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韓信的勢力也很大,爲何卻不受項羽重視呢?

韓信的勢力也很大,爲何卻不受項羽重視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205年5月,劉邦不滿項羽先前徙封自己爲漢王,趁項羽陷入齊國無法抽身之時,統帥五國聯軍約56萬人找項羽復仇,很快攻克西楚國都彭城。項羽聽聞後,率領三萬精兵救援彭城,將漢軍打得潰不成軍、四處逃散,漢軍幾乎全軍覆沒,劉邦逃往滎陽,並在滎陽建立起有效的防線。項羽乘勝追擊至滎陽,用了長達一年的時間攻克滎陽,劉邦敗退關中,調集軍隊準備找項羽決戰。

劉邦採納轅生的建議率軍南下至宛地,同時派韓信北上滅趙,分散項羽的力量。韓信在北方開闢的第二戰場是劉邦最後戰勝項羽的關鍵所在。趙國有位軍事奇才叫李左車,他是戰國四大名將李牧之孫,李左車有兵法傳世。韓信曾經請教李左車,李左車替韓信分析天下形勢,他告訴韓信,如果燕、齊兩國劉邦拿不下,那麼劉、項兩家勝負難料,言外之意就是誰得北方戰場誰將擁有天下。竟然北方戰場那麼重要,項羽爲什麼坐視韓信開闢北方戰場而不管呢?

韓信的勢力也很大,爲何卻不受項羽重視呢?

第一、項羽剛愎自用,他認爲只要打敗劉邦,其他地方不在話下

鉅鹿之戰項羽一戰成名,成爲天下義軍的首領,開始暴露出他自滿得意的性格。項羽不開闢北方戰場,其中有一個原因是他剛愎自用、有勇無謀,他甚至自信地認爲只要打敗劉邦,其他人不在話下,從而忽視了北方戰場的重要性,筆者可以舉例來說明項羽自大虛榮的性格。

(一)鴻門宴

項羽以五萬楚軍殲滅秦軍主力四十萬以後,得到各路諸侯的擁護,此時項羽驕傲自滿的性格開始膨脹。當他率領起義軍西進時,在函谷關受阻,一打聽發現劉邦的軍隊早已入關,他一怒之下率軍破關而入,駐紮在鴻門。項羽本想第二天與劉邦決戰,但是劉邦很狡猾,他收買了項羽的叔父項伯,在項伯的勸說下,項羽取消了第二天的軍事行動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史記·項羽本紀》

第二天劉邦一大早來到鴻門向項羽賠禮道歉,劉邦爲了躲過這次危急,開始和項羽敘舊,然後吹捧項羽,他說“我和將軍奉命戰秦國,你北上救趙,我西征秦國,我沒有預料到我能率先入關”,劉邦的言外之意是最有實力入關的人是項羽,而不是他,劉邦很精明,他通過貶低自己來擡高項羽,極大的滿足了項羽的自尊心。

項羽聽完鴻門說詞後是自滿得意、忘乎所以,隨後,他設宴款待劉邦,在宴席上,項羽給自己挑選了一個最尊貴的座位,給他手下謀士范增挑選了一個次尊貴的座位,由此可見項羽很得意。

其實劉邦進入關中以後派重兵把守函谷關就暴露了他的政治意圖,一個頭腦清晰的政治家就應該意識到,秦朝一旦被滅,劉、項兩家就從共同滅秦的盟友演變成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劉邦把住函谷關,剛好給了項羽滅他的藉口,所以項羽最初決定用軍事手段解決劉邦是最正確的做法,但是他卻被劉邦一吹捧,就變得忘乎所以,不知劉、項兩家的關係已經到了拐點。

(二)對韓信棄之不用,兵敗歸咎於上天

韓信最初是項羽的部下,在項羽營中擔任郎中一職,屢次向項羽出謀劃策,項羽不採納,最終迫使軍事奇才韓信離他而去,投靠了劉邦。韓信後來爲劉邦打下半個中國,劉邦沒有韓信的支持,難以擊敗項羽。

韓信在滅代、滅魏、降燕、滅趙、滅齊以後,項羽感覺到了危急,於是派人遊說韓信叛漢或者選擇三足鼎立,韓信卻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韓信無非想表達自己曾經在項羽麾下人微言輕,說什麼都不管用。——《史記•淮陰侯列傳》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驕傲自大、專斷獨行,自以爲用武力可以成就自己的霸王事業,卻不料自己的霸業在短短五年時間內就付諸東流。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率亡其國。”——《史記•項羽本紀》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後,臨死前說:“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項羽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上天,他沒有想到是自身的原因,由此表現出項羽志得意滿的性格,到死都不承認自己的過失,把一切責任歸咎於上天。

在整個楚漢戰爭中,項羽一直追着劉邦打,劉邦到哪兒他便追到那兒,他認爲只要戰勝劉邦,其他人並不是他的對手,他自己曾經說過:“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項羽高估自己的能力,沒有意識北方戰場將會是最大的威脅。

