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秦叔寶有哪些戰績?他爲何會到李密的帳下?

秦叔寶有哪些戰績?他爲何會到李密的帳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店主東帶過了黃驃馬,不由得秦叔寶兩淚如麻。提起了此馬來頭大,兵部堂王大人相贈與咱,遭不幸困至在天堂下,還你的店飯錢,無奈何只得來賣它。擺一擺手兒你就牽去了吧!但不知此馬落在誰家?”這是《秦瓊賣馬》中的著名唱段,老人孩童都能哼上兩句,可謂家喻戶曉、遐爾聞名。對照歷史,我們才知道文藝作品的荒謬,與真實的人物形象相去甚遠。《酉陽雜俎》上記載,秦叔寶的坐騎並非黃驃馬,而是忽雷駁,馬的毛色青白相間,雄壯威武。此馬象人一樣喜愛喝酒,酒後不但不會醉眼昏花,反而精神百倍,“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秦叔寶死後,忽雷駁也嘶鳴不食而死。根據《隋唐佳話》的記載,秦叔寶使用的兵器也不是一對金裝鐗,而是一杆超重的長槍。在他跟隨李世民攻打洛陽城時,他把這杆長槍插在城外的泥土中,十幾個王世充的士兵衝出城來,想要拔出這杆長槍,他們一起用力也沒奏效,長槍依然穩穩地插在泥土當中。秦叔寶再度來到城下,輕而易舉將長槍拔了出來,握在手中昂然離去,在場的雙方將士都目瞪口呆。秦叔寶的長槍從此聞名天下,在朝廷的重大活動中,此槍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大長了帝國的威風,讓外邦蠻夷們心悅誠服、由衷讚歎。

秦叔寶有哪些戰績?他爲何會到李密的帳下?

秦叔寶的故事汗牛充棟,但大多是牽強附會,正史上對他的記載十分簡單,近年來,秦叔寶父親的墓碑出土,才讓人們大致弄清了他的身份。原來,秦叔寶的祖父在北魏時期曾擔任過廣年縣令,秦叔寶的父親曾在北齊王府裏當過書記官,這樣一來,他的真實身份既不是《隋唐演義》中的顯貴之後(《隋唐演義》中秦叔寶的表弟羅成是虛構的歷史人物),也不是民間傳說中的鐵匠的兒子,而是出生在北朝中層官員家庭的帥哥。

根據秦叔寶父親的墓誌銘所述,秦家世居齊州歷城縣懷智裏,那麼秦叔寶算是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相傳那裏的大槐樹就是秦叔寶親手種植的。根據流傳下來的秦叔寶的畫像所繪,秦叔寶長眉朗目,風姿秀美,是個氣度不凡的美男子,與傳說中五大三粗的形象頗有出入。大陸拍攝了場面宏大的《隋唐英雄傳》,裏面扮演秦叔寶的黃海冰高大英俊,一身正氣,與歷史上的原型在外形上是十分吻合的,這就是說,秦叔寶這個山東大漢是個非常出衆的男人,從歷史年表的推算,他是少年從軍,很快就顯示了不同一般的資質。

秦叔寶最初是在隋朝大將來護兒的帳下擔任親兵,在傳說中的隋唐好漢中,排在秦叔寶前面的好漢只有來護兒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秦叔寶的確也很受來護兒的賞識。秦叔寶的母親去世了,來護兒派人弔唁,衆人十分驚奇,“士兵陣亡和士兵的親人去世,這樣的情形很多,將軍從來沒有過問過,爲什麼惟獨對秦叔寶格外禮遇呢?”,來護兒的回答是,“秦叔寶此人勇悍無比,有志氣,有節操,以後一定能夠飛黃騰達,成就大業,豈能以卑下的態度對待他”。

