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北宋都城開封堅固無比,卻沒挺過兩次“東京保衛戰”

北宋都城開封堅固無比,卻沒挺過兩次“東京保衛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開封是我國歷史上的歷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

戰國時期,魏國建都於此,稱之爲“大梁”。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定都於此。

開封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無疑是在北宋時期。當時的東京開封府,又稱爲“汴梁”,人口超過百萬,商賈雲集,富甲天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這一點,在流傳千古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北宋都城開封堅固無比,卻沒挺過兩次“東京保衛戰”

如此富麗繁華的城市,同時也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爲堅固的城防體系,用“固若金湯”來形容它,一點也不爲過。

那麼,北宋時期開封完備的城防體系到底長啥樣?在宋金戰爭中,它又爲何會陷落呢?

一、北宋開封城的城防體系

北宋建國以後,宋太祖趙匡胤選擇定都在開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漕運便利。

當時,開封是北方水運最重要的樞紐城市,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貫城。來自全國各地的糧食、稅賦、商品悉數從水路進入開封城內,供養着多達百萬的人口。

除了水網發達以外,開封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地處平原地帶,沒有山川作爲屏障,幾乎無險可守。

而且,北宋的主要敵人遼國和金國,都善於長途奔襲,一旦他們突破北方防線,將很快兵臨開封城下。

還有,宋代是火藥武器開始大量運用於戰爭的時代,城防體系面臨着新的更大的威脅。

以上這些因素,都給開封的城防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外城

外城是整個城防體系的第一道屏障。

北宋開封外城的規模,在時人李清臣所著的《重修都城記》中有這樣的記載:

“週五十里,一百六十有五步,橫度之基五丈九尺,高度之四丈。”

據現代考古挖掘顯示,北宋開封外城四周總長度達到了29180米,摺合宋代的“裏”,約合50餘里,這與李清臣的記載基本吻合。

宋代的一丈約合3.1米多,根據李清臣的記載,我們可以推斷出當時城牆的高度達到了12米以上。

因爲當時已經有了火炮,所以城牆不再追求高度,而是追求厚度,開封城牆的厚度達到了“五丈九尺”,也就是18米多。而且,爲了增強牆體的防禦力,其牆身還進行了包磚加固。

此外,開封城牆上還建有專門儲藏守城器械的倉庫守具所。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檑木、火油、磚石、弓箭等,皆存放在此。

北宋都城開封堅固無比,卻沒挺過兩次“東京保衛戰” 第2張

2、城門

由於開封城市規模極大,所以其城門也比較多,考古挖掘證實,北宋時期開封一共有城門12座,水門6座。

在陸地上的城門,不僅高達厚實,還有甕城保護。以南薰門的甕城爲例,其呈長方形,東西長130米,南北寬80米,城牆厚15米,上面建有敵樓等防禦設施。

在河道中的水門,其本身“有鐵裹窗門”,外面還有兩座柺子城(一種甕城)作爲防護。這種水陸“兩棲”防禦體系,給後來攻打開封的金兵造成了極大殺傷。關於柺子城爲何物,我們在下文專門介紹。

3、甕城

在冷兵器時代,城門往往是敵軍攻入城內的主要通道,是城防體系中比較薄弱的一環。

因此,爲了有效保護城門,古人往往在城門外再修築一個小城,將城門包裹起來,這就是甕城。

敵人一旦進入甕城,就很難逃脫,而守軍則可以四面圍攻之。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開封)城門皆甕城三層,屈曲開門,惟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皆直門兩重,蓋此係四正門,皆留御路故也。”

開封的12座城門皆有甕城,而且爲了防守,甕城的大門與城門的大門不在一條直線上,只有四座城門因爲御路的關係,甕門與城門呈直線對應。

北宋都城開封堅固無比,卻沒挺過兩次“東京保衛戰” 第3張

4、馬面和團樓

在城池攻防戰中,一般四邊形的城牆,其牆根處是能形成視野死角的。

爲了便於在城上射殺躲在死角的敵人,開封城的外城設置了“馬面”和“敵團”。

所謂的“馬面”就是凸出城牆牆體外的部分,從外觀上看類似於馬臉,故因此而得名。

“馬面”之間的距離,根據上面配置的武器有差而不同,最大的約160米,大約等於當時弓箭的射程,這樣就可以保證城上火力全覆蓋。

而爲了加強對“馬面”的防禦,在其上還建有類似於現代炮樓的“團樓”以及城垛等防禦設施。

5、女牆

在古代城牆頂上,在內外邊沿上往往建有一種薄型擋牆,因其與大城相比,極爲卑小,故稱“女牆”。

“女牆”又名“睥睨”。睥睨本是斜着眼睛窺視的意思,而這也是城上守軍窺看下方敵情的動作。

現存經過修復的開封城牆,女牆高約2米有餘,內外用大青磚夾砌。女牆上留有垛口,用來瞭望和攻擊來犯之敵。

6、護城河、吊橋

關於北宋開封的護城河,《東京夢華錄》中有如下記載:“城壕曰護龍河,闊十餘丈,濠之內外,皆植楊柳。”

