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徐霞客一輩子不工作只旅遊,他的旅遊經費哪裏來的?

徐霞客一輩子不工作只旅遊,他的旅遊經費哪裏來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徐霞客一輩子不工作只旅遊,他的旅遊經費哪裏來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

大家第一次知道這位400多年前的“驢友”大都是在初中歷史課本的《徐霞客遊記》上。在一衆政客文人中,這個中國最早的揹包客格外引人注目。

徐霞客一輩子不工作只旅遊,他的旅遊經費哪裏來的?

徐霞客號稱“遊聖”,自他22歲開始到55歲油盡燈枯,在33年的時間內遊遍了大明的14個省,遊山玩水之間寫下廣爲流傳的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

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樣一個疑問:30年不間斷地全國遊,他的旅遊經費來自何處?

出身富貴

即使是交通便利的現代,大多數抱着“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這份壯志的人也會因爲忙碌於賺錢應酬而含憾作罷。

而在古代,要遊遍全國,最首要的也是要有個富裕的家底,而徐霞客,恰恰出生於富裕人家。

徐霞客是江蘇人,而江蘇自古就是中國的“錢袋子”,許多家境富裕的富戶都出身於此。

而且徐霞客並不是什麼小富二代,他的高祖父徐經是江陰的鉅富,史稱“廣有田畝,富有義行,有敕書樓爲證,詩書傳世,築有萬卷樓”。

雖然到他這一代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駱駝究竟是比馬大的,憑着世代傳承的經驗,加上他的父親徐有勉踏實肯幹,也讓家境中興了一些。

這就讓徐霞客有了一定的“啓動資金”,更重要的是,他爹沒啥別的喜好,偏偏也是個旅遊愛好者,帶着小徐霞客時不時出門遊覽山水,也培養了徐霞客對旅遊的興趣。

在徐有勉去世之後,徐霞客本打算遊歷祖國山河,並撰寫通志以傳後世,但考慮到自己母親年事已高,不在身邊難以盡孝,遂不忍出行。

徐霞客的母親多多少少也知道他們爺倆的愛好是遊山玩水,在知道他的志向後全力支持,並拿出家資來支持他。

徐霞客曾用這樣一句話敘說他的母親:“母無他好,好習田婦織。”但這其實有很大自謙的成分在裏面。

實際上,徐霞客的母親雖然“好習田婦織”,但開的是一個大型手工作坊,相當於現在的一箇中型公司了。

有記載說,每遇荒年,徐母命霞客以數十石糧救濟災民,家底之厚實,如此可見一斑。

有如此殷實的家底,徐霞客自然能夠放心全國遊,而不擔心囊中羞澀了。

親友相助

中國有句俚語,“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即使徐霞客資本背景雄厚,出門在外,也難免會有不便的時候。

何況徐霞客其實並非徒步行遍祖國的山河,《徐霞客遊記》中記載,他出遊時步行只佔據了60%。

行到險峻之處,他採取的往往是轎子、騎馬、坐船的出行方式,在旅途中生活悠閒,走到哪都有僕人進行伺候與整理書籍。

單在遊記“粵西遊日記”部分,就記載着他帶五個僕從隨行,人員之多,以至於路上的村民紛紛懷疑他們是一個詐騙團伙!

這麼多人出遊,行到荒郊野嶺處,發生不便該要如何解決?好巧不巧,他的親戚朋友此時正好能幫他解決這些問題。

徐霞客的“朋友圈”也是常人不能比擬的,各種記錄顯示,無論是家中親戚,還是他結識的好友,上至朝廷大佬東林名士,下至地方秀才舉人,林林總總都與他關係密切。

舉個例子,當他第一個孫子徐建極出生時,僅在當天,徐霞客就同時收到了黃道周、文震孟、陳仁錫等5位翰林名士好友的賀信。

徐霞客的朋友遍佈天下,因此,無論行至何處,只要一有難題,當地的地方官員都會提起一股子勁進行照應。

畢竟能賣這樣一位門路通達的大佬的人情,怎麼說也是祖上積德、三生有幸了,之後無論發生什麼事,憑此人情,也能行個方便。

據記載,崇禎十三年即1640年,徐霞客進行最後一次出遊,在路上得了重病,無法下車走路,嚴重到足不能行。

而此時的徐霞客遠在雲貴地區,身邊並無熟人。

而他的朝廷朋友聽聞此事,竟委託雲南地方官員派車船一路護送,將徐霞客平安送回江陰老家的,他的人脈之廣,由此可見一斑。

響徹大明

常言道,“打鐵還需自身硬”,家底再殷實,如果不進行打理也會敗空,朋友再顯赫,多次叨擾也會疏遠,唯有自己擁有足夠的實力纔是久遠之策。

在三十三年的全國行中,徐霞客不但行遍了大江南北,也將所見所聞撰寫成書,以通志的形式在民間進行流傳。

憑藉這些通志,徐霞客在當時的明朝聲名鵲起,許多本無交集的地方官員都以能夠招待到徐霞客爲榮。

在做客期間,徐霞客也能向當地官員詢問當地風俗名勝,排去獨自摸索的時間。

在四處遊覽時,徐霞客結識了一名叫唐玉平的朋友,唐玉平當時正任明朝的中軍,手上掌有一定的權力。

在見面後,兩人相談甚歡,而爲了保證徐霞客在日後的旅遊中更加通順和安全,唐玉平慷慨贈送給徐霞客一塊官員才能擁有的“火牌”。

有了這塊火牌,徐霞客到了有驛站的地方,就可以免費入住,不僅如此,在驛站期間,所有的吃喝費用都由朝廷買單,相當於是“公款吃喝”。

如果要決定前往下一個地點,驛站也會優先安排你的車馬,這塊火牌本是爲了朝廷官員路上方便,只是到了徐霞客這裏,它發揮了無比關鍵的作用。

可以說憑着小小一塊火牌,在整個大明,徐霞客的吃住行都解決了大半。在得到這塊“寶物”後,徐霞客也能夠不去操心路上的各項雜事,靜心著書了。

也正是憑着祖上、朋友以及自己爭取的優勢,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徐霞客在三十年間遊歷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將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撰寫爲六十萬字的鉅著《徐霞客遊記》,並憑此名垂青史。

現在回望徐霞客的一生,難免會覺得他擁有許多常人所不能有的資源,並因此才能修得鉅著。

然而正如上面所說,他擁有着巨大的資源,卻做得是撰寫遊記這類在世人看來“不倫不類”的事,在當時肯定也承受着各路的批評與壓力。

明明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但最終選擇卻是成爲一名說走就走的“揹包客”,能夠讓徐霞客名垂青史的絕非是他身邊那些優秀的資源,而是他這一份將“興趣”變爲“動力”的堅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