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劉禪是一個亡國之君,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劉禪是一個亡國之君,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很多人的眼裏,劉禪是一個亡國之君,並且在國亡了之後,他居然還能夠說出“樂不思蜀”這樣一番話,實在是愧對於劉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在我看來,劉禪並不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而且他與大家在影視作品當中看到的形象並不同,不是一個瘋瘋癲癲,什麼事情也不知道的“二傻子”,反而是屬於大智若愚的那一類人。

首先,我們先從一個比較客觀的方面來談一談劉禪的智力到底處於什麼水平?諸葛亮在《與杜微書》當中對於劉禪是這麼評價的:“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能夠得到諸葛亮本人的肯定,就可以看得出來,劉禪其實是一個天資過人的人,也就是說他在智力方面並沒有任何的問題。

而大家在影視劇裏所看到的,關於劉禪的形象,大多是因爲受到了“扶不起的阿斗”這一句話的影響,所以纔會被詮釋爲只知道吃喝玩樂的昏君。

劉禪是一個亡國之君,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看劉禪是怎麼處理君臣關係的。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出師表》這篇文章,這是諸葛亮帶領大軍北伐之前,特地寫給後主劉禪的一篇文章,文章用詞懇切,感動了無數人,也可以看得出來,他作爲一個忠臣的決心。

因爲劉備在世時,諸葛亮受到了他的重用,因此對於劉禪來說,諸葛亮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大臣。再加上劉備逝世之前曾經告誡劉禪,凡有大事一定要聽從諸葛亮的主意,所以從這方面來說諸葛亮幾乎是與劉禪平起平坐的。

但是聰明一世的諸葛亮也有糊塗一時的時候,在諸葛亮用錯了人之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諸葛亮“引咎辭職”,自願降了三級職位,如果大家細想就會發現,諸葛亮得意了大半輩子,但是因爲一時的失誤就要被削去官級,放在誰心裏都不好受。

所以劉禪在諸葛亮打了勝仗之後,立馬讓他官復原職,不得不說劉禪在處理君臣關係這方面確實有一把手,這也是爲什麼諸葛亮會這麼用心輔佐劉禪的原因。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因爲悲傷不已導致不能夠上早朝,竟然哭倒於龍牀之上,不管這份心情有幾分真假,但劉禪這樣的做法確實爲他加分不少。

我們再來聊一聊,劉禪不戰而降這件事情,放在中國歷史上來看,一個國君在面臨大敵的時候,不但沒有奮起反抗,反而是率領自己的國民第一時間站出來投降,這難道不是懦夫的所爲嗎?

也正是由於這一個舉動,劉禪才揹負了千古罵名,被大家看作是“扶不起的阿斗”,但如果大家翻看中國歷史的話就會知道,劉禪在位時間長達40年,可以算得上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了。如果說劉禪真的是軟弱無能,全憑諸葛亮和劉備爲他打下的江山才能夠走這麼遠的話,那可就錯了。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是234年,但劉禪投降的時候是263年。在諸葛亮去世29年之後,劉禪一直將國家管理的還不錯,如果說這個人沒有真正的才幹和智慧的話,又怎麼會在一個優秀的丞相去世這麼多年之後,還能夠在位這麼長時間呢?

再加上劉禪即使再不濟,他也是劉備的兒子,從小接觸的都是一些大人物,耳濡目染之下不可能會像一般小孩那樣。我們之前也提到了,劉禪這個人的聰明才智是得到了諸葛亮的肯定的,因此對於那些說,因爲是劉禪自己的懦弱和愚蠢才導致蜀國滅亡的人,確實可以改正一下自己的說法了。

蜀漢滅亡之後,司馬昭設立了一個晚宴來款待劉禪,其實這個晚宴的性質跟鴻門宴差不多,席間司馬昭還專門命人演奏蜀漢的樂曲,很多蜀漢的舊臣們聽到這些樂曲之後,不免想起亡國之痛,一邊吃飯,一邊涕泗橫流。

但是劉禪就像一個沒事人一樣,即使聽到了蜀漢的樂曲也當作耳旁風,沒有半點悲傷之情,這一點讓司馬昭感到很奇怪,於是他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於是劉禪的回答就成爲了一個千古名句:“此間樂,不思蜀也。”

劉禪是一個亡國之君,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第2張

司馬昭聽到這句話之後並沒有放下疑心,等到劉禪出去上廁所的時候,一位蜀漢老臣提醒劉禪:“下次等到司馬昭在問你同一個問題的時候,你要做做樣子,說你非常地思念蜀國,這樣司馬昭就可以送你回蜀國了,”果然沒過多久,司馬昭問了同樣的問題,而劉禪也按照老臣的提議回答了,但是司馬昭卻倍感奇怪,問道:“這話怎麼不像你說的?”劉禪非常驚訝的表示:“你怎麼知道?”

聽了這句話之後,司馬昭才終於放下心來,再也沒有懷疑過劉禪半分,所以劉禪才能夠安然無恙地度過自己的餘生。

從這個小故事當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實劉禪並非一個愚鈍之人,反而他是我們提到的“大智若愚”,難道他真的不曾有半分思念蜀國的意思嗎?肯定不會的,畢竟他是蜀漢人,而且還是蜀漢的君王,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他父親爲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只是國家現在滅亡了,他再也沒有了背後的勢力,而且他活着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威脅,如果他想好好地度過自己的餘生,就只能夠靠自己裝傻充愣了。

再加上因爲自己不戰而降早就已經“揚名立萬”,所以他在司馬昭面前裝作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也沒有人會懷疑這個人的真假。

從人民的利益上來說,劉禪沒有發動人民去做無謂的抗爭,也就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流血和犧牲,作爲一個君主來說,保全百姓的性命遠比搞那些面子工程要重要的多,因此他選擇揹負所有的罵名,而還老百姓一個安逸的生活,的確是一種大仁大義的做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