開封的護城河被稱爲“護龍河”,其寬度十餘丈,也就是三四十米的樣子,而且內外皆種植楊柳,既有美觀效果,又能隔離行人。

而有護城河,就會有吊橋。《武經總要》中記載:

“右釣橋,造以榆槐木。其制:如橋上施三鐵環,貫以二鐵索,副以麻繩,系屬於城樓上......若城外有警,則樓上使人挽起,以斷其路,亦以護門。”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當時的吊橋以質地堅硬的榆木、槐木製成,通過鐵環、鐵索連接到城樓上。若有敵情,則城上守軍會立即將其拉起來,防止敵人直衝城下。

7、羊馬城

雖然護城河極爲寬闊,但到了冬季,河面結冰時,再寬的護城河都會失去作用,於是就有了“羊馬城”。

“羊馬城”又稱“羊馬牆”,是建築於城外的一種防禦性牆壁。一般,“羊馬牆”都建在城牆與護城河之間,《武經總要》中記載:

“壕之內岸築羊馬城,去大城約十步......羊馬城高可一丈以下、八尺以上,亦偏開一門,與甕城門相背。”

由此可見,“羊馬牆”修建在護城河的內岸,距離城牆只有十步之遙,高度約3米左右,是敵人越過護城河後的第一道防線,其軍事意義重大。

8、柺子城

宋人稱呼左右對稱的兩翼爲“柺子”,所以興建在水門左右的“甕城”,被叫作是“柺子城”。

開封城有6座水門,相對於陸上的城門,這些水門是防禦的薄弱環節。

所以,爲了增強水門的防禦力,宋人在其兩側分別修築一座甕城,甕城裏面屯兵,可以對靠近水門的敵人進行殺傷。

北宋都城開封堅固無比,卻沒挺過兩次“東京保衛戰” 第4張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對北宋時期開封城的防禦體系也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首先,如果從陸地攻城,敵軍首先面對的將是開封寬闊的護城河和已經被收起的吊橋,如果能游水渡河,還將面對一道羊馬牆的阻隔。

而越過羊馬牆,還將面對重兵把守的甕城。即便攻破了甕城,還將迎來守軍在城門、城牆上的攻擊。

其次,如果從水路攻城,不僅有鐵裹的水門擋住敵人的去路,乘船的敵軍還要面對兩側甕城中守軍的攻擊,對於不善水戰的北方遊牧民族士兵來說,其難度無疑又高出了好幾個星級。

既然開封城有如此嚴密、立體、完備的防禦體系,它在實戰中的表現又如何呢?

二、第一次東京保衛戰

公元1126年1月,金軍南下,很快渡過黃河,兵臨開封城下。

有大臣認爲開封不可守,主張宋欽宗南逃。而主戰派領袖李綱卻認爲憑藉精兵強弩和堅實的城防基礎,必可保開封無虞。

開戰後,金軍以數十隻大船滿載引火之物,首先對西水門發動了火攻。李綱指揮若定,率宋軍用投石機反擊,將金軍的火船全部擊碎。

同時,李綱還將原來蔡京家中的園林花石扔到河水中,徹底堵死了水門。

北宋都城開封堅固無比,卻沒挺過兩次“東京保衛戰” 第5張

在陸地上,金軍對酸棗門和封丘門發動了進攻,他們渡過護城河,用雲梯攻城。李綱急率禁軍增援,依託堅城,宋軍用強弓和座炮對金軍進行射擊,同時還派出敢死隊攀城而下,燒燬金軍的攻城雲梯。

與此同時,各地勤王之師也不斷向開封挺進,尤其是种師道、姚平仲率領北宋西軍趕到,改變了開封城下的軍事格局。

老將种師道沿途張榜宣稱“種少保領西兵百萬來”,大大鼓舞了抗金士氣,也讓城外的金軍心驚。

种師道信心滿滿向宋欽宗奏報說:“臣今觀京城週迴八十里,如何可圍?城高數十丈,粟支數年,不可攻也。”(《宋史紀事本末》)

