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民間一位前朝隱士,爲何會拒絕朱元璋的邀請呢?

民間一位前朝隱士,爲何會拒絕朱元璋的邀請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之前的個人背景在歷代開國皇帝中是獨一無二的,他是真正來自於社會的最底層,沒有任何的家庭背景,其父母以及祖父母都是赤貧的農家,還到處躲債。而朱元璋也從小學會了幹活,給地主放過牛。這一時期的朱元璋雖然生活困苦,但至少還有父母兄長。

民間一位前朝隱士,爲何會拒絕朱元璋的邀請呢?

但到了1344年,旱災、蝗災和瘟疫肆虐,朱元璋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和兄長,只剩下他和二哥,家裏窮的甚至連置辦棺材的錢都拿不出來,連用來埋葬親人的墓地都是鄉里人送的。兄弟倆潦潦草草將親人埋了,然後繼續生活。

當時的朱元璋只有17歲,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到了皇覺寺做了一個小行童,其實就是一個打雜的,好歹混口飯吃。但這種生活維持了還不到兩個月,皇覺寺就因爲生計問題將這些小行童們都放了出去當了小乞丐。

從此,朱元璋開始了長達三年的要飯生涯,在淮河流域一直流浪了三年,然後回到了皇覺寺。這幾年的行乞生涯對朱元璋的影響很大,等他回到寺裏之後就開始讀書識字、研習佛法,然後幾年之後在過去小夥伴的召喚下,加入了起義軍,從此走上一條改變命運的道路,並最終在元末笑到了最後,建立了大明王朝。

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時不時還回想過去的生活,在外遊歷的那些日子,他曾瞭解了很多的東西,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登基之後,不忙的時候,他就喜歡微服私訪,親自出宮去看一看,瞭解百姓的生活,自己親眼所見的總比別人告訴你的靠譜一些。

這一天,朱元璋又微服私訪了,天快黑下來的時候,他走到了一個村落裏,看着眼前的景色,朱元璋不由得詩興大發,吟道:“微細雨灑修竹,拂拂輕風掃落花。”朱元璋吟詩的時候,並沒有附近有人,結果等到他吟完這一句詩,突然聽到一個老人的聲音

老人居然吟了一句詩:“天下車書今一統,五雲深處帝王家。”朱元璋一聽大吃一驚,沒想到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村落裏,竟然有如此隱士,詩做得好不好還是其次,關鍵是詩傳達的意思。已經就知道這位老人絕不是一個普通的老人,說不定就是前朝隱居下來的名士。

民間一位前朝隱士,爲何會拒絕朱元璋的邀請呢? 第2張

朱元璋就停下來和他聊天,原來這老人在元朝的時候已經在這裏隱居了,見他談吐不凡,朱元璋想請他出山,但是又覺得在這樣一個地方貿然開口太唐突了,於是和老人寒暄了幾句就離開了。第二天,朱元璋派幾個官員親自將老人請到宮中。然後對老人說:“昨聞汝詩,深見忠愛,汝欲官乎?”這是想讓老人爲官的意思。

但是老人卻以年老爲由拒絕了,朱元璋也不勉強,但看到老人面色從容,知道是個有見識的,心想如果他有兒子說不定也是一個人才,就問老人:“你有沒有兒子呢?”老人的回到讓朱元璋很失望,原來這個老人不曾娶妻,更沒有兒子。

老人自己不願意爲官,又沒有兒子,那隻能給老人一些賞賜了。朱元璋知道但凡隱士,總有些古怪的脾氣,所以他尋思自己賞賜的可能不合老人的意,於是打開內庫,讓老人自己挑選中意的東西。這樣的賞賜,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既然朱元璋都這樣說了,老人覺得自己不拿點東西很可能今天這事就沒完了,不過好在這老人聰明,不能不拿,但至少可以選擇拿什麼,只見老人在衆多的財寶中選擇了一錠金子,然後對身邊跟着的官員說:“這一錠金子足以。”

說完就毫不留戀的離開了內庫,然後去和朱元璋辭行。朱元璋看到老人的選擇,心裏很是欣慰,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同時又很惋惜,這樣的人居然不能入朝爲官。所以朱元璋又開口挽留老人,但是老人對做官確實不感興趣,朱元璋也只能看着他離開。

這則故事記錄在餘永麟《北窗瑣語》中,朱元璋用一句詩引出了一名隱士,但是這名隱士卻拒絕入朝爲官,最後只拿了一金而去,讓朱元璋心裏很不是滋味。在很多的筆記小說中,都記載了朱元璋作詩和做對聯的小故事。

比如祝允明在《前聞記》中還記載了一個小故事,說朱元璋在檢閱遠方的驛夫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小孩也在其中,朱元璋就把那孩子叫到身邊,問明瞭他的情況之後,朱元璋就問那孩子會不會作對聯,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朱元璋出了上聯:“七歲孩兒當馬驛。”

那孩子應聲答道:“萬年天子坐龍庭。”朱元璋一聽,心裏很高興,就免除了那孩子的勞役,讓他回了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