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皇帝的一次託妻獻子,爲何導致唐朝滅亡?

皇帝的一次託妻獻子,爲何導致唐朝滅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帝的一次託妻獻子,爲何導致唐朝滅亡?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聽相聲的都知道啥叫“託妻獻子”,大概意思就是你把妻子託付給我照顧,我把兒子送給你延續宗脈。據說這個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的第一執拗諍臣主爵都尉汲黯、首鼠兩端大司農鄭當時和廷尉翟公三位西漢名臣,“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就是翟公在起而後落、落而後起的沉浮中得出的人生感悟,“門可羅雀”的成語也由此而來,這件事在《史記·汲鄭列傳》中有記載。

按理說託妻獻子是一種美德,但是做得過分了,那就會爲世人不齒。比如在唐朝初年,那位號稱一代英主的一次託妻獻子,爲大唐王朝開了個壞頭,後世子孫紛紛效仿,弄得大唐王朝滅亡了兩次。這兩次滅亡,不是指唐朝最終破產清盤,而是指武則天廢唐爲周、安祿山攻陷長安——都城失陷,皇帝出逃,那個朝代實際已經滅亡了,即使沒有徹底滅亡,唐朝到最後也沒有恢復元氣。安之之亂後,唐朝皇帝號令難出京城,即使還算唐朝,但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

唐朝兩次滅亡,追根溯源,始作俑者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這位天可汗的託妻獻子做得很不地道,帶壞了唐朝宮廷風氣,弄得盛唐得了個“髒唐”的綽號。這件事我們要分三個階段來講,這三個階段都跟唐朝皇帝的私德有關。

第一階段,李世民在託妻獻子這件事上做得很徹底

大唐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淵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同年八月,李淵禪位,李世民登基,是爲“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盡人皆知,可是期間其後發生的託妻獻子故事,可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因爲李世民是個修改本朝實錄的高手,所以很多事情都被掩蓋住了,但是新舊兩唐書都不是唐朝人編纂的,我們可以通過這兩本正史,還原出託妻獻子事件的真相。

《舊唐書·卷六十四·列傳第十四·高祖二十二子》和《新唐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的記載一致,李世民有三個同父同母的兄弟,分別是大哥太子(後稱息王、隱太子)建成、三弟衛王玄霸、四弟齊王(後稱巢刺王)元吉。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三弟玄霸就已經於隋大業十年病故,既沒有疆場建功(當時李淵還沒有造反,而是在給徵遼的楊廣押運糧草),也沒來得及看見老爹李淵稱帝,甚至還沒來得及娶妻生子。

皇帝的一次託妻獻子,爲何導致唐朝滅亡?

通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成功地消滅了倖存的兩個嫡系兄弟,按照立子以嫡以長的規矩,唐朝第二代皇帝非他莫屬。

爲了斬草除根,李世民還下令殺掉了全部十個嫡親侄子(其兄弟屬於庶出):“建成死年三十八。長子承宗爲太原王,早卒;承道安陸王,承德河東王,承訓武安王,承明汝南王,承義鉅鹿王,皆坐誅。(元吉)死年二十四。子承業爲樑郡王,承鸞漁陽王,承獎普安王,承裕江夏王,承度義陽王,並伏誅。”

十一個嫡親侄子,只有早年夭折的大侄子李承宗逃過了一刀之苦。

殺光了嫡親兄弟和嫡親侄子之後,李世民如何處理自己的嫂子和兄弟媳婦呢?這就說到“託妻”了:別人先不管,漂亮的四弟妹獨守空房很可憐,我這個當二哥的就能者多勞吧。於是我們在《新唐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太宗子》中看到了這樣的記載:“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爲後,魏徵諫曰:‘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乃止。”

這段話翻譯過來很簡單:曹王李明的親生母親,原本是李元吉的正妻(多數王朝王之正妻曰妃而非後),在玄武門之變後,李元吉的正妻很受李世民寵愛,甚至一度動了立她爲後的念頭,要是沒有“田舍翁”“羊鼻公”魏徵攔着,母以子貴子以母貴,李明可能就會成爲大唐第三任皇帝了。

李世民可能也覺得自己弒兄屠弟逼父這事兒做得不太地道,於是進行了一方彌補,先是“哭”大哥建成:“太宗即位,追封建成爲息王,諡曰隱,以禮改葬。葬日,太宗於宜秋門哭之甚哀,仍以皇子趙王福爲建成嗣。十六年五月,又追贈皇太子,諡仍依舊。”

殺了親大哥,又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大哥家業,李世民這手“獻子”把戲玩兒得很溜。

不管是不是四弟元吉的託付,二哥李世民都把四弟妹照顧得很好。不但把弟妹照顧得很好,李世民的兒子李治還好人做到底,替老爹把託妻獻子做到了極致——真把他“過繼”給四叔了:“高宗詔出後巢王。”

如果李世民與李元吉相逢於地下,也會很告訴李元吉:“我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了你,你不至於斷了香菸,這回你明白了吧?——孩子是我的!”