第二、項羽不重視北方戰場,缺乏戰略眼光

楚漢爭霸的主戰場在滎陽一帶,項羽在此期間並沒有派人去開闢北方戰場,甚至韓信在北方搞得有聲有色,項羽卻視而不見,這源自於項羽不重視北方戰場,他爲什麼不重視呢?因爲項羽缺乏戰略眼光,筆者可以爲大家舉例說明項羽的鼠目寸光。

(一)棄關中,定都彭城

項羽進入咸陽以後,火燒咸陽宮,秦王朝幾代人努力建立起來的輝煌宮殿毀之一旦,就在項羽收集金銀珠寶和美女準備回江東之時,他手下的謀士韓生勸誡說:“關中之地號稱四塞之國,土地肥沃,是稱霸的好地方。”

筆者可以爲大家談談關中之地的重要性,關中有“百二秦關,金城千里“之稱,其周圍有四個關隘,易守難攻,如果東面諸侯進攻,只需兩個人就可以抵擋敵軍百人,如果東擴,可以很順利的從渭水和黃河運輸糧草,但是敵軍想要逆流而上卻是困難重重。加之秦國自商鞅變法開始,大修水利發展農業,得關中者就有了糧草供給的大後方。

項羽聽完韓生的建議後卻說:“富貴之後不歸故鄉,如同穿上綾羅綢緞在夜間行走一樣,沒人看見,有什麼意思呢?總要在鄉親父老面前炫耀炫耀啊”,韓生聽後對項羽徹底失望,沒想到自己爲他定的問鼎天下之策,得到的卻是這麼可笑的回答,韓生生氣的說:“人人都說楚人沐猴而冠,果然如此”。韓生是在諷刺項羽,他的言外之意是項羽雖然現在號令諸侯、威風凜凜,其實只是只猴子,只不過戴了一頂帽子像個人樣,目光短淺,缺乏遠謀,都號令天下了還在乎衣錦還鄉,虛榮心也太強了。項羽聽後非常生氣,轉身就把韓生給烹了。

總而言之,項羽是軍事家缺乏謀略,他北上救趙爲的是國仇家恨,他西進入關爲的是衣錦還鄉,他連關中之地都不在乎,更何況北方戰場,棄關中只能說明他有勇無謀。

(二)項羽最在乎斬首行動,一生迷信武力

項羽一生很迷信武力,據史書記載項羽力能扛鼎。項羽鉅鹿之戰一戰成名,當之無愧是以武力稱雄,他認爲只要用武力就可以擺平一切,爲什麼這麼說?請聽筆者逐一道來。

項羽起兵反秦之後,攻打襄城,久攻不克,非常氣憤,待襄城攻克後,他下令將城內老百姓全部活埋。項羽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讓人都畏懼他,以便他以後攻城略地,結果事情並沒有像他想像的那樣發展,反而適得其反。

攻克已拔,皆坑之——《史記•項羽本紀》

漢元年五月,田榮在齊地反叛,同年12月項羽率軍北上平叛,項羽一戰將田榮打得潰不成軍。如果此時項羽對齊地老百姓進行政治安撫,那麼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但是項羽卻沒有,他打敗田榮以後下令屠城,結果把齊地的老百姓逼反了,導致他陷入齊國泥潭不能抽身。

還有一次是滎陽會戰,劉、項兩家的主戰場在滎陽一帶,當時劉邦派彭越多次切斷項羽的糧道,迫使項羽回援,項羽第二次回援來到外黃,攻下外黃以後,項羽下令將城內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坑殺。有人勸誡項羽說如果坑殺,那麼外黃以東的城池就不敢投降了,百姓爲了活命,只會拼命死戰。項羽聽後將抓獲的百姓全部釋放,結果外黃以東的十幾座城池望風而降。

所以說,項羽一生迷信武力,在乎斬首行動,不知道使用政治手段安撫,缺乏戰略眼光,過於相信一切用武力可以解決。正因爲他缺乏戰略眼光,所以他沒有意識到劉邦在戰略上的優勢,最終能夠置他於死地。

韓信的勢力也很大,爲何卻不受項羽重視呢? 第2張

所以後來韓信開闢北方戰場之時,項羽沒有意識到北方戰場的重要性,更沒有意識到劉邦開闢北方戰場是對他的戰略部署,直到韓信將黃河以北的諸侯全部殲滅以後,項羽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但一切爲之晚矣,歷史不會再給他機會。

第三、項羽分身乏術

楚漢爭霸時期,滎陽是劉、項兩家作戰的主戰場,從漢二年五月開始一直到漢四年九月才結束,整整持續了28個月,項羽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主戰場滎陽。

劉邦彭城之戰敗退滎陽以後,在滎陽一帶建立起有效的防線,堅守一段時間後,糧道被項羽破壞,項羽發動攻擊,滎陽失守,劉邦被迫偷偷逃回關中,隨即調集軍隊準備找項羽決戰。

此時轅生向劉邦提出兩項建議,其一,不要回到滎陽直接與項羽作戰,漢軍南下至宛地一帶,就是今天河南的南陽一帶,把項羽的軍隊吸引到宛地。其二,派韓信北上滅趙,開闢北方戰場。

轅生可謂是足智多謀,他的兩項建議很高明,高明之處有兩點:

