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歷史上哪位人物對古城洛陽有如再造之恩?

歷史上哪位人物對古城洛陽有如再造之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洛陽是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歷史上一共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城市,洛陽在歷史上很長時間內既是天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亦是全國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漢魏以來,特別是在武則天遷都洛陽且命名爲神都以後,這裏逐漸成爲國際級大都市,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而彪炳史冊的輝煌篇章。

然而在唐朝末年,洛陽卻因天下動盪,軍閥混戰,特別是在黃巢起義和持續兵亂後,洛陽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嚴重浩劫,時“縣邑荒廢,悉爲榛莽,白骨蔽野,外絕居人。洛城之中,悉遭焚燬。(見《洛陽縉紳舊聞記》)”一幅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的悽慘景象,洛陽城的復甦和歷史重建,仰仗於一位歷史人物,此人就是歷經唐﹑後梁﹑後唐,長期擔任河南尹的張全義,雖歷經動亂和朝代變遷,但其在洛陽任上一干就是四十年,這四十年裏他造福洛陽鄉梓的事蹟不絕史書且讓今人掩卷嘆息,天若有情天亦老,神都洛陽不該遺忘這樣的一個歷史人物。

歷史上哪位人物對古城洛陽有如再造之恩?

張全義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在河南尹任上,又是怎樣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復原了洛陽城的繁榮?張全義,字國維,原名叫做言(一作居言),全義爲唐昭宗所賜名,後梁太祖朱晃又改全義名爲宗奭,至後唐莊宗平定河南後,又復其原名全義。老張這一生也真夠麻煩,每伺侯一個主子,就連名字也得跟着改一回,僅此改名一事來看,老張的委曲求全就遠非常人所能及,這也註定了他一生別無所求,就是活着能幹事比什麼都重要。的確,老張的祖上世代務農,他深深知道國之根本是什麼?他早年做了一個小官,因不堪忍受縣太爺的污辱,一氣之下投奔了黃巢,因見黃巢軍流寇本色,知不能成大事,轉身又投回了唐王朝,一生中的見風使舵,保證了他的衣食無憂,按現在話說,老張這個人活得很現實,誰勢大就跟誰,在動亂年代,活命最要緊,至於誰是誰非?在那個年代裏,根本就沒有評判的道德標準。

老張一生中做了多少個官?說出來嚇你一跳,《舊五代史》說他歷任太師﹑太傅﹑太尉﹑中書令,後封王(先封魏王﹐後封齊王),內外官曆二十九任,僅在河南尹一任上就幹了四十年,就在任河南地方官員時,老張做了一生中最正確的也是史書上最爲人所稱道的事。老張纔到洛陽時,洛陽城中一片廢墟,城中所存遺民僅百戶,老張到洛陽乾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被毀壞的都城。洛陽原有三座小城,分別爲北州、南州和中州(中州洛陽經此而來),但經軍閥混戰後,僅餘殘垣,他率領手下百餘兵丁和所存殘民,共保中州一城,接着修葺南州和北州城,用了五到七年的時間,才逐漸恢復了洛陽城的壯觀景象。

緊接着大力發展生產力,老張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證了農田生產的有序發展,他於手下不滿百人的兵丁中選擇十八位有用之人,命之爲屯將,每人給他們發一面旗子,一道榜令,命其在洛陽十八個縣中招募流民,在被毀壞的田野中耕種,流民漸歸。然後又從百餘名手下中,再選十八人,命之爲屯副,如果有流民歸來,以安撫綏靖爲主,除殺人者外,其餘犯奸作科者僅加杖刑略施懲處,在老張的治下,廢除了嚴刑竣法,且沒有賦稅,流民絡繹而歸。老張再從麾下選擇十八人,命之爲屯判官,僅一兩年時間,十八屯將每屯增加至千戶,農業生產已呈蓬勃發展之勢。