秦叔寶有哪些戰績?他爲何會到李密的帳下? 第2張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對內窮奢極侈,對外連年用兵,沉重的徭役、兵役逼得農民走投無路,民不聊生之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秦叔寶轉到齊郡通守張須陀帳下,以鎮壓農民起義起家。歷史上的所謂農民起義,少有軍紀嚴明、愛民如子,多的是燒殺搶掠、蹂躪百姓,所以,農民起義以失敗而告終毫不稀奇,秦叔寶充當劊子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張須陀進攻盧明月的起義軍,當時,秦叔寶的年齡不會超過十七歲。

張須陀手下只有一萬多人,而起義部隊有十餘萬人,雙方相持了十幾天後,張須陀的部隊糧食將盡,戰況卻不見起色,愛兵如子的張須陀徵求衆人的意見,“敵人看見我們撤兵,一定傾巢出動,全力追趕,他們的大營必定空虛,此時用一千人偷襲敵人的營地,必然成功,但這項計謀是兵行險招,十分危險,哪位將軍願意擔此重任”,大家面面相覷,無人敢應,只有秦叔寶和羅士信自告奮勇,上前接令,當時的羅士信大概只有十五歲,少年英雄,聯手出擊,正是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年齡。張須陀按計行事,棄營撤退,秦叔寶、羅士信分別帶領一千多人埋伏在荒草叢中,等待時機。盧明月果然率衆追趕張須陀,秦叔寶、羅士信帶着伏兵直撲義軍營寨,對方營門緊閉,秦叔寶和羅士信攀柵而上,敵人刀槍齊下,二人用佩刀格擋,翻越柵欄,一躍而下,他們手起刀落,很快就解決了數十人,然後打開營門,讓隋軍進入,跟着四處縱火,焚燒了義軍三十多個營柵,烈焰沖天,映紅了整個天空,盧明月心知不妙,趕緊回救,卻爲時已晚,張須陀回軍衝殺,斬敵無數,激戰之下,盧明月僅以數百騎突圍,其餘的全部作了隋軍的俘虜,經此一戰,秦叔寶名揚四海,聲震天下。

接着,秦叔寶跟隨張須陀平定其他義軍,屢建戰功,在與孫宣雅對決的海曲之戰中,他身先士卒,第一個躍上城樓,打敗了孫宣雅,被隋朝授予建節尉一職,這是史書上記載的秦叔寶的第一個官職。無奈天下形勢已經不可收拾,義軍散而復聚,越殺越多,註定了大隋忠臣張須陀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張須陀與瓦崗軍李密在大海寺(今河南滎陽東北)決戰,隋軍中了埋伏,被李密的義軍團團圍住,張須陀本來已經衝出了包圍圈,眼見部下無法突圍,於是返身去救,在千軍萬馬之中四進四出,終於力竭戰死,以身殉國。有人把張須陀稱爲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說他滿手血腥,對照歷史,他實在是個大好男人,其英勇壯烈、忠貞不屈讓人潸然淚下、深受感動。史料上記載,張須陀死後,手下號泣數日,悲不自勝,這中間,不知有沒有被張須陀帶上歷史舞臺的秦叔寶,戰後,秦叔寶率領殘兵投靠了隋將裴仁基,聽從裴仁基的指揮與調遣。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裴仁基與瓦崗軍作戰不利,索性投降了瓦崗軍,這樣,秦叔寶就成了瓦崗軍李密手下的將領。李密家世高貴,世代都是顯宦,卻不是人們想象當中眼高手低的貴公子,唐人的史料中記載,他曾與翟讓比試箭法,以此來決定誰當瓦崗軍的大當家。比試的辦法是,在箭靶上寫一個王字,王字中間一橫和一豎的交叉點就是靶心,誰射中了靶心就是贏家,王伯當特意將筆畫寫得很細,增加比試的難度。李密不慌不忙地拿起弓箭,立馬射中了靶心,坐上了瓦崗軍大當家的位置。李密對秦叔寶和程知節十分看重,他挑選了八千名最勇猛的士兵組成“內軍”,分爲左右兩軍,由秦叔寶和程知節分別統領,主要任務是充當李密的親衛隊,李密曾誇下海口,“我這八千人可當百萬大軍”,在李密的眼中,秦叔寶是最勇敢、武藝最高超的將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