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劉備爲何沒有重用趙雲?與趙雲的性格有何關係?

劉備爲何沒有重用趙雲?與趙雲的性格有何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知道,劉備是個善用人才的君主。惜別徐庶、三顧茅廬而請諸葛亮出山,甚至於將江山都拱手讓與他人。可是,把兄弟放在親人之上的劉備爲什麼不重用子龍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三國演義中,子龍長相帥氣、武功高強。身騎白馬,一身盔甲,大殺四方,是無數人心中的“男神”。當然,他和劉備之間的感情也讓世人稱羨不已。

劉備爲何沒有重用趙雲?與趙雲的性格有何關係?

子龍很早就跟隨劉備征戰四方,兩人互視對方爲知己,情同手足。子龍也十分忠誠並且多次立下汗馬功勞,深得劉備信任,趙雲在長阪之戰中,爲了救劉備的夫人和兒子,趙雲降了曹軍。有人向劉備告狀,而劉備的第一反應就是拿起手戟向告狀之人丟去,說:“子龍不會棄我而去的。”

縱觀歷史,子龍雖是有勇有謀、能力非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並沒有像諸葛亮、許靖一樣封高官。

一、與子龍的性格有關

據史料記載,子龍是一個爲人正直、淡泊名利、正義凜然的人,不顧個人私利,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心爲黎明百姓着想。益州平定時,劉備想把攻佔的土地和房屋分給諸將,這時候子龍站出來反對。

子龍認爲天下未定,不應該先封賞將士,更是引霍去病的匈奴未滅,無以家爲來勸諫劉備。剛剛結束戰亂,百姓民不聊生,他提出應該把土地和房屋分給貧苦的百姓,讓百姓恢復生產,然後再讓百姓服兵役,納稅,安定百姓。

子龍廉潔自律,一心爲民,頗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志向。但是劉備軍大多是粗人,燒殺搶掠乃是常事,子龍此舉肯定會得罪不少達官重臣。

自古正義之人容易引來小人妒忌、坑害,而且子龍也是個實實在在的直腸子,做人處事沒有一點心機可言,不懂得說話繞彎,缺少變通能力。

而官場上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拉幫結派危險重重。劉備也清楚子龍性格,瞭解他的爲人,覺得子龍不太適合在官場生存。子龍雖然心思單純,說話直,但他並不是一個只會打仗的莽夫。相反,子龍足智多謀、智勇雙全,所以劉備一直讓子龍充當“保鏢”的角色,此舉可能也是保護子龍的一種手段。

二、直言勸諫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志士赤膽忠心、清正廉潔卻不得善終。君是君臣是臣,君臣之情止乎於禮,和皇帝說話最講究一個人的“情商能力”,否則稍有不慎就會人頭不保。

據史料記載,關羽被任命鎮守荊州,但是卻被吳國的人害死,重感情的劉備不顧一切一心想給兄弟報仇,奪回荊州。但是子龍清楚國賊乃是曹丕不是孫權,若皇帝執意要舍魏取吳,一定會對大局不利。

可是,劉備此時已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滿腔憂愁,勢必要報仇雪恨。子龍卻前來勸諫劉備不要舉兵伐吳,大敵當前應以國家爲重,不要爲了一己私心壞了大事。

劉備本來就心氣不順,子龍作爲他的左膀右臂非但不支持他反而持反對意見,這難免不會讓他心生隔閡、心有不滿。畢竟皇帝是一國之主,一般都不喜歡自己的手下與自己對着幹,更何況關羽與子龍也是好兄弟,很早就一起隨劉備打天下,出生入死。

兄弟被仇人殺死卻不報仇,這極有可能會讓劉備對子龍心生失望,不再重用。就像現代職場中大多數領導都喜歡小員工對自己言聽計從、巴結奉承,那些喜歡給老闆“對着幹的”或者與老闆持相反意見的,往往不受待見。

劉備爲何沒有重用趙雲?與趙雲的性格有何關係? 第2張

三、威脅少主

子龍赤膽忠心,一心追隨劉備,身經百戰、有勇有謀,無數次化險爲夷救劉備與危難之中,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這樣一個人纔不應該是君主之喜嗎,何來威脅一說呢?

這還得從他的第一任主子說起,衆人皆知子龍最開始是追隨公孫瓚,不過是後來才捨棄公孫瓚轉而去投靠劉備的。子龍心懷天下黎民百姓,志在匡扶社稷,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公孫瓚在實際上也不算仁義之君,子龍爲什麼會去投靠公孫瓚呢?

因爲當時公孫瓚着力打擊烏桓等北方遊牧及黃巾軍起義,這在當時的人看來,是一種平亂,維護國家穩定。同時,子龍也認爲公孫瓚是一個心繫國家與百姓的明君。

但是後來子龍發現公孫瓚和他理想中的君主很不一樣,公孫瓚並不體恤百姓,反而堅持利益之上、用人唯親、燒殺搶掠、濫殺無辜,子龍肯定不會繼續再爲公孫瓚賣命。後來,子龍因爲兄長去世,便回家鄉守喪,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公孫瓚那裏。

而反觀劉備與子龍一見如故,志投意合。劉備也是儒家文化的信奉者,施行仁政,堅持伸張正義,子龍看到了劉備身上的閃光點。正是這些閃光點讓子龍欣賞不已,甘心賣命。

子龍俠肝義膽,堅持國家利益之上,以民爲本。投靠劉備是因爲劉備是個開明的君主,劉備也擔心他死後,萬一後人的想法與作爲和子龍堅持的理想不一樣,子龍也可能投靠他人,畢竟不可控因素太多。

而且,子龍心繫黎民百姓,一心爲民,深受百姓愛戴。深受重用再功高蓋主,這對皇權來說將是一個很大威脅。

總結

史料上雖然並沒有關於劉備告誡後人不重用子龍的言論,但他確實沒有擔任重職。原因衆說紛紜,時代的後來者也很難去完整、正確的分析出子龍不受重用的原因。

也許劉備深知子龍正直敦厚,對他沒有委以重任,可能實則是一種保護。常言道,有大權者身邊容易圍繞一些“小人”。

但是,切不能用現代的思維去分析古代的思維。畢竟,時代不同、背景不同,原因可能難以揣測。但不可否認的是子龍是一個敢說、敢想、敢做的人,可能他不被重用的原因與忠誠和能力無關,只是未生在逢時罷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