李元吉很欣慰:“這我就放心了。”

李世民:“他是你媳婦親生的!”

李元吉:“……”

第二階段,唐高宗李治頗有乃父之風

按照傳統,先皇駕崩,後宮妃子是要託付給繼任者的,所以李世民的正一品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是爲四妃),正二品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是爲九嬪),正三品婕妤正四品美人正五品才人(各九位),一股腦託付給了唐高宗李治——這些人都算李治的庶母。

這九個五品才人中,有一個叫武媚的——當時不叫武媚娘,也不叫武瞾、武則天。庶母武媚只比嫡子(李治爲長孫皇后親生)李治大四歲。於是李世民做得初一娶弟妹,李治也做得十五娶庶母。

按照《卷七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的記載,武才人在李世民駕崩之後,是出家爲尼了:“帝過佛廬,才人見且泣,帝感動。”

孝順兒子李治一看跟自己早有舊情的庶母如此淒涼,也於心不忍,就把她接回皇宮體貼照料,還封之爲正二品的九嬪之首昭儀。

可能是覺得僅把庶母封爲自己的昭儀,還對不起父親的“託妻”重任,李治也學老爹好人做到底:“詔李勣、于志寧奉璽綬進昭儀爲皇后。”

於是“二聖並尊,李與武共天下。”

就是這一次盡職盡責地完成“託妻”重任,李唐王朝在天授元年(690年)第一次滅亡了:“太后知威柄在己,因大赦天下,改國號周,自稱聖神皇帝,旗幟尚赤,以皇帝爲皇嗣。立武氏七廟於神都。尊周文王爲文皇帝,號始祖,妣姒曰文定皇后;武王爲康皇帝,號睿祖,妣姜曰康惠皇后。”

武則天廢唐爲周,連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發都跟着沾了光,只是有一點我們不清楚:周文王周武王不姓武呀,莫非武姓起源於姬姓?姬昌是岐周(今陝西岐山縣)人,武則天是幷州文水((山西文水)人,八竿子也打不着呀。但是這難不住武則天:“我的始祖是周平王的小兒子姬武!”

武則天當了皇帝,李家子孫可就慘了,李顯李旦紛紛改姓武,李唐王朝在武則天手裏,其實已經滅亡了。後來的中宗李顯睿宗李旦,很長一段時間都叫武顯武單——《神探狄仁傑》稱太子爲李顯,那是不對的,因爲武則天稱帝后封原中宗爲太子,就已經“在他懇切要求下”,賜姓爲武了。

第三階段,唐玄宗李隆基花樣翻新

唐太宗李世民笑納弟媳並準備封他爲後,唐高宗李治青出於藍庶母爲妻,並將大唐江山拱手相送,而唐玄宗李隆基花樣翻新,他看上了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

說李隆基是不肖子孫,這是不對的,因爲他太“肖”了,就連做法也跟他爺爺李治如出一轍,而且做得更貼心:讓楊玉環出家當了女道士,保留了滿頭秀髮。

李隆基之亂,遠勝李世民李治,因爲他和楊玉環之間還多了一個安祿山:“安祿山有邊功,帝寵之,詔與諸姨(楊玉環的三個姐姐都被封爲國夫人)約爲兄弟,而祿山母事妃,來朝,必宴餞結歡。”“帝令貴妃姊妹與祿山結爲兄弟。祿山母事貴妃,每宴賜,錫(賜)賚稠沓。”

安祿山認比自己小十六歲的楊玉環爲乾媽(這個詞很貼切,可以有兩種讀法),但是“幹舅舅”楊國忠很不滿意,所以後來安祿山造反,一開始的藉口居然是清君側誅國忠。

因爲放任楊家禍亂朝政,放任楊玉環的乾兒子穢亂宮闈,大唐第二次滅亡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不但一拳打斷了大唐盛世的脊樑,也形成了藩鎮割據號令不出京城的尷尬局面,這時候的大唐已經分崩離析名存實亡了——當朝廷失去了對地方節度使的掌控,這個朝廷也就剩下空殼子了。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李世民的“託妻獻子”,後世子孫前赴後繼,唐宮之亂,也只有清朝可以與之比肩。現在看來,“託妻獻子”真是一件十分不靠譜的事情,皇帝這麼幹,會斷送江山,尋常百姓這麼幹,也會囧到沒朋友。讀者諸君請試想一下,如果李治不學李世民的託妻獻子,武則天可能要當一輩子尼姑,大唐怎麼第一次滅亡?如果李隆基不花樣翻新,楊玉環也就是以王妃身份終老,又怎麼會有長生殿、馬嵬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