1)漢軍可以化被動爲主動,牽着項羽的鼻子走。韓信在北邊攻城略地,劉邦在南邊安營紮寨,項羽既要防備北邊的韓信,又要顧及南邊的劉邦,從而拉長了項羽的防守線,分散項羽的力量。

2)西楚國的國都在彭城,本來劉、項兩家在滎陽一帶作戰,項羽的後勤補給線已經很長了,如果項羽被引到北邊的趙地或者南邊的宛地,項羽的後期補給線就更長了,糧道隨時可能被切斷,在軍事上,此爲兵家之大忌。

劉邦依計而行,採取轅生的建議率軍駐紮在宛地一帶,項羽佔領滎陽後立即南下追擊劉邦至宛地。劉邦派彭越斷了項羽的糧道。項羽無奈回援,同時派終公替他守滎陽、成皋。項羽一撤退,劉邦趁虛而入立即引兵北上佔領了滎陽、成皋。結果項羽千辛萬苦花了一年纔打下的滎陽,不到一個月就丟了。

項羽聽聞滎陽失守後,非常氣憤,率軍二攻滎陽,漢軍慘敗,滎陽淪陷,劉邦偷偷逃往韓信的軍營中,奪取韓信的軍權,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去補充滎陽兵力的損失,此時韓信已經滅魏。

劉邦又想用精銳部隊找項羽決戰,此時鄭忠提議不可與項羽正面交戰,漢軍可攻其必救之地,劉邦採納了鄭忠的建議,派了2萬軍隊增援彭越。彭越有了更多的兵力,再次南下斷項羽的糧道,並且攻佔商丘、外黃等17座城池,項羽糧道徹底被切斷。

項羽被迫第二次回援疏通糧道,與此同時,派曹咎堅守成皋,項羽臨走時對曹咎說:“你只需要替我原地待守15天,不要出戰。”結果項羽大軍一走,劉邦就派人大罵曹咎,第一天曹咎忍着,過了幾天曹咎忍無可忍,違反項羽的軍令,引兵渡汜水,劉邦趁楚軍渡汜水之際,發動攻擊,將楚軍切成兩段,曹咎兵敗自殺。劉邦趁敵軍渡河發動攻擊,在《孫子兵法》裏叫“半渡而擊”,敵人渡河時是他們最脆弱的時候。

項羽二失成皋不久後,韓信已在黃河以北滅代、滅趙、滅魏、降燕、滅齊。韓信滅齊後才引起項羽的重視,他徹底感覺到了劉邦對他戰略包圍的軍事壓力,齊國被滅直接威脅到他的老巢彭城。

項羽在二次回援滎陽、成皋之時,派大將龍且率領20萬大軍支援齊國,與齊聯合進攻韓信,兩軍隔着濰河擺開陣勢。韓信連夜安排一萬士兵制作一萬個沙袋,然後用沙袋在濰河上游築起臨時的攔河壩,這樣使得下游的水變淺。第二天韓信率軍過河與龍且決戰,打了一會兒韓信假裝怯弱而逃,龍且乘勝追擊,率軍過河追擊韓信,當楚軍進入濰河時,韓信立即下令讓上游的一萬士兵把沙袋撤走,河水波濤洶涌而下,將楚軍切爲兩段,韓信率軍圍攻龍且,將過河的楚軍全部殲滅,主將龍且被殺,隨後,韓信率軍將剩餘的楚軍一舉殲滅,二十萬楚軍幾乎全軍覆沒。此時項羽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的西楚國都即將失守,而且糧道會徹底癱瘓。於是項羽派說客武涉遊說韓信叛漢,但是韓信以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爲由,拒絕了項羽。

項羽一生迷信武力,他一直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使用外交手段解決問題,因爲這一次項羽真的感覺到了腹背受敵的軍事壓力,但是爲時晚矣。漢四年九月,項羽缺少盟友,天下諸侯幾乎歸降漢王劉邦,加之項羽手中兵少糧盡,最終兵敗自刎於烏江。

由此可見,雖然項羽英勇善戰,但是他沒有分身術,不能守着滎陽的同時又回去疏通糧道,更沒有精力顧及北方的韓信,他不能同時兼顧三頭,這就是劉邦對他的戰略部署。

結語:項羽與韓信是楚漢爭霸時期最優秀的軍事將領,項羽被後世之人譽爲“戰神”,在戰場上,他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他不重視戰略的經營,在軍事上缺乏戰略眼光,這是他人生中一大敗筆。項羽鉅鹿之戰一戰成名,成爲起義軍最高統領,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他本可以建都關中,以關中爲根據地一統天下,成就更偉大的事業,但他卻錯失了良機。

項羽過於相信自己,不重視北方戰場,沒有意識到北方戰場的開闢將來會給自己帶來致命的一擊,更沒有想到劉邦在戰略上的部署能夠置他於死地,他不重視戰略經營,從而使自己的軍事優勢逐漸喪失,陷入戰略被動。如果他盡心盡力應對北方戰場,項羽最終不會在戰略上處於四面被包圍的境地,項羽在軍事戰略上的失誤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