女屍是何人? 揭裕陵地宮之謎

裕陵地宮共葬5位女姓,這具女屍是哪一位呢?據年齡推斷,最有可能的就是孝儀皇后,她是嘉慶帝生母,死於乾隆四十年,卒年49歲。但是,爲什麼同葬一個地宮,有比她早葬的,有比她晚葬的,其他四具女屍都已腐爛,只有她的屍體不腐爛?

查找史料,在清代,皇家並不刻意追求地宮和棺槨的密封,也不注重屍體的防腐。皇帝、皇后的外槨雖然漆飾了49遍之多,在密封和防腐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主要的用意是表示死者的地位和尊貴。帝、後、妃死了,少則停靈數月,多則數年。那些先葬入皇帝陵的後、妃,即使葬入了地宮,石門也不關,墓道口也不封,以待皇帝入葬,所以有些帝后妃屍體在地宮封掩前就已經開始腐爛了。可是孝儀皇后死於乾隆四十年,直到乾隆帝死後纔將地宮封掩。而在她死後153年後,居然屍體不爛,面目如生,實在是一個難解之謎。

1928年軍閥孫殿英盜掘裕陵時,有記載稱,盜墓者順利地打開了前三道石門,第四道石門卻無論如何也打不開。他們無計可施,一怒之下,便用炸藥炸壞了石門。他們進入金券後發現,原來是一口巨大的棺槨在後面頂住了第四道石門。經後來考證才知道這口棺槨就是乾隆帝的棺槨。是什麼力量移動了棺槨?

帝、後、妃的棺槨四角都用巨大的龍山石(卡棺石)固定,龍山石與石棺牀之間用鉚榫方式相連。龍山石的下棱壓住槨的下橫邊,龍山石的豎向凹槽卡住槨的豎棱。這樣棺槨十分穩固,絲毫不能動彈。再者棺內除屍體外裝滿奇珍異寶,異常沉重,加之有龍山石的固定,棺槨的移動顯然沒有可能。

有人說棺槨是被地宮滲水浮起來的,但是裕陵地宮中有六具棺槨,以乾隆帝的爲最大、最沉。地宮裏的水是靜止的死水,不流動,爲什麼偏偏最大、最重的乾隆帝的棺槨浮起,漂到棺牀下面,頂住了石門?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成爲難解之謎。

乾隆十七年,孝賢皇后於裕陵完工的當年就葬入了地宮。在入葬前,竟然發現地宮有滲水。乾隆帝命有關大臣採取緊急措施進行補救,很快就排除了滲水。一直到嘉慶四年,在長達47年的時間裏地宮裏也未再出現滲水。這說明上次的排水措施很成功,行之有效。那次到底是採用了什麼補救方法,直到現在也未查找出來。

清東陵中面帶微笑的女屍是何人? 揭裕陵地宮之謎 第2張

據說,孫殿英盜陵後,載澤等人到東陵處理善後事宜時,發現裕陵地宮裏的積水有四五尺深。裕陵地宮清理後,從牆上的水痕看,水最深時竟達六七尺。它從什麼時候出現的滲水?同是一座地宮,爲什麼從乾隆七年以後47年裏不出現滲水,以後從何時大量滲水的?是什麼原因?至今也未找到答案。

據徐廣源回憶,裕陵地宮自1792年開放以來,每到陰雨連綿的夏季,地宮裏都有大量滲水,一天不抽水,就積水尺餘,幾天不抽水,則可沒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