依种師道看來,以當時開封城八十里長的外圍,金軍想要全面圍住,十分困難。況且,開封城內糧草足可以支持數年,金軍也極難在短時間內攻克。

而且,隨着宋軍力量的加強,城內守軍也開始了反擊。李綱、姚平仲等不斷指揮宋軍夜襲金營,“夜發霹靂炮以擊,賊軍皆驚呼。”(《靖康傳信錄》)

金軍本來就是孤軍深入,看不能快速取勝,於是答應了北宋提出的割三鎮議和的請求,匆忙撤走。

第一次東京保衛戰,北宋之所以取得最後的勝利,第一是因爲開封城本身防禦力強,極難攻打;第二則是因爲宋軍指揮統一、衆志成城。

而在勝利後,李綱馬上建議宋欽宗增修河北、河東地區的城池,以增強開封的縱深防禦,但未被採納。這也爲金兵馬上第二次兵圍開封埋下了伏筆。

三、第二次東京保衛戰

取得第一次東京保衛戰勝利後,北宋的抗金形勢反而急轉直下:

一方面,由於投降派得勢,主戰派備受打壓。抗金英雄李綱被迫離開開封,各路勤王之師也由於種種原因各自潰散;种師道建議集合大軍駐屯黃河兩岸,防止金軍再次渡河,可惜也被反對派的聲音所壓倒,他本人也因此憂憤而死。

另一方面,金國東西兩路大軍分別攻陷了真定和太原。特別是在攻克太原以後,金軍分兵五萬扼守潼關,阻止了陝西軍的進一步增援。

公元1126年閏十一月,金軍第二次兵圍開封城。在見識了開封城的固若金湯以後,這次金人的準備更加充分,他們有針對性的打造了大量攻城器械,史載:

“火梯、雲梯、編橋,皆與城櫓齊高,亦有高於城者,(器械)皆可以燒樓櫓,雲梯、編橋可以倚城而上,下皆用車軸推行。”(《避戎夜話》)

此外,金軍還準備了大量的炮石,史載:

“(金人)以磨石爲炮,間至城上,樓櫓摧破。(《靖康紀聞》)”“金人攻東水門,矢石飛注如雨。”(《三朝北盟會編》)“金人攻擊十五日,炮石積城下高丈餘。”(《三朝北盟會編》)“十九日夜,賊人一夜安炮五千座,城上雖棚,人皆不可存在。”(《避戎嘉話》)

金軍通過炮石猛攻,使得宋軍陷入到了極大的被動之中。雖然依靠姚平仲的主動出擊,宋軍曾一時間打退了金人的進攻,但若要解圍,宋人依然乏術。

在金人圍城40多天後,昏聵的宋欽宗選擇了求助於他眼中的“仙人”,也就是那個江湖騙子郭京。

郭京號稱會奇門遁甲之術,可以“撒豆成兵”,深得宋欽宗信任。

公元1127年1月9日,開封宣化門大開,郭京“作法”,並派出一幫由市井無賴組成的敢死隊出城應戰。

金軍一上來是懵的,可很快他們發現對付這些宋軍比砍瓜切菜還簡單。

城上的郭京看已經露出馬腳,於是慌忙跑路。而金兵則趁宋軍準備不足,奮力攻入了南薰諸門,宋軍所剩無幾的良將姚友仲、劉延慶等均死於亂兵之中,開封城遂破。

雖然看起來郭京是開封陷落的直接罪魁禍首,但從根本上說,第二次東京保衛戰,北宋還是敗在了整體防禦戰略上的失策,以及守城戰組織與指揮上的混亂上。

結語:“世界上最堅固的堡壘是人心,是信念”,這句話用在兩次東京保衛戰中,是再適合不過了。

同樣固若金湯的開封城,在第一次圍城戰中,依靠李綱、种師道等人齊心協力,得以保全。

而等到第二次圍城戰時,宋欽宗不僅自斷臂膀,撤掉了李綱、种師道的兵權,竟然還命一個江湖騙子守城,宋廷此時的混亂程度可見一斑。

難怪“靖康之難”發生時,宋欽宗後悔道:“朕不用种師道言,以至於此!”然而,其個人榮辱本不足惜,一個錦繡王朝就這麼毀掉纔是最令人痛心的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