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蕃將,在唐朝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羣體?

蕃將,在唐朝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羣體?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蕃將,在唐朝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羣體?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青海戰敗,主帥李敬玄有責任,推薦他的劉仁軌有責任,但最大的責任,還是在李治。因爲決策叫李敬玄代替劉仁軌的是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李治,下有劉仁軌,均以個人好惡而左右大局,最終鑄成這場大敗。

中國的史官文化,向來替領導掩飾,所以記述這件事的時候,板子都打到劉仁軌和李敬玄頭上。不過,寫的人可以隱瞞,讀的人可以糊塗,當事者心裏可是明明白白。因此,出了這麼大的事,損兵折將,劉仁軌和李敬玄兩人,竟然連個最輕微的處分也沒有。

不但沒處分,相反,李敬玄還鬧病號。三番兩次打報告,要求從前線回來,李治居然也答應了。回來後,李敬玄第一不向皇上報到請罪,第二不找醫生看病治療,竟然直接回宰相辦公室上班去了:‘數稱疾求罷歸,許之。既入見,不引謝,即還府視事。’

這種情況下,李治還沒有立刻發作,而是派人去作了個調查,‘帝察實不病,貶衡州刺史。’查明這傢伙確實在裝病,這纔給了個降職處分。

這一連串神奇的操作,說明了一個問題:李治心裏有愧,李敬玄心裏有氣。

不但這幾個當事人,就連旁觀者也看得明白。象前面那個魏元忠,上書討論怎麼對付吐蕃,大談有功必賞、有罪必誅,口口聲聲要殺薛仁貴的頭,但對李敬玄的慘敗,就閉口不提。說明大家完全清楚:這次大敗,皇上脫不了干係,追究李敬玄,等於追究李治。

但追究也好,不追究也罷,唐朝一敗大非川,再敗青海,再無法遏制吐蕃的崛起,對吐蕃的戰略,也從戰略進攻轉爲戰略防守。兩年後、永隆元年(680年),吐蕃又從西南方向出擊,攻佔安戎城(四川理縣)。

當初唐朝建這個城,目的是‘斷吐蕃通蠻之路’,就是不讓吐蕃這個西邊的‘羌’,與南邊的少數民族‘蠻’串連,類似河西走廊‘隔斷羌胡’的功用。

吐蕃打下安戎城,‘由是西洱(雲南洱海)諸蠻皆降於吐蕃。吐蕃盡據羊同(西藏西北部)、党項(四川西北部)及諸羌之地,東接涼(甘肅武威)、鬆(四川松潘)、茂(四川茂縣)、巂(四川西昌)等州,南臨天竺(印度),西陷龜茲(新疆庫車)、疏勒(新疆喀什)等四鎮,北抵突厥,地方萬餘里,諸胡之盛,莫與爲比。’出現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從西北到西南對中原王朝形成弧形包圍的大帝國。

蕃將,在唐朝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羣體?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吐蕃崛起,對唐朝是個極大的威脅和禍患。但西方哲學有辯證法,中國人叫禍福相依,禍患有禍患的好處:有威脅就有鬥爭,第一領導層不至於麻痹安樂,第二,鬥爭中還出人才。

青海戰役中,李治就發掘出兩個人才。

一是帶敢死隊襲擊敵營的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本來是百濟將領,被劉仁軌招降後,在原百濟老家幹了一段,新羅入侵,唐朝放棄百濟故地,黑齒常之從東北調到西北。象他這種情況,在唐朝有個專門的稱呼——‘蕃將’。

蕃將在唐朝的存在,第一因爲民族開放政策。李世民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有了這種指導思想,就有了任用‘蕃將’的幹部政策。第二,因爲蕃將的特殊價值。

在皇上眼裏,武將的管理始終是個麻煩,尤其唐朝這樣老打仗、軍人比較容易立功的朝代。以李世民的能力和威望,對李靖、侯君集等人還要嚴加防範。蕃將的出現,爲這道難題提供了一個看起來不錯的選擇。

武將爲什麼難搞,歸根結底一句話:功高震主。選將肯定要選會打仗的,老打仗老有功,偶爾吃敗仗的還不怕,怕就怕李靖那樣一直打勝仗的。功勞越積越多,拿什麼賞?哪天不滿意,他要掉轉槍口怎麼辦?

而蕃將在造反方面,存在先天的缺陷。

第一,沒有羣衆基礎。你一個外國人,又不是一個民族,皇上照顧你做官可以,想當老大,缺少正當性合法性,老百姓不認。第二,自己也沒那個信心。蕃將到中國,大多因爲母國衰弱或出了點問題,現在好容易在先進國家唐朝站住腳,首先想的肯定是融入主流社會。好比歐美移民,第一步想着怎麼混張綠卡、拿到公民權,有沒有可能去了就競選總統?

蕃將這兩個劣勢,在皇上眼裏恰恰是優點,所以你會看到:他們在唐朝如魚得水、廣受重用,甚至在某個階段,發展到全面使用、優先使用,幾乎成爲一項國策。當然到了那個時候,又會有新的問題出現。

黑齒常之來到中國,面臨同樣情況:第一自己想幹出點名堂,第二上面用着放心。青海之戰表現出色,李治立馬提拔重用:‘上嘉黑齒常之之功,擢拜左武衛將軍,充河源軍(青海西寧)副使。’不但成爲三品將軍,還當上前線軍區的副司令。當然黑齒常之也沒有辜負李治的信任,在對吐作戰一線幹得相當不錯。

一是屢次作戰獲勝。兩年後的永隆元年(680年),‘吐蕃寇河源,黑齒常之擊卻之,擢常之爲河源軍經略大使。’提一級做了司令。再一年後,‘常之將兵擊吐蕃論贊婆於良非川,破之,收其糧畜而還。’這個論贊婆是論欽陵的弟弟,現在負責吐蕃青海方向。唐軍在黑齒常之率領下,不但成功抵擋吐蕃進攻,而且已能主動出擊並獲勝。

第二,組織駐軍開展大生產運動。‘開屯田五千餘頃,歲收五百餘萬石,由是戰守有備。’解決了後勤保障的大問題,由此唐軍具備持久作戰能力。

史稱:‘常之在軍七年,吐蕃深畏之,不敢犯邊。’李世民曾稱讚李勣,說隋煬帝修那麼多長城,還是防不住突厥,我派李勣守邊‘而邊塵不驚,其爲長城,豈不壯哉!’如今黑齒常之守禦吐蕃,亦爲長城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