有了耕種的田地,治下民衆不愁吃穿,老張又在農閒時分挑選部分農戶,教習他們弓矢槍劍和行軍佈陣進退之法,如此教化數年後,每屯增加戶數多者達六七千,其次爲四千,最少的也有三兩千,而且募得農閒時分麾下兵將約兩萬餘人,這部分增長的軍事力量,有效的保證了境內的安定團結和治安維穩局面,每每有盜賊橫行即行緝捕。在老張的勵精圖治下,洛陽城內恢復了過去的繁榮景象,在這段時期,城內人口激增,人民安居樂業。老張用法刑寬事簡,休養生息,遠近流民蜂擁而至,洛陽城在亂世中呈現一枝獨秀的清明景象。

非獨如此,老張的親民惠民形象也深得人心,比如某家百姓今年養蠶和種田成績突出,只要離都城不太遠,老張必將親力親往,去後即召集其家老幼,親自以示慰問和關懷,並且賜之以酒食茶業等彩禮,男人贈之以布匹,女人贈之以裙衫,當時因民間崇尚青衣,老張就親自爲那些女人奉送上青衣。每到一家,則對其家的新蠶新麥仔細觀察,若覺得其家收成較好,即喜笑顏開,甚至民間亦流傳出這樣一句話:“大王雖然喜歡聲樂美色,但很少能見到他笑,唯有見到好的蠶麥,纔會綻放出真誠的笑容”。

歷史上哪位人物對古城洛陽有如再造之恩? 第2張

老張對耕種和農田建設非常重視,事無鉅細都會親自查驗,每到秋天時就會外出,看到好莊稼和耕田裏沒有雜草時,就會駐足不前,讓手下人圍攏觀察,且令手下人找來田主好心慰勞,並賜之以衣物。如果看見耕田中雜草叢生,耕地青黃不接時,就會立即召來田主,聚焦衆人責罵之。如果苗荒地生,問清原由知曉是因爲沒有耕牛或者人手不夠才導致田荒時,就會令人請來其耕者鄰居,斥責道“此人少牛,衆人爲何不相助呢?”鄰人都會自認理虧。自此,洛陽附近,只要是少牛或者家中人手不夠者,都會得到別人援助。農戶家家都以勤勉農事爲第一要務,所以家家衣食無憂,豐年有積蓄,旱澇無饑民。

張全義在洛四十餘年,心憂農事,每次遇到洪澇災害和大旱之年需要祈禱天地時,必沐浴更衣,食素,且必恭必敬至祭祀之處,神態安祥禱告天地。也許老天對於這樣一個關係民生的人格外垂青,所以在大旱之年他每次祈雨時老天即依其所言,給足了他的面子。洛陽所存龍門廣化寺無畏師塔,即張全義依別人所言修建,老張每次到那裏祭雨時都虔誠的禱告“今少雨,恐傷苗稼,和尚慈悲,告佛降雨。”每次老天都會非常慈悲的降下雨來,以至於當時的民諺都流傳“王禱雨,買雨具”,老張人神相通,鬼神難測,讓人驚呼其技。通過老張夙興夜眠,殫精竭慮的多年苦心經營,洛陽城迸發出了驚人的能量,再度恢復了他的繁榮與鼎盛。

洛陽城不該遺忘這樣一個在歷史對其有着特殊貢獻的人,否則洛陽城很有可能象歷史上其他的名城一樣毀於兵燹和戰火之中而籍籍無名,雖然這個人在亂世之中非議不斷,比如他一生中的反覆無常,和過分的委曲求全,以及在朱溫的淫威下,家中婦女盡皆被朱溫污辱,他卻甘當縮頭烏龜,反以洛陽勵精圖治後的富足資助朱溫奪取天下。張全義並非如他的名字那樣全義,在亂世之中,他的污點固然很多,但單以其對洛陽戰後的恢復來看,他足以在歷史上留下一席之地,而現在的洛陽人也應該記住這樣一個人,他對名城洛陽是有着再